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5450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28455.9
申请日:2022-12-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8/04298 , H01M8/10 , G06F30/17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CGSASA算法的PEMFC模型参数优化方法。参数优选是建立燃料电池模型的一个重要步骤。针对基本引力搜索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算法结合混沌映射的遍历性和SA算法具有渐进收敛性的优点,通过引入种群分组系数和混合进化代数两个参数,将引力搜索算法、混沌映射及模拟退火三种算法进行有机结合,提出了CGSASA算法,以期发挥三种算法的各自优势,提高标准GSA算法的求解精度和收敛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0604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07426.5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 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19/24 , B01J19/00 , H01M8/06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氨气预加热功能的氨分解反应器,包括换热器本体和反应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包覆在反应器本体外侧;换热器本体上的换热管设置在换热壳体内,其一端与氨气换热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氨气换热出口连通,换热器本体上的热媒进口和热媒出口分别与换热壳体导通;反应器本体上的催化剂管设置在反应壳体内,换热器本体上的氨气换热出口与反应器本体上的氨气进口连通,氨气进口和氨气分解气出口之间通过催化剂管连通,氨气分解气出口与换热器本体上的热媒进口连通。本发明结构紧凑,采用反应器中氨气分解气的高温气体作为换热器的热介质,给氨气提供热量进行预热,使得进入反应器的氨气处于高温状态,在反应器内进行的氨分解反应更充分。
-
公开(公告)号:CN113461027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729300.3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合成氨塔及可再生能源低压合成氨系统,其中合成氨塔包括反应器外筒、原料气进入管和产物气出气管,反应器外筒内套装有多个触媒框,每个触媒框内装有第一催化剂床层;反应器外筒内还设有中心管,中心管与其一触媒框相连通,各触媒框之间形成依次串通的单向气流通道,产物气出气管与最后一个参与合成氨反应的触媒框的产出气输出端相连通;触媒框内布置若干穿越所有触媒框内部的第一换热管束,每个第一换热管束的一端分别与高压进水管连通,其另一端与蒸汽管连通。本发明合成氨塔可进行高效的热传递,预热原料气,且副产蒸汽,可实现床层准确控温,利于氨合成反应的进行,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合成氨塔操作温度范围为300℃‑450℃,压力范围为0.1MPa‑10MPa。
-
公开(公告)号:CN11347990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0729287.1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热电联用的可再生能源合成氨系统,系统中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氢气出口与除氧除水装置的进气口连通,除氧除水装置的出气口和膜分离装置的氮气出口分别与混合器的进气口连通,混合器的出气口与合成氨塔的原料气进入管连通;合成氨塔的产物气出气管依次与第一水冷器、氨冷器和氨分离器连通,氨分离器出液口与贮槽连通,其出气口与变温吸附组件进气口连通,变温吸附组件两个出气口分别与贮槽和原料气进入管连通,第二水冷器设置在变温吸附组件与贮槽之间。本发明在原料气净化工段,采用变压吸附,在吸附柱中同时装填氢气催化氧化催化剂和水吸附剂,简化了原料气净化工艺;在氨分离工段,采用变温吸附结合两次冷却,大幅降低氨分离工艺的电耗,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1790420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010501059.4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催化剂载体、氨分解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所述载体为碳改性氮化硼,其中,以载体的总质量计,碳的掺杂量为1‑8%。本发明提供的碳改性氮化硼载体,通过在氮化硼本体中掺杂一定量的碳,能够改善载体中的电子分布,增强载体中电子的离域性;当其作为载体使用时,能够提高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改善活性组分的微观结构和表面电子特性,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6182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626489.5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F02M21/02 , F01N5/02 , F01N5/04 , H01M8/04089 , H01M8/04082 , H01M8/0612 , B01D5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氨分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发动机及氨燃料混合动力发电系统。该增压发动机包括内燃机、膜分离组件和氨分解反应组件,其中,第一气体经压缩后进入膜分离组件,分离得到富氮气体和富氧气体,富氧气体经汽化器组件与来自液氨储罐的液氨换热后进入内燃机中,液氨经汽化器与富氧气体换热后进入氨分解反应组件中发生氨分解反应;内燃机产生的尾气进入涡轮机做功,涡轮驱动第一压缩机对第一气体进行压缩。第一气体经压缩后进入膜分离组件,实现了氧氮分离或氢氧氮分离,富氧气体进入内燃机,改善了燃烧特性;同时富氧气体与液氨在汽化器内换热,降低富氧气体本身的温度,提高液氨温度,使其气化为气体,提高了内燃机的充气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1195727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918537.1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氨分解制氢系统及加氢站系统,氨分解装置包括氨分解单元以及作用在氨分解单元上的燃烧单元,氨气从第一净化气进口进入氨分解单元进行氨分解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从第二净化气出口排出后通过第二净化气进口进入到燃烧单元中,混合气中包括氮气、氢气及未分解氨气,混合气进入燃烧单元可以为氨分解单元的氨分解反应提供热量,实现了氨分解制氢系统中热量的自给自足,不需要额外的燃料进行供能,从而降低了氨分解制氢系统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847404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501044.8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C01B21/076 , C01F17/206 , C01G23/053 , C01G25/02 , B01J21/06 , B01J27/24 , B01J23/10 , B01J32/00 , B01J37/10 , B01J37/08 , B01J23/46 , B01J23/83 , B01J37/02 , B01J35/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晶氧化物和介晶氮化物的制备方法、氨分解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介晶氧化物和介晶氮化物的制备方法通过添加氨水、尿素、可溶性盐等无机物,在无机物的作用下使纳米构筑单元进行定向组装形成介晶材料,可避免有机物使用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且适用于大多数介晶材料的制备,将所得介晶氧化物或结晶氮化物用作氨分解催化剂的载体,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氨分解性能,尤其是提高氨分解催化剂的低温氨分解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841531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518597.4
申请日:2020-06-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B01J23/46 , B01J23/83 , B01J27/185 , B01J37/08 , C01B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型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活性金属盐和载体金属盐的混合溶液与碱性溶液混合,进行第一反应,控制体系pH为9.0–11.0,得悬浊液;将磷源或硼源加入到上述悬浊液中,进行第二反应,反应产物经分离、真空干燥,得到非晶态催化剂前驱体;将所得非晶态催化剂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焙烧得到所述的负载型合金催化剂。该方法通过以非晶合金材料为前驱体,制得特定结构的以金属磷化物或硼化物为活性组分的负载型合金催化剂,由于非金属硼或磷对金属产生电子效应,使负载型合金催化剂的电子特性和表面性质发生改变,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氨分解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061653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600879.8
申请日:2015-09-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8F120/56 , C08F8/00 , C02F1/56 , D21H21/18 , D21H2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脲基-2-羟丙基乙烯胺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丙烯酰胺单体和蒸馏水放入N2保护的反应器中,加入链转移剂、络合剂和引发剂,30~70℃搅拌10~30min,静置10~30min后降温至-10~15℃,加入氢氧化钠,搅拌均匀后缓慢加入次氯酸钠,反应1~3h后再加入氢氧化钠,2~4h后升温至50~90℃,缓慢滴加环氧氯丙烷与尿素的混合溶液,反应2~5h后冷却至常温,即得1-脲基-2-羟丙基乙烯胺共聚物,为淡黄色粘稠液体,固含量≥13%,pH值:9~10,聚合度80~100,胺化度在60%以上,可作为纸张增强剂、纸张施胶剂或絮凝剂。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原料易得,生产周期短,反应温和,便于进行工业化大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