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切峡谷线路雷击跳闸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1922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96567.6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深切峡谷线路雷击跳闸预警方法。方法步骤为:1)构建监测地区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函数;2)获取监测地区未来t时间落雷频次n和最大落雷电流幅值;3)以最大落雷电流幅值为上限,利用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函数随机生成n次落雷模拟活动,所述落雷模拟活动包括落雷电流幅值和落雷位置;4)对每次落雷模拟活动进行若干次雷击仿真模拟,计算每次落雷模拟活动导致雷击跳闸的概率;5)基于雷击跳闸概率和未来t时间落雷频次n,计算未来t时间内监测地区的雷击跳闸概率。本发明通过计算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概率,结合雷电活动短时预警系统和线路运行维护需求,选择合适的预警阈值,实现线路雷击跳闸预警。

    基于分布式电源及补偿电感的变压器深度饱和电感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43244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010204039.0

    申请日:2020-03-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分布式电源及补偿电感的变压器深度饱和电感的测量方法,主要步骤为:1)利用电磁对偶原理建立待测变压器的等效模型;2)选取分布式可调交直流电源;3)启动电源,在变压器两端施加电压;4)采集模块采集变压器一次侧、二次侧的模拟电压信号和模拟电流信号,并将模拟电压信号和模拟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离散信号和电流离散信号;5)数据传输与存储系统对接收的电压离散信号和电流离散信号进行计算,得到待测变压器深度饱和下的励磁电感。本发明可以准确测量变压器深度饱和下的励磁电感,进而精准模拟变压器在各种工况下的暂态响应。

    基于励磁涌流的变压器可逆π模型励磁特性的一次性求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888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010204047.5

    申请日:2020-03-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励磁涌流的变压器可逆π模型励磁特性的一次性求解方法,步骤为:1)建立待测变压器的等效模型;对变压器进行退磁处理;选取交流电源作为激励源,对退磁后的变压器进行激励;3)变压器的一侧通过选相开关连接交流电源,另一侧开路;4)当交流电源的电压信号为α时,选相开关自动闭合;5)将模拟电压信号I、模拟电压信号II和模拟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离散信号I Uac、电压信号离散II U2和电流离散信号Iac,并送至传输与存储模块;6)对电压离散信号I、电压信号离散II和电流离散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待测变压器励磁支路的励磁特性。本发明能够在一次励磁涌流实验中便获得变压器可逆π模型中所有非线性励磁电感完整的励磁特性。

    一种机械自激振荡型直流断路器、参数确定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23721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810289488.2

    申请日:2018-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自激振荡型直流断路器、参数确定方法和装置,机械自激振荡型直流断路器包括控制模块以及并联的机械开关支路、振荡支路和吸收支路,采用了较少的器件,体积小且造价低。本发明确定的参数包括控制模块的动作时间、机械开关支路中机械开关的响应动作时间、振荡支路中振荡电容C和振荡电感L的取值范围,为机械式直流断路器参数选型提供可靠的途径,同时本发明基于机械自激振荡型直流断路器开断特性比较分析振荡支路不同RLC参数对断路器开断过程的影响,从而优化振荡支路参数;还分析机械自激振荡型直流断路器不同开断时序对直流开断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开断故障电流时机械开关支路和振荡支路的最优配合时序。

    紫外光和水分双重触发的聚氨酯微胶囊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0707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89930.7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光和水分双重触发的聚氨酯微胶囊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材料领域。该方法是将表面活性剂和水混合,得到表面活性剂溶液;将TDI预聚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溶解后的TDI预聚体溶液;将Fe3O4@SiO2纳米颗粒加入到TDI预聚体溶液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芯材继续搅拌,得到混合液;将得到的混合液加入到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得到乳液,之后在温度为40~60℃的条件下在乳液中加入1,4丁二醇,65~75℃的条件下反应0.5~1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洗涤后干燥即得聚氨酯微胶囊。所制备的聚氨酯微胶囊克服了现有微胶囊体系单一触发机制的缺点以及造成基体本征性能下降的不足,为绝缘材料机械损伤与电损伤自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