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装置
    6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60999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580022540.2

    申请日:2015-04-22

    Inventor: 植木哲

    Abstract: 隔振装置(10)包括第一安装构件(11)、第二安装构件(12)、弹性体和分隔构件(16)。使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连通的限制通路(30)形成在分隔构件(16)中。限制通路(30)的内周面设置有变流突部(31),变流突部(31)朝向限制通路(30)的径向内侧突出并使从主液室(14)流入限制通路(30)内且在限制通路(30)内沿限制通路(30)的轴线方向流通的液体(L)的流改变。在穿过限制通路(30)的轴线且穿过变流突部(31)的纵截面中观察,限制通路(30)相对于轴线对称,变流突部(31)相对于轴线对称。变流突部(31)的突端部形成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两侧开口的通过孔(31c)的内周缘部。

    防振装置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12812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38197.X

    申请日:2017-06-22

    Abstract: 防振装置(10)包括: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相连结的筒状的第1安装构件(11)和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另一者相连结的第2安装构件(12);将上述两个安装构件(11、12)连结起来的弹性体(13);以及将第1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19)划分为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的分隔构件(24),该主液室(14)将弹性体(13)作为壁面的一部分,在分隔构件(16)形成有将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连通起来的限制通路(24),在分隔构件(16)设有流速抑制部(32),该流速抑制部(32)用于抑制在限制通路(24)中流通的液体(L)的流速,流速抑制部(32)将主液室(14)的液压为负压且预定时间内的液压的变动率为5%以下时的从限制通路(24)向主液室(14)流入的液体(L)的峰值流速抑制为10m/sec以下。

    隔振装置
    6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33385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580017769.7

    申请日:2015-04-02

    Inventor: 植木哲

    Abstract: 本发明的隔振装置(10)设置有: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11),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连结;第二安装构件(12),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连结;弹性体(13),其使第一安装构件(11)与第二安装构件(12)连结;以及分隔构件(16),其将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14)和第二液室(15)。第一液室(14)和/或第二液室(15)以弹性体(13)作为壁面的一部分。在分隔构件(16)处,形成有使第一液室(14)与第二液室(15)连通的涡室单元(30)。

    隔振装置
    6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58990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480057774.6

    申请日:2014-10-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维持产品特性的同时使隔振装置的构造简单化。涡室单元(31)形成于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各涡室单元(31)均具有:第一连通孔(32a)和第二连通孔(32b),该第一连通孔(32a)向第一液室开口,该第二连通孔(32b)向第二液室开口;第一涡室(33a)和第二涡室(33b),该第一涡室(33a)经由第一连通孔(32a)与第一液室连通,该第二涡室(33b)经由第二连通孔(32b)与第二液室连通;以及流动调整通路(34),该流动调整通路(34)使第一涡室(33a)与第二涡室(33b)连通,并且沿涡室(33a,33b)的周向向涡室(33a,33b)开口。第一涡室和第二涡室(33a,33b)被形成为使得从流动调整通路(34)流入内部的液体根据该液体的流速而涡旋。

    隔振装置
    6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04071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480077135.6

    申请日:2014-12-26

    Inventor: 植木哲

    Abstract: 本发明被设计成通过如下方式在维持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的同时使结构简单化和制造简易化:整流路(34)从限定涡室(33a、33b)的壁面中的面向涡室(33a、33b)的径向的内周面向涡室(33a、33b)的周向开口到涡室(33a、33b)内;连通孔(32b)从限定涡室(33a、33b)的壁面中的面向涡室(33a、33b)的中心轴线方向的端面向中心轴线方向开口到涡室(33a、33b)内;阻断构件(36a、36b)设置在涡室(33a、33b)中并以从径向上的外侧包围连通孔(32b)的方式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流通开口(37a、37b)设置在阻断构件(36a、36b)中并贯通阻断构件(36a、36b);并且涡室(33a、33b)与从整流路(34)流入的液体的流速相对应地形成液体的旋转流并使所述液体流过流通开口(37a、37b)且从连通孔(32b)流出。

    隔振装置
    6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705825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80060985.5

    申请日:2014-11-07

    Inventor: 植木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7 B60K5/1208 F16F13/10 F16F2230/00

    Abstract: 一种隔振装置(10),其包括:第一安装构件(11);第二安装构件(12);弹性体(13);和分隔构件(16),该分隔构件将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L)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14)和第二液室(15)。在分隔构件内设置连通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的连通通路(30)。变流突部(31)设置在连通通路的内周面(30a)。面对连通通路且与连通通路的轴向(O)交叉的引导面(32)设置在变流突部处。通过变流突部的突端部(31b)和连通通路的其他内周面(30b)形成朝向轴向的两侧开口的通过孔(34)。变流突部使在连通通路内流通且到达引导面的液体的流动改变为朝向突端部侧。引导面形成为在轴向上凹陷的凹曲面状。

    隔振装置
    6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574683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80044025.4

    申请日:2015-0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08 B60K5/1208 F16F13/106

    Abstract: 该隔振装置装配有:第一安装构件(11)和第二安装构件(12);弹性体(13),其使这两个安装构件连接;分隔构件(15),其将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16)分隔成主液室(16a)和副液室(16b),主液室(16a)的壁面的一部分由弹性体(13)形成;和可动构件(23),其收纳于设置在分隔构件(15)中的收纳室(20)内,该可动构件以能够沿第一安装构件(11)的轴向变形或移位的方式收纳。分隔构件(15)设置有从分隔构件(15)的暴露于主液室(16a)或副液室(16b)的部分朝向轴向上的内侧延伸的多个连接孔(22),并且多个连接孔(22)朝向可动构件(23)开口。分隔构件(15)还设置有分隔板部(18、19),分隔板部(18、19)的内外表面均面向轴向,并且使收纳室(20)与主液室(16a)或副液室(16b)在轴向上划分开且具有沿轴向凸出的形状。连接孔(22)在轴向上贯穿分隔板部(18、19)。

    隔振装置
    6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574682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80043987.8

    申请日:2015-07-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7 B60K5/1208 F16F13/08 F16F13/105

    Abstract: 该隔振装置配备有:分隔构件(15),其将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16)分隔成主液室(16a)和副液室(16b),主液室(16a)的壁面的一部分由弹性体(13)形成;和可动构件(23),其被收纳于设置在分隔构件(15)中的收纳室(20)内,该可动构件被以能够沿第一安装构件(11)的轴向变形或移位的方式收纳。分隔构件(15)设置有从分隔构件(15)的暴露于主液室(16a)或副液室(16b)的部分朝向轴向上的内侧延伸并且朝向可动构件(23)开口的多个连通孔(22)。分隔构件(15)还设置有分隔板部(18、19),分隔板部(18、19)的内外表面均面向轴向,并且使收纳室(20)与主液室(16a)或副液室(16b)在轴向上划分开。在轴向上贯穿分隔板部(18、19)且最小内径不大于3.6mm的连通细孔(24)被设置为连通孔(22)。

    隔振装置
    6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60999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80022540.2

    申请日:2015-04-22

    Inventor: 植木哲

    Abstract: 隔振装置(10)包括第一安装构件(11)、第二安装构件(12)、弹性体和分隔构件(16)。使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连通的限制通路(30)形成在分隔构件(16)中。限制通路(30)的内周面设置有变流突部(31),变流突部(31)朝向限制通路制通路(30)内且在限制通路(30)内沿限制通路(30)的轴线方向流通的液体(L)的流改变。在穿过限制通路(30)的轴线且穿过变流突部(31)的纵截面中观察,限制通路(30)相对于轴线对称,变流突部(31)相对于轴线对称。变流突部(31)的突端部形成朝向轴线方向上的两侧开口的通过孔(31c)的内周缘部。(30)的径向内侧突出并使从主液室(14)流入限

    隔振装置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80733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80075555.0

    申请日:2014-07-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7 B60K5/1208 F16F2222/12

    Abstract: 隔振装置(10)的分隔构件(16)设置有连通室(30)、第一连通孔(31)和第二连通孔。第一连通孔(31)和第二连通孔被配置成在轴线方向(O)上彼此错开。第一连通孔(31)由从第一壁面(30a)突出到连通室(30)内的第一突出筒(31a)形成。第二连通孔由从第二壁面(30b)突出到连通室(30)内的第二突出筒(32a)形成。作为该构造的结果,使结构简化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