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84246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805385.2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4W72/04 , H04W72/12 , H04B7/04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W72/0453 , H04B7/0452 , H04W72/048 , H04W72/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协作干扰的资源分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基站、主用户终端、窃听用户终端,及至少两个次级用户终端,两个次级用户终端包括第一次级用户终端和第二次级用户终端,该方法包括:基站向主用户终端及第一次级用户终端发送信息,同时第一次级用户终端接收第二次级用户终端发送的信息;第一次级用户终端将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信息采用DF方式转发至主用户终端,同时与第二次级用户进行通信,以采用次级用户间的通信信号作为对窃听用户终端的干扰。本发明通过引入次级用户代替噪声干扰节点,有效提高了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同时从单天线的基础上将问题拓展到MIMO系统当中,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通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68228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410384988.6
申请日:2014-08-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4L2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簇位置集的压缩感知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及系统,该压缩感知超宽带信道估计方法包括信道簇信息获取步骤、信道冲击响应估计步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信道估计方法由两个阶段组成,前一阶段估计信道的簇结构化特征并给出反馈信息,后一阶段将前一阶段估计出来的簇位置集作为信道冲击响应重构算法中的先验约束,两个阶段充分利用了信道的准静态特性(即在一段时间内,信道的变化十分缓慢,可近似认为没有变化)和结构化特征。本发明的估计方法是基于贝叶斯压缩感知框架,无需知道信道的稀疏程度,且重构算法融入了信道的簇位置结构特征,实现起来复杂度不高且估计性能相对传统方法有一定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4159112B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410389840.1
申请日:2014-08-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4N19/177 , H04N19/577 , H04N19/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重稀疏模型解码的压缩感知视频传输方法及系统,该压缩感知视频传输方法包括编码步骤和解码步骤。其中编码步骤包括视频帧图像分组步骤、压缩编码步骤;解码步骤包括关键帧重构步骤、边信息生成步骤、冗余字典构造步骤、非关键帧重构步骤和视频帧图像重组步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由于更全面地挖掘视频帧图像的特征信息,由估计信息生成的训练集通过构造新型的字典,结合GPSR(Gradient Pursuit for Sparse Reconstruction)算法,能够提高非关键帧的重构质量,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29459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478160.0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GEO骨干中继的深空下行链路多跳传输方法及系统,所建立的空间信道模型分为两跳:第一跳是深空探测节点-GEO骨干中继的空间直视链路,采用莱斯信道建模;第二跳是GEO骨干中继-地面站的近地直视链路,采用阴影莱斯信道建模。同时,当深空探测节点-地面站存在直视链路时,也采用阴影莱斯信道建模。本发明推导了星体间的摄动影响,对于GEO骨干中继节点的天线性能影响,推导了中断概率(OP)和平均符号差错概率(ASER)的计算表达式,以便更好的分析下行链路的传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297197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310252948.1
申请日:2013-06-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移动容迟网络的分布式中继纠删编码方法,基于两信源、单中继、单目的节点的Y型拓扑。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的两信源单中继的IRD‑DLT中继译码转发方案:两个源节点使用WRSD分布进行编码、中继采用转发与随机网络编码相结合,有效适应移动容迟网络链路易中断的特点。基于此,利用中继的缓存信息设计了DRD‑DLT方案,将IRD‑DLT所需的信源编码冗余降低了约50%。最后,为降低目的节点所需的译码冗余,引入了SSGE译码算法,获得了译码复杂度与译码性能的折衷,使得目的节点译码冗余开销降低了约50%。
-
公开(公告)号:CN103356193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307016.2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A61B5/0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感知框架下的快速弥散张量成像方法及系统,该快速弥散张量成像方法包括A.初始化第一个弥散梯度对应的采样掩膜mask1,并且采用射线型采样轨迹;B.将第一个弥散梯度对应的采样掩模mask1旋转一固定角度,得到第二个弥散梯度对应的采样掩膜mask2,将第二个弥散梯度对应的采样掩膜mask2以同样方向旋转同一固定角度获得第三个弥散梯度对应的采样掩膜mask3,以此类推共获得L个采样掩膜mask。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采样点数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通过重建,获得更高质量的弥散图像。换句话,就是在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时,新方案所需的采样点更少,降低采样时间,实现加速成像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100795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42500.X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道编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倒位码字Plotkin构造和信息位重休眠的Polar码编码协作。本发明从分码字构造方式、性能优化等方面对基于Polar码的编码协作进行了研究。分码字构造方面,对非系统Polar的倒位码字进行Plotkin构造,获得基于倒位分码字的编码协作方法,使得衰落信道下的非系统Polar码编码协作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性能优化方面,本发明首先通过分析倒位分码字的译码特点,引入了信息位重休眠机制,使得协作收益得到提升;然后,将基于非系统Polar码的编码协作拓展至基于系统Polar码的编码协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由于引入了倒位码字Plotkin构造、信息位重休眠和系统Polar码,在慢衰落信道下,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对Polar码的性能提升更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6100794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37722.2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道编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打孔的极化码编码协作。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打孔的极化码编码协作,对非系统极化码和系统极化码的打孔编码协作展开了研究,首先对非系统极化码采用信息位重休眠优化的低复杂度准均匀打孔算法构造分码字,提出了一种在慢衰落信道下具有明显收益且协作程度可灵活变化的非系统极化码编码协作,然后论证了非系统极化码的打孔算法适用于系统极化码,并据此进一步提出了系统极化码打孔编码协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由于采用了打孔方法构造分码字,并引入信息位重休眠和系统Polar码,在慢衰落信道下,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对Polar码的性能有更显著的提升且协作程度更为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05720992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45755.2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3M13/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M13/13 , H03M13/11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极化码的简化译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对接收到的极化码建立树图模型;步骤S2,将树图中各个节点分为信息节点、固定值节点和混合节点;步骤S3,对树图进行剪枝,剪去固定值节点和信息节点之间的子树,留下与混合节点相连接的固定值节点和信息节点;步骤S4,对剪枝后的译码树图进行译码运算。本发明能够在确保不对误码性能产生影响的前提下,达到减小译码复杂度和提高译码效率的目的,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简化后SC译码和BP译码的译码复杂度较原始算法分别降低了36%~65%和41%~67%。
-
公开(公告)号:CN103368586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252631.8
申请日:2013-06-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IPC: H03M13/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深空探测多媒体业务的独立窗不等保护喷泉编码方法,根据信源分组数据的不同重要级别生成编码包。本发明的编码方案,基于与或树分析技术推导其渐近性能,并利用NSGA-II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了不等保护度分布参数值和编码选择概率的最佳参数设置。在相同增益下与EWF的渐近性能仿真对比证明,在相同的译码开销的前提下,IW-LT方案的译码错误率远低于EWF方案。能使得多媒体信源编码满足高动态深空通信环境下的不同业务需求,可通过业务传输时延的限制选择只接收基础信息及少量辅助信息,或选择接收全部的多媒体信息以获得更好的画面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