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42846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00680.8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西咸新区供电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nventor: 刘曦 , 陈爽 , 张鹏 , 刘洋 , 张飞 , 李燕 , 雒宁 , 李佳 , 白磊 , 王峰 , 刘旭涛 , 李一非 , 张娜 , 李立 , 冯坤 , 党凤 , 张娟 , 杜涛 , 李斌 , 杨光伟 , 刘辉 , 闫彬 , 邢泽龙 , 康岩 , 吴晓玮 , 李英茹 , 张枭 , 姬芳荻 , 韩晓刚 , 易皓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等效扩容的储能系统容量自适应分配控制方法,针对日渐凸显的配电网容量不足问题,提出基于挂靠配电网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在对配电网实现扩容的同时,利用自适应分配控制策略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进行了改善。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扩容方法存在的成本太高、施工难度较大、利用率低等问题,具有低成本、利用率高、体积小、易于控制等优点。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50717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438126.9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16/901 , G06F16/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采样的最小生成树聚类方法,首先计算植物数据集中所有点的最近邻的点,根据计算结果对植物数据集中的点进行采样,组成采样数据集,然后对采样数据集构造最小生成树,最后通过连接最近邻,把植物数据集中不在采样数据集中的点加入到最小生成树中来实现近似最小生成树的构造,然后切割最小生成树中的最长边,并根据切割后得到的两个簇的大小来判断一个簇是否是一个正常簇,从而形成若干簇,完成对于数据集的分类,其中,簇的大小通过簇中包含的数据点的数量来判断,数据点的数量大的簇为正常簇。本发明能够提高最小生成树计算和聚类算法的效率,在保证效率的同时提高了聚类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377737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397412.1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莓采摘装置及其采摘方法,所述采摘装置包括采摘单元、控制单元、收集单元、车轮和机架;其中,采摘单元用于切断草莓茎,摘取待采摘的草莓;控制单元用于对草莓进行监测并控制所述采摘单元对符合采摘要求的草莓进行采摘;收集单元用于将采摘后的草莓收集、保存。本发明通过实时显示器对草莓进行监测,避免采摘不成熟的草莓,减少浪费。通过调整摇杆合理对草莓茎进行切割,避免草莓茎过长,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对不同类型的草莓垄均有较好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908313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43071.8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N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载荷试验机微小载荷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微小载荷加载装置和微小载荷控制系统;所述微小载荷加载装置包括与大载荷试验机作动单元上夹头连接的弹簧加载机构,与弹簧加载机构连接的试件,以及与试件连接的小载荷传感器,小载荷传感器安装在大载荷试验机作动单元下夹头上;所述微小载荷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上位机以及模拟输入设备和模拟输出设备;通过一套外部微小载荷加载装置和控制系统,利用大载荷试验机的位移控制功能实现微小载荷精确控制;本发明用于提高大载荷试验机的微小载荷控制精度,拓展应用范围和通用性,降低设备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05091729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256752.9
申请日:2015-05-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因瓦钢制作的应变片式引伸计,包括引伸杆和背面粘贴圆膜片应变片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通过安装压板固定在右固定座的空腔内;所述引伸杆采用因瓦钢制作,其一端为半球形头,该半球形头插入右固定座的空腔内与弹性元件正面中心区域接触,引伸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左固定座上,使引伸杆水平置于固定在左固定座和右固定座下端的被测件上;引伸杆将被测件标距段内的变形传递给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变形使其表面粘贴的圆膜片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圆膜片应变片的应变电桥输出换算得到标距段变形和应变;本发明用于测量结构受外载荷和温度变化产生的微变形和应变,可用于大型建筑、桥梁等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及应变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28534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111644830.4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P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电子式有载无弧调容变压器暂态优化控制系统和方法。该电力电子式有载无弧调容变压器暂态优化控制系统与装置包括:由调容变压器和反并联晶闸管开关组组成的电力电子式有载无弧调容变压器,容量调节控制器,容量判断单元和电压电流传感器。通过电力电子式有载无弧调容变压器暂态优化控制系统,装置与方法的应用,既能缩短调容暂态过程的时间,维持负载电压暂态过程中的电能质量,能保证敏感性负载的供电,又能实现调容暂态过程的无电弧,无过电压过电流,延长调容变压器的使用寿命,还能实现机械式调容变压器相同的调容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减少配电网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19145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604641.9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流主动注入的电压补偿投运系统、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在所述混合式配电变压器的二次侧负载回路并联有反并联晶闸管,通过检测电压是否发生波动来开启或者关闭反并联晶闸管的触发脉冲;通过检测负载回路以及晶闸管支路的电流是否过零,来协调配合电压补偿单元注入电流和补偿电压,进而实现反并联晶闸管的快速关断和电压补偿单元的快速投入运行。该装置不仅避免了电压补偿单元投入运行时冲击电流的产生,从而保护了整个系统,而且通过短时间的电流主动注入实现了反并联晶闸管的快速关断与电压补偿单元的快速投入,能够在电压发生波动的极短时间内实现负载侧的电压补偿,这对于整个配网的运行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88412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90718.5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38 , H02M5/10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光伏发电系统的混合式配电变压器及控制方法,该集成光伏发电系统的混合式配电变压器包括三绕组主变压器,两绕组副变压器,光伏发电系统,DSP控制系统,两个电压源型逆变器系统,电压电流传感器模块。通过对于集成光伏发电系统的混合式配电变压器的两个电压源型逆变器的闭环控制,既能解决负载畸变,电压突升突降等电能质量问题,又能动态调节配电节点的有功功率的平衡,实现光伏的可靠接入和就地利用,还能动态地调节配电节点的无功功率,降低主动配电网的网络损耗,提高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节省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降低主动配电网的投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28534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44830.4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P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力电子式有载无弧调容变压器暂态优化控制系统和方法。该电力电子式有载无弧调容变压器暂态优化控制系统与装置包括:由调容变压器和反并联晶闸管开关组组成的电力电子式有载无弧调容变压器,容量调节控制器,容量判断单元和电压电流传感器。通过电力电子式有载无弧调容变压器暂态优化控制系统,装置与方法的应用,既能缩短调容暂态过程的时间,维持负载电压暂态过程中的电能质量,能保证敏感性负载的供电,又能实现调容暂态过程的无电弧,无过电压过电流,延长调容变压器的使用寿命,还能实现机械式调容变压器相同的调容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减少配电网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059060B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410240292.6
申请日:2014-05-30
IPC: C07D417/06 , A61K31/427 , A61K31/635 , A61P3/10 , A61P35/00
Abstract: 一种5‑(1H‑吲哚‑3‑亚甲基)‑1,3‑噻唑烷‑4‑酮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以乙醇和或水为溶剂,将取代2‑取代亚氨基‑1,3‑噻唑烷‑4‑酮与1H‑吲哚‑3‑甲醛在哌啶催化条件下,回流反应,通过分子间脱水缩合反应形成亚甲基连接基,得到5‑(1H‑吲哚‑3‑亚甲基)‑1,3‑噻唑烷‑4‑酮类衍生物。其中所涉及的中间体2‑取代亚氨基噻唑烷‑4‑酮是由各种单取代的硫脲氯乙酸乙酯或氯乙酸在低沸点溶剂中经回流条件下的环合反应制备而得,中间体2‑取代亚氨基‑3‑取代‑1,3,‑噻唑烷‑4‑酮由各种双取代的对称硫脲和氯乙酸通过绿色环保合成工艺制备。对所有目标化合物在酶分子水平上的生物活性初步筛选实验结果显示,目标产物对PTP1B和CDC25B在不同程度上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