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4484606U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22985992.1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监护车,包括主体和固定板,所述主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主体的右侧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固定板的内部穿插设置有转杆,所述凹槽的左侧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右端、所述转杆的两端和所述转轴的左端均固定连接有偏心轮,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偏心轮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表面套设有两个转动板,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转动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板,通过一系列结构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具备便于移动且能够使主体更加稳定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4208514U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22967853.6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脏外科手术用液体抽取装置,包括集液瓶,所述集液瓶上端的分别活动穿插有进液管和抽气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抽气管的上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头,将抽液管和吸气管一端的顶管插入到连接头的内部,顶管带动塞块进行移动,活动卡条的一端呈倾斜状,随着卡块插入凹槽的内部,与活动卡条接触时,活动卡条收缩到收缩槽的内部,通过活动支杆带动滑套沿着安装杆进行移动,对复位弹簧进行挤压,当卡块与活动卡条相脱离时,活动卡条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使得活动卡条的一侧与卡块的一侧相接触,便于对抽液管和吸气管进行固定,便于吸气管与抽液管与连接头的快速安装,便于集液瓶的快速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214037497U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22967856.X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症室用护理监护仪,包括监护仪主体,所述监护仪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其内部的中间位置处活动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安装槽内部两侧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栓,其一端有活动穿插在所述活动槽的内部,使用者将插套套在插头的表面,连接针头插入到插头的内部,滑块沿着滑槽的进行移动,随着插套的插入,插头与连接环相接触,对支撑弹簧进行压缩,当紧密贴合后,使用者转动插套,滑块在滑槽的内部进行横向移动,当移动最大位置处时,滑块移动的卡槽的内部位置,便于滑块进行卡固,加强了插套与插头的卡接。
-
公开(公告)号:CN213856190U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22971264.5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手术用器皿清洗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脚,所述箱体为空腔结构,所述箱体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格栅板及隔板,所述格栅板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表面水平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可对器皿进行全面清洁,可大大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医院的成本,且清洁效果良好,通过将器皿倒置于箱体内,使得器皿套在第二转轴外侧,并通过固定机构将器皿夹紧固定,将进水管外接水源连通,然后启动水泵,使得喷淋头对箱体内腔喷射水,水流在喷淋头的冲击作用下对器皿外侧进行冲洗。
-
公开(公告)号:CN213606324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2056033.1
申请日:2020-09-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PC: A61B5/0205 , A61B5/318 , A61B5/00 , A61B50/31 , B65H54/553 , B65H54/70 , A61B5/3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脏外科护理用检查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底座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表面中间部位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通过轴承与支撑台转动连接,所述螺纹筒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表面设置有通孔,使用时,将该装置移动至需要使用的地方,通过摇动摇把,使得转轴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使得螺纹筒转动,从而使得丝杆在螺纹筒内做上下移动,从而使得丝杆推动操作台做上下移动,并在支撑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操作台更加稳固,从而使得该装置可以根据用户的环境进行调节自身的高低。
-
公开(公告)号:CN209529854U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22020792.5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内套管及气囊单元;导管本体具有第一插入端和第一连接端,导管本体的内管壁沿轴向方向设有防呆沟槽,沿周向方向设有环形凹槽;内套管具有第二插入端和第二连接端,内套管的外管壁沿轴向方向设有防呆凸条,沿周向方向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二连接端可拆卸地连接呼吸机,且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环形凸起之间设有卡块;当内套管插入导管本体时,防呆凸起嵌合在防呆沟槽内,环形凸起嵌合在环形凹槽内,卡块抵靠在第一连接端上;气囊单元设置在所述导管本体上;从而能在确保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将痰痂、堵塞在气管导管内的痰清理。
-
公开(公告)号:CN209475326U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822022234.2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管插管,包括导管本体、导管接头、夹持部件、转接头及气囊单元,导管本体的管壁沿轴向方向设有多条将插入端与连接端连通的通道;导管接头的一端连接呼吸机,另一端设有连接连接端的插管;夹持部件具有多个夹爪和一固定环,多个夹爪一一对应地设置在通道上,并与导管本体形成移动副,多个夹爪具有与固定环连接的固定端以及彼此分开的自由端;固定环套接在插管上;将固定环沿插管滑动至抵靠连接端的端面时,夹爪沿着通道移动,使自由端伸出插入端,以形成夹持空间;转接头的一端连接负压设备,另一端与导管接头可拆卸地连接;气囊单元设置在导管本体上;从而针对扩张气囊的患者端和人体气管内的痰痂进行清理。
-
公开(公告)号:CN209475325U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822020801.0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良的气管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内套管、气囊单元以及夹持部件;导管本体上设有防呆沟槽、环形凹槽及通道;夹持部件包括固定环及设置在通道内的夹爪,夹爪一端铰接在固定环上,并向外延伸出握持部,另一端设有抵接在导管本体的插入端上的弯钩;固定环设置在导管本体上;当摆动握持部时,弯钩朝插入端的中心摆动;内套管上设有防呆凸条、环形凸起和卡块;当内套管插入导管本体时,防呆凸起嵌合在防呆沟槽内,环形凸起嵌合在环形凹槽内,卡块抵靠在固定环上;气囊单元设置在导管本体上;从而使该气管导管针对扩张气囊的患者端、人体气管内以及气管导管内的痰液进行清理。
-
公开(公告)号:CN222033280U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22360789.9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厦门市红十字会医院、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 , 陈付红 , 张海浩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管插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湿化供氧的湿性吸痰装置;包括空腔结构的箱体,箱体的底部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内穿设有氧气管和负压管,箱体内安装有开关一,开关一包括水平设置的空心管一,空心管一上开设有使氧气管和负压管通过的两个竖向设置的通孔一和通孔二,空心管一的一端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空心管一内活动连接有沿其水平移动的活动塞一,活动塞一上也开设有通孔三和通孔四,箱体的顶部安装有出气管,出气管的底部连接有三个分管,三个分管分别与氧气管、负压管和湿化液管相连接,湿化液管上的外部连接有水囊,湿化液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单向阀,湿化液管上设置有开关二;本实用新型实现通氧、吸痰和湿化气道三种功能,使医护人员操作更加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21470630U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22442537.0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厦门市红十字会医院、厦门市糖尿病研究所) , 陈付红 , 张海浩 , 单忠贵 , 柯少凡
IPC: A61M16/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隔型气管插管,包括插管主体和两个插管接头;插管主体内部并排设有两个独立的腔室,两个腔室分别为进气腔室和出气腔室,插管主体的外端设有两个独立连通两个腔室的外接管,两个外接管分为连通进气腔室的进气接管和连通出气腔室的出气接管,并且两个外接管外端分别连接并连通一个插管接头;插管主体另一端用于伸入人体的内端并具有一个开口;插管主体内部设有一个弹性隔膜和一个自适应分隔网;弹性隔膜可弹性变形地设置于插管主体的内部中部,并且将插管主体内部分隔为两个独立的腔室;自适应分隔网同样设置于插管主体的内部中部,并且位于弹性隔膜的一侧的进气腔室内。设置独立腔室进气和出气,可解决生理无效腔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