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7075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1550508.X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1D21/02 , B65G35/00 , B65G47/74 , B65G47/22 , B65H75/44 , B65H75/38 , E02D29/12 , B66D1/02 , B66C1/12 , G01D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地下水污染监测预防的风险管控装置,包括监测井,监测中转模块,分布式探测机构;所述监测井所在地面上建设有监测室,所述监测井内固定设有监测主井管;所述监测中转模块包括滑动配合在所述监测主井管内的组合输送模块,所述监测室内具有用于起吊组合输送模块的升降起吊机,所述升降起吊机的缆绳与所述组合输送模块顶部固定相连;多个自主掘进探头能够在监测区域形成一张监测网,多点位对地层变化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污染源有利于尽早采取预防治理措施,在垂直空间上立体式的分布,有利于监测到更加综合全面的地质土壤中的各个参数,便于工作人员更加准确的分析出污染源位置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56208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31694.7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水体中蓝藻的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桉树提取液制备;S2、微生物培养;S3、复合菌剂制备;将该微生物复合菌剂应用到二沉池中的蓝藻抑制中,具体为将该微生物复合菌剂加入到固定设置在二沉池池壁上的出料组件中,能够有效抑制蓝藻繁殖。本发明通过将桉树提取液与微生物进行混合培养得到了能够有效抑制水体中蓝藻的复合菌剂,同时向其中加入了九水偏硅酸钠粉末,通过硅元素的添加能够进一步抑制蓝藻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内容物生成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36843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197497.6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检测分析设备,包括箱体,位于箱体内上部的搅拌桶,位于搅拌桶下方依次排列的收集桶、酸化消解桶以及含水测量桶,酸化消解桶和含水测量桶外部套设有用于对酸化消解桶和含水测量桶进行换位的驱动组件,酸化消解桶和含水测量桶下方设有综合固定台。本发明通过设有搅拌桶以及3个功能不同的桶分别用于酸化消解、含水率检测以及储存备用,且酸化消解桶和含水测量桶位置可转换,从而实现在检测土壤含水率的同时,完成土壤进一步添加以及酸化消解,明确了各个酸液的添加量,提高了消解精度,针对较大批量的土壤样品的酸化消解时可以连续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694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227220.7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药修复场地空气中VOCs特征分析方法及应用,属于VOCs特征分析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布设VOCs样品采集点;S2、VOCs样品采样;S3、VOCs样品组分分析及准确性筛选;S4、绘制污染场地及周边VOCs浓度空间分布图;S5、获取各排放源中VOCs组分的贡献比例、各个污染源对于农药修复场地及周边空气环境的贡献值;S6、通过选取排放源特征物种和特征物种比值法获取污染物的来源。应用为:应用于农药污染地块的环境管理、规划和VOCs污染控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缺乏针对污染场地空气VOCs的修复/管控时序监测、时空特征变化和溯源分析综合开展的研究的问题,具有分析结果更为客观全面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57397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08032.1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改良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肥制备技术领域,所述有机肥由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7‑8份骨粉、3‑5份硅藻土、1‑3份海藻粉、4‑5份混合残渣粉末、7‑9份豆腐渣、3‑5份海藻液、4‑5份果渣、10‑20份混合堆肥物,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制备混合粉料;S2、制备有机肥;本发明的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可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并可提高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同时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促进微生物活动,调节土壤肥力平衡,稳定土壤水分的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519684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0877691.8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底泥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受污染河床底泥的修复装置;包括安装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第一底泥修复单元和第二底泥修复单元;本发明通过曝气组件实现对河床底泥的曝气处理;通过静态修复子模块,能够在受污染的河床底泥中施加适量的修复液,实现了对河床底泥的化学修复处理;采用动态修复子模块,能够使河床底泥翻腾流入动态修复组件,提高河床底泥的修复效率;通过触发组件对按钮开关的传动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储药仓出药速度,减少药剂浪费;第一腔体内种植水生植物,能够实现对河床底泥的生态修复,有效提高河床底泥的净化效果,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适合大量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61887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0111891.2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污染土壤的污染气体处理方法,首先获取污染土壤;然后在污染土壤表面均匀喷洒防气体扩散溶液,改善污染土壤的湿润度,获得湿润的土壤块;接着将湿润的土壤块通过传送装置运输至带有气体溢出口的粉碎机进行粉碎、一次气料分离,获得土壤颗粒以及一次污染气体;最后将土壤颗粒利用带有气体扩散口的脱水装置进行脱水处理、二次气料分离,获得净化后的土壤以及二次污染气体,其中气体溢出口、气体扩散口通过管路连通有气体吸收装置,一次污染气体、二次污染气体通过管路被气体吸收装置吸收。本方法能够对土壤中扩散出的污染气体进行吸收处理,避免人体吸入有毒有害气体而造成身体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5356160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0986530.2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1N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水体环境分析的水体沉积物采集装置,包括下沉机构以及采集管,所述下沉机构与所述采集管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在定位管上;下沉机构包括壳体、重力环以及两组抓取杆,所述定位管上设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通过设置在采集管上的限位槽采集管滑动连接;所述送气机构包括送气筒、活塞、推片;本发明通过下沉机构与采集管的设置,使得采集管在采集时能够获得足够的力向下取样,通过推板的设置,使得在取样完成后联动凸轮进行换位,使得气球膨胀,可以实现上浮,并且可向外部指示采集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428948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1393298.3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亚铁离子活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电极布设;S2、土壤pH调节;S3、电动扩散:向一次加药井中注入质量浓度为1‑20%的Na2S2O8溶液作为氧化剂,调节电场强度为0.5‑2V·cm‑1,设置直流电场电压为100V;S4、亚铁离子活化:向一次加药井中注入质量浓度为10%的FeSO4溶液作为活化剂;S5、深度活化:配制混合活化剂,将混合活化剂分3次注入到一次加药井中;S6、电加热耦合:将100V直流电压转换为220V交流电压进行热活化。本发明方法通过亚铁离子活化与过硫酸盐产生SO4‑,目的在于原位下开展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氧化修复,原理是利用直流电场促进化学试剂在土壤中的扩散并采用交流电加热土壤进行活化,从而迅速有效的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535616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86530.2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1N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水体环境分析的水体沉积物采集装置,包括下沉机构以及采集管,所述下沉机构与所述采集管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在定位管上;下沉机构包括壳体、重力环以及两组抓取杆,所述定位管上设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通过设置在采集管上的限位槽采集管滑动连接;所述送气机构包括送气筒、活塞、推片;本发明通过下沉机构与采集管的设置,使得采集管在采集时能够获得足够的力向下取样,通过推板的设置,使得在取样完成后联动凸轮进行换位,使得气球膨胀,可以实现上浮,并且可向外部指示采集完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