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
    6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15013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580024534.0

    申请日:2015-05-1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实现轻量化,并且能够提高可靠性。旋转式压缩机(101)具有缸体(24)、活塞(21)和衬套(22)。缸体(24)具有缸体孔(24a)。活塞(21)在缸体孔(24a)内相对于缸体(24)移动。衬套(22)在缸体孔(24a)内与缸体(24)和活塞(21)滑动。缸体(24)和活塞(21)由Al‐Si合金成型,该Al‐Si合金具有超过作为共晶点的12.6wt%的Si含有量。衬套(22)由钢成型,并且具有包含与缸体(24)和活塞(21)滑动的滑动面(22a)的表层。表层被改性为具有比Al‐Si合金中含有的初晶Si的硬度更高的硬度。并且,表层在滑动面处具备Hv1000以上的硬度。

    一种制冷剂泵
    6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32338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210424548.X

    申请日:2012-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剂泵,包括壳体,壳体内被分割板划分为转子室与电机室,转子室内设置有叶轮,转子室与叶轮之间为制冷剂的主流道;转子室上还开设有覆盖所述叶轮的侧部及径向外侧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与流体相接触的壳体的形状与涡流的方向大致相同,减小了涡流损失,且流动在叶轮进口处的分离损失减小,改善了流体的流动性能。在叶片的形状朝旋转方向倾斜的基础上,叶片侧面与壳部件之间的流道形状为半圆形状,能够进一步提高叶轮的效率,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泵整体的效率。

    一种制冷剂泵
    6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32338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424548.X

    申请日:2012-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剂泵,包括壳体,壳体内被分割板划分为转子室与电机室,转子室内设置有叶轮,转子室与叶轮之间为制冷剂的主流道;转子室上还开设有覆盖所述叶轮的侧部及径向外侧的吸入口和排出口。与流体相接触的壳体的形状与涡流的方向大致相同,减小了涡流损失,且流动在叶轮进口处的分离损失减小,改善了流体的流动性能。在叶片的形状朝旋转方向倾斜的基础上,叶片侧面与壳部件之间的流道形状为半圆形状,能够进一步提高叶轮的效率,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泵整体的效率。

    回转式压缩机
    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12250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180014587.6

    申请日:2011-0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324 F01C21/0809 F04C18/045 F04C23/001

    Abstract: 偏心旋转式压缩机构(20、30)具有气缸(21、31)、活塞(22、32)和驱动轴(53),该气缸(21、31)具有呈环状的气缸空间(C1),该活塞(22、32)偏心于气缸(21、31)配置,该驱动轴(53)与活塞(22、32)连结,活塞(22、32)包括活塞部(22a、22b)和活塞侧端板部(22c、32c),该活塞部(22a、22b)相对于气缸(21、31)进行偏心旋转运动,该活塞侧端板部(22c、32c)封闭气缸空间(C1),在偏心旋转式压缩机构(20、30)中形成有多个气缸室(23a、…、23d、33a、…、33d)。为了抑制成本的上升和结构的复杂化实现实用化,该偏心旋转式压缩机构(20、30)在气缸(21、31)内形成有确保活塞侧端板部(22c、32c)可进行偏心旋转运动地收纳该活塞侧端板部(22c、32c)的端板收纳空间,使气缸空间(C1)构成主气缸室,并使端板收纳空间构成副气缸室(C2)。

    制冷装置
    6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27599A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0980148808.1

    申请日:2009-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在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5)中进行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在制冷剂回路(5)中,第二热交换器(40)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30)的下游一侧。第一热交换器(30)使高压侧流路(31)的高压制冷剂与中压侧流路(32)的第一中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来对该高压制冷剂进行冷却。已在第一热交换器(30)产生的第一中压气态制冷剂供向第一压缩机构(71)。压力比第一中压制冷剂低的第二中压制冷剂供向第二热交换器(40)的中压侧流路(42)。第二热交换器(40)使高压侧流路(41)的高压制冷剂与中压侧流路(42)的第二中压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来进一步对该高压制冷剂进行冷却。已在第二热交换器(40)产生的第二中压气态制冷剂供向第二压缩机构(72)。

    旋转式压缩机
    7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55091B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0910171070.2

    申请日:2006-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在旋转式压缩机的压缩机构(30)中,由汽缸(40)和第二外壳(50)形成汽缸室(60、65)。在汽缸(40)的镜板部(41)与第一外壳(35)的平板部(36)之间形成背面侧间隙(75)。在第一外壳(35)设置有连通路(81)和差压阀(82)。由于在喷出压力与吸入压力的差较小的状态下,通过连通路(81)将喷出压力导入中间间隙(77),内侧间隙(76)和中间间隙(77)均成为喷出压力,因此作用在汽缸(40)上的推压力变大。相反,由于在喷出压力与吸入压力的差较大的状态下,利用差压阀(82)切断连通路(81),中间间隙(77)成为低于喷出压力的中间压力,因此作用在汽缸(40)上的推压力变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