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及其抬头显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035322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111230958.6

    申请日:2021-10-2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包括夹层玻璃,夹层玻璃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设有第一纳米膜,第一纳米膜包括自第二表面向外依次层叠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高折射率层和至少一个第一低折射率层,第一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9~2.7,第一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1.8。显示区对55°~75°入射的P偏振光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10%,非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显示区对0°~10°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该抬头显示玻璃不仅成本低并且抬头显示的图像清晰、玻璃的视觉干扰少,从而保证行车过程中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抗反射玻璃及其制造方法、车窗玻璃

    公开(公告)号:CN11639598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12799.7

    申请日:2023-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抗反射玻璃及其制造方法、车窗玻璃。该抗反射玻璃包括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外玻璃板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内玻璃板具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二表面面向第三表面;第四表面具有抗反射区域,抗反射区域内分布有若干个彼此相连的凸起,至少一个凸起的高度与至少另一个凸起的高度不相等;抗反射玻璃的抗反射区域对从第四表面一侧以8°入射角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或等于5%;抗反射玻璃的抗反射区域对从第四表面一侧以70°入射角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或等于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抗反射玻璃的制造方法以及由该抗反射玻璃制成的车窗玻璃。该抗反射玻璃可减少镜面反射,解决视觉干扰问题,具有减反射和防炫效果。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6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3837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397922.0

    申请日:2021-0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抬头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利用透明纳米膜成像显示的抬头显示系统,具体提供一种包括超薄玻璃的抬头显示系统。所述抬头显示系统包括投影光源、夹层玻璃和透明纳米膜,透明纳米膜包括至少两个金属层;投影光源用于产生P偏振光,透明纳米膜与所述第四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86mm,所述外玻璃板和/或所述内玻璃板的折射率为1.35~1.49。本发明能够产生清晰且无目视重影的抬头显示图像,满足P偏振光反射率高、可见光透过率高、第四表面可见光反射率低的要求,还能够消除抬头显示图像出现的偏红、偏黄等缺陷,使抬头显示图像呈现中性色,以及使抬头显示图像的颜色更加丰富以实现全彩显示。

    抬头显示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6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3279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757016.1

    申请日:2022-06-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抬头显示玻璃和抬头显示系统。抬头显示玻璃包括外层玻璃、内层玻璃、中间层和反射膜层,中间层设于外层玻璃的第二表面和内层玻璃的第三表面之间,反射膜层设置在内层玻璃的第四表面上,反射膜层能够反射P偏振光;反射膜层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一个低辐射层和至少一个叠层结构,每个叠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每个叠层结构中的高折射率层比低折射率层更靠近第四表面,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8,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小于1.8。本申请能够兼顾抬头显示(HUD)、隔热和低辐射的多重性能,使驾驶员或乘客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清晰无重影的抬头显示图像。

    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4937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47539.7

    申请日:2022-01-17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层玻璃及抬头显示系统,包括内玻璃板、中间膜片和外玻璃板,内玻璃板的远离中间膜片的一侧设有用于反射P偏振光的第一透明纳米膜,其包括至少一个从内玻璃板表面向外依次沉积的高折射率材料层和低折射率材料层构成的叠层结构,内玻璃板和外玻璃板之间设有第二透明纳米膜,第二透明纳米膜包括介质层和导电层,且每个导电层均夹设在两个介质层之间;高折射率材料层的折射率≥1.9,低折射率材料层的折射率≤1.8,夹层玻璃在入射角为65°时的P偏振光反射率≥16%。本申请能够同时提高夹层玻璃的P偏振光反射率以及P偏振光反射光谱的平滑程度,能够提高采用夹层玻璃的抬头显示系统的亮度及显示舒适度。

    一种低辐射复合玻璃及天窗

    公开(公告)号:CN11404378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319694.1

    申请日:2021-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辐射复合玻璃及天窗,包括:外片玻璃,内片玻璃,热塑性夹层,外片玻璃和热塑性夹层之间设有第一低辐射层,内片玻璃的第四表面上设有第二低辐射层;所述外片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0%,所述内片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小于或等于40%,所述热塑性夹层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或等于80%,所述低辐射复合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小于或等于20%。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降低内片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并结合外片玻璃和低辐射层对可见光的削减效果,使低辐射复合玻璃整体的可见光透过率保持在车内乘员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利用低可见光透过率的玻璃来代替现有利用着色热塑性夹层降低可见光透过率的产品,有效地降低了的生产成本。

    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

    公开(公告)号:CN112047648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010904347.4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玻璃产品领域,特别是安装在汽车上的夹层玻璃,具体地提供一种具有透明导电层的前挡风玻璃。所述前挡风玻璃包括第一弯曲玻璃板、第二弯曲玻璃板、热塑性中间层和透明导电层,在透明导电层中设置有无涂层区域,在第一弯曲玻璃板和第二弯曲玻璃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汇流母线、第二汇流母线和分流元件,每个分流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带,导电带通过导电引流条与第一汇流母线电连接,所述导电引流条的总电阻是位于非限制区域中的无涂层区域对应的相同面积的透明导电层的等效电阻的25%~65%。本发明能够显著提升无涂层区域下方区域的加热功率密度,使温升效果满足要求,实现整体加热均匀,满足经过12分钟加热后不产生热点的要求。

    一种抬头显示系统
    6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238377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397922.0

    申请日:2021-0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抬头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利用透明纳米膜成像显示的抬头显示系统,具体提供一种包括超薄玻璃的抬头显示系统。所述抬头显示系统包括投影光源、夹层玻璃和透明纳米膜,透明纳米膜包括至少两个金属层;投影光源用于产生P偏振光,透明纳米膜与所述第四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86mm,所述外玻璃板和/或所述内玻璃板的折射率为1.35~1.49。本发明能够产生清晰且无目视重影的抬头显示图像,满足P偏振光反射率高、可见光透过率高、第四表面可见光反射率低的要求,还能够消除抬头显示图像出现的偏红、偏黄等缺陷,使抬头显示图像呈现中性色,以及使抬头显示图像的颜色更加丰富以实现全彩显示。

    一种具有透明导电膜的窗玻璃

    公开(公告)号:CN110248434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910548569.4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是能够除霜除雾的汽车挡风玻璃,具体地提供一种具有透明导电膜的窗玻璃。该窗玻璃包括第一弯曲玻璃板、第二弯曲玻璃板、中间层和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设置有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在所述第二加热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条形加热区,每个条形加热区包括第一连接母线、第二连接母线和至少一个隔离膜区,所述第一连接母线、至少一个隔离膜区和第二连接母线依次电连接形成串联导电通路。本发明能够解决常规复杂的电极和除膜设计问题,使加热区域更加准确且加热功率可调,可以对任意大小的需要加热的区域进行加热,例如对雨刮器停留区进行加热,不必对其他非必要区域加热,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一种具有透明导电膜的窗玻璃

    公开(公告)号:CN110248434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48569.4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玻璃技术领域,特别是能够除霜除雾的汽车挡风玻璃,具体地提供一种具有透明导电膜的窗玻璃。该窗玻璃包括第一弯曲玻璃板、第二弯曲玻璃板、中间层和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设置有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在所述第二加热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条形加热区,每个条形加热区包括第一连接母线、第二连接母线和至少一个隔离膜区,所述第一连接母线、至少一个隔离膜区和第二连接母线依次电连接形成串联导电通路。本发明能够解决常规复杂的电极和除膜设计问题,使加热区域更加准确且加热功率可调,可以对任意大小的需要加热的区域进行加热,例如对雨刮器停留区进行加热,不必对其他非必要区域加热,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