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多尺度响应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83990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510563536.9

    申请日:2015-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及其结构的多尺度响应分析方法,包括:建立待分析的复合材料的细观分析模型,转换为多尺度分析所需的模型;建立待分析的复合材料的宏观分析模型;对宏观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并调用细观分析模型;宏观分析模型将第一传递信息传递给细观分析模型;细观分析模型根据第一传递信息进行对应的操作;执行细观分析模型的响应分析;细观分析模型将第二传递信息反馈给宏观分析模型;宏观分析模型根据第二传递信息给出新的应变向量与雅克比矩阵;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整个模型中积分点的分析并达到收敛,执行下一增量步,直至完成整个分析流程。通过使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复合材料多尺度响应分析的准确度。

    一种原位合成碳纳米管/硼化铪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83537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202881.3

    申请日:2018-0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纳米管/硼化铪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1)将纳米硼化铪粉末与金属离子溶液混合,调节混合溶液的pH,直至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将沉淀物依次进行洗涤、干燥、研磨和煅烧,得到金属氧化物/硼化铪复合材料;(2)将金属氧化物/硼化铪复合材料还原成金属/硼化铪复合材料;(3)以金属/硼化铪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通入碳源气和保护气,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硼化铪的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制得碳纳米管/硼化铪复合粉末;(4)将碳纳米管/硼化铪复合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得到碳纳米管/硼化铪纳米复合陶瓷材料。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而且还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弯曲强度。

    一种热防护装置
    6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83528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510563294.3

    申请日:2015-09-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防护装置,包括:上面板、底面板、由多个上方波纹板按顺序排列而组成的上方波纹板层以及由多个下方波纹板按顺序排列而组成的下方波纹板层;上方波纹板层设置在下方波纹板层的上方,且上方波纹板层与下方波纹板层交错设置;上方波纹板的下端与下方波纹板的上端通过隔热与承力协同螺栓连接结构连接;隔热与承力协同螺栓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螺栓、上方隔热垫圈、中部隔热垫片、下方隔热垫圈、连接螺母;上面板与上方波纹板的下端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耐高温隔热材料;底面板与下方波纹板的上端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耐中温隔热材料。通过使用本发明中的热防护装置,可以解决热防护装置中的连接结构热短路与冷热结构热失配的问题。

    超高温热膨胀系数非接触原位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81737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510570595.9

    申请日:2015-09-09

    Abstract: 公开了超高温热膨胀系数非接触原位测试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电极压杆给被测试样的两端施加预载荷,并获取施加预载荷后所述被测试样的第一图像;保持所述预载荷不变,给所述电极压杆施加电压以加热所述被测试样至某一加热温度,获取所述加热温度下所述被测试样的第二图像;依据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确定所述被测试样的热应变,根据所述热应变和所述加热温度,确定所述被测试样在所述加热温度下的热膨胀系数。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热力耦合作用下超高温热膨胀系数的测试,且测试温度范围广、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抗干扰性好。

    板状热防护材料的高温撞击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458399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410720104.X

    申请日:2014-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板状热防护材料的高温撞击实验装置,包括试验板、两个铜电极、两个绝缘板、绝缘底座横梁、三个防护板和六根丝杠,每个铜电极的一侧开有凹槽,试验板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个铜电极的凹槽内,每个铜电极底部与一个绝缘板固定连接,绝缘底座横梁上开有滑道,两个绝缘板安装在滑道上,第三防护板位于绝缘底座横梁的后端,第二防护板位于绝缘底座横梁的前端,第一防护板位于第二防护板的前端,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上与试验板相应位置的高度上开有通孔。本发明结构简单,满足了高温环境下测试材料的抗打击能力的要求,不仅能提供稳定的高温环境,而且能同时适用两种实验方案。

    一种高温光纤传感器的胶封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79406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515205.8

    申请日:2015-08-20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高温光纤传感器的胶封方法及装置。其中,胶封方法包括:将胶封模具和高温光纤传感器分别置于试验件的上表面上,高温光纤传感器位于胶封模具与试验件之间形成的中空结构内,并从胶封模具两端的光纤通过孔伸出;从胶封模具上部的液体胶注入孔注入高温胶,直至高温胶充满胶封模具;待高温胶固化后,去掉胶封模具,得到胶封高温光纤传感器的胶条。根据本发明,能够保证胶封得到的胶条的形状和厚度均匀,消除不同胶条形状和厚度对光纤传感器测量的影响,提高光纤传感器的测量精确性。

    高温光纤传感器热力耦合实验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406616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680751.2

    申请日:2014-11-24

    Abstract: 一种高温光纤传感器热力耦合实验测试装置,包括高温夹具组件、试验结构组件、粘结平台和实验台,在实验台上高温夹具组件夹持试验结构组件与粘结平台在同一水平面上。本发明能为高温光纤传感器提供贴近真实工况的高温热环境,同时建立了热环境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控制方法,本发明还能分别对试验件平行和垂直于光纤传感器的方向施加约束力。

    一种高温结构温度和应变的同时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7533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498677.8

    申请日:2013-10-1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高温结构温度和应变的同时测试方法,采用的装置包括加热源温度控制系统、加热源、隔热环境舱、热电偶、数据采集仪、实验平台、耐高温托架、光纤光栅、光纤光栅解调仪和计算机,热电偶与数据采集仪电信号连接,光纤光栅和光纤光栅解调仪电信号连接,加热源温度控制系统与辐射加热源电信号连接;方法首先测出未封装的裸光纤返回信号随温度变化规律,再测试光纤封装于不同材料时相应的应变传递系数,一个光栅用高温粘接剂封装,另一个光栅固定在材料表面只传感材料温度。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得到两个返回波长信号,进行信号解耦,实现材料温度和应变的测量。本发明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复用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