非饱和土联合测定装置
    7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777533Y

    公开(公告)日:2006-05-03

    申请号:CN200520068504.3

    申请日:2005-01-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缪林昌

    Abstract: 非饱和土固结和水分特征曲线联合测定装置应用于岩土工程领域的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参数测试研究,该测定装置为一个密封的压力室,其组成是:密封压力容器盖(7)盖在密封压力容器底座(15)上,在密封压力容器底座内的空腔中设有一个定位圈(11)和试样(14),在试样的下部设有陶土板(18),在试样(14)的上部设有透水石(13)和传压帽(12),在透水石和传压帽(12)的外周为环刀(10);在密封压力容器盖顶部的通孔中设有轴承座(6),在轴承座上设有直线轴承(4),在轴承座(6)的下部为滚动隔膜(9);垂向传压轴(3)的上部与垂向位移传感器(2)相接,下部穿过直线轴承、轴承座、滚动隔膜、密封压力容器盖位于传压帽的上部。

    一种压缩垃圾箱
    7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433527U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20015728.1

    申请日:2015-01-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垃圾箱,具体包括箱体、内桶、蓄电池、电磁铁、太阳能、光电传感器、铁块、拉簧和单片机;箱体具体包括垃圾投放口、烟头投放口和电池投放口;垃圾投放口与内桶相连,烟头投放口与烟灰盒相连,电池投放口与电池盒相连;电磁铁安置于垃圾箱底部,铁块通过拉簧与垃圾箱顶部相连,光电传感器位于铁块下方。本实用新型压缩垃圾箱可以压缩垃圾,充分利用垃圾箱的空间,使得垃圾箱能够容纳更多的垃圾。

    一种室内模型试验加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362161U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20509179.5

    申请日:2011-12-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模型试验加载装置的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立板、右立板和连接所述两块立板顶端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左水平板、中心水平板、右水平板和两个宽度调节盒;左水平板和右水平板分别与左立板的顶端和右立板的顶端连接,中心水平板的两端通过宽度调节盒分别与左水平板和右水平板连接;中心水平板下侧中心位置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通过设置有调压阀的输气管与高压气源相连接,气缸中的活塞杆穿过气缸下端并连接有加载轴;所述加载轴的下端连接有加载板。本实用新型的加载装置以气压实现加载,并且可以施加不同作用模式的动荷载,简单实用,用于室内模型试验,满足大部分工程实践中的荷载条件。

    一种工业废气粉尘气体分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809735U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20293141.5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缪延 缪林昌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工业废气粉尘气体分离装置,包括基座、第一电机、除尘桶、转轴、螺杆、叶片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一皮带,除尘桶顶端后侧设有出气口,底部左侧壁设有进气口,且固定连接于基座顶端,底端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由圆盘与两个凸柱构成,凸柱分别设于圆盘左右两侧,在远离圆盘一端固定连接于除尘桶左右两侧壁上;转轴底端转动连接于圆盘顶端,顶端转动连接于除尘桶顶端且延伸至外部,螺杆有两根分别设于转轴两侧,底端转动连接于凸柱上,顶端转动连接于除尘桶顶端且延伸至外部,叶片轮设于转轴上,第一皮带轮有两个且分别设于转轴顶端与第一电机上,通过第一皮带连接。本装置通过离心力使粉尘与气体分离,避免堵塞,提高装置使用寿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船载水电解消除蓝藻装置
    7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99066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354480.7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载水电解消除蓝藻装置,该装置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1)、浮动式多组消除蓝藻电极板(2)、控制模块(3)和船体(4);在船体(4)上设有太阳能供电系统(1)和控制模块(3),由控制模块(3)控制太阳能供电系统(1),浮动式多组消除蓝藻电极板(2)位于水中,通过导线与太阳能供电系统(1)连接。使用了这套装置,一.控制电流给电极板通电,电解杀死浮在水体表面的蓝藻;二.铁质电板电解在水体中生成Fe(OH)3的胶体液将蓝藻的尸体沉入湖泊或河流的底泥中;三.Fe(OH)3沉入底泥后,Fe3+与磷酸盐生成FePO4,并在表面形成Fe胶膜,对内部的Fe-P祈祷屏蔽作用,大大降低底泥中磷酸铁的溶解和磷对水体的释放,达到清洁水体的功效。这样保护水体环境。

    地下压力管线试验装置
    7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305255U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20450634.9

    申请日:2011-11-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地下压力管线试验装置,包括平台,平台上设置有框架,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立板和右立板,连接两块立板顶端的水平板;水平板下侧中心位置设置有气缸,气缸通过设置有调压阀的输气管与高压气源相连接,气缸中的活塞杆穿过气缸下端并与反力加载板连接;左立板、右立板上各设置有一个管道固定装置,两个管道固定装置相对应,其中一个管道固定装置上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孔通过设置有调压阀的输气管与高压气源相连接;在水平板下方的平台上设置有一排左右排列的千斤顶,千斤顶至少为四个,沿气缸的垂直轴线左右对称排列。本实用新型装置可实现对地层变位不同模式的模拟,并基于地下压力管线测试系统对地下管线安全特性参数进行测量。

    控制模量桩成桩设备
    7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310101Y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820215296.9

    申请日:2008-12-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控制模量桩成桩设备与成桩方法,属岩土工程复合地基承载特性测试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设备由钻头、马达、控制平台、钻架、钻杆、传动链、输浆管、加压泵、模型箱组成。本实用新型实现复合地基的控制变形和控制承载力的定量设计,通过调整桩土的应力比充分调动桩间土的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