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7208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095505.2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间片段辅助贝尔态测量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包括:用户1和用户2随机选择单光子态,并发送给第三方测量装置;对单光子态进行超纠缠贝尔态分析并公布测量结果;公布动量、极化自由度基的选择,并且保留任一自由度基选择相同的编码信息,丢弃两个自由度上基的选择都不相同的编码信息;对不同自由度上的编码信息进行操作,形成原始密钥;重复步骤直到获取到足够多的原始密钥;进行安全性检测;形成最终的安全密钥。本发明通过在MDI‑QKD中传输单光子两个自由度的量子态,利用单光子的两个自由度进行编码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安全密钥的利用率和成码率;获得原始密钥后进行量子比特误码率分析,确保了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45608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46031.6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光子三个自由度的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法,本发明利用两个纵向动量自由度与极化自由度的量子态,结合MDI-QKD的思想,将单光子在两个纵向动量和极化自由度上进行编码,发送给第三方测量装置。并利用第三方测量装置进行超纠缠贝尔态分析达到64个贝尔态的完全区分。与单光子的极化自由度相比,在三个自由度上对信息进行编码并且利用非线性光学条件对64个贝尔态完全区分,进一步的提高了安全密钥的利用率以及成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245521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1277642.5
申请日:2019-12-1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奇偶校验门的逻辑W的纠缠浓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构建以GHZ态作为逻辑比特的W态,再进行纠缠分发,将逻辑比特分发至Alice、Bob和Chalice三方;步骤S2、三方中任意两方在接收到分发的逻辑比特后,构造一个辅助光子,然后将辅助光子与自身所分发到的逻辑比特输入奇偶校验门,然后对奇偶校验门中的相干态进行homodyne测量,获取相干态的相位偏移,根据相位偏移进行纠缠态选择;步骤S3、两方的纠缠态选择正确,则能获取最大纠缠态,纠缠成功,若两方中任意一方的纠缠态选择错误,则重新进行步骤S2。该方法首先根据逻辑W态的特点设计奇偶校验门,再利用奇偶校验门对逻辑W态进行浓缩,由于奇偶校验门能进行非破坏性测量,可以在纠缠浓缩失败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浓缩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1984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70348.1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0/70 , H04B10/85 , H04B10/508 , H04B10/524 , H04B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对称全被动光源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信息接收方使用四个相位随机的相干脉冲,通过分束器和极化分束器干涉、合束、衰减,生成强度随机、量子态随机的弱相干脉冲光束,发送给信息发送方。信息发送方进行编码后将光子脉冲发还给信息接收方。信息接收方根据自己初始发送的脉冲信息进行解码,还原信息发送方发送的信息。该方法不需要主动调制光源的强度和量子态,可以同时实现被动诱骗态和被动编码,能够简化实验操作,抵御第三方窃听者对光源调制器的侧信道攻击,增强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3227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0476049.8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收设备无关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用户Alice随机选择制备基制备大量单光子,将光子随机分成序列S1、S2、S3,分别作为第一轮安全性检测光子序列,第二轮安全性检测光子序列和信息传输光子序列。Alice对序列S3光子进行随机操作,并将所有光子依次发送给用户Bob。光子传输完成后,Bob进行第一轮接收设备无关安全性检测,确认安全后对手中光子序列S3进行编码,并将光子顺序打乱后发回给Alice。Alice进行第二轮接收设备无关安全性检测。确认安全后,Alice恢复原信息光子序列进行解码。本发明可抵御所有针对接收设备的攻击,提高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安全性。本发明不需要复杂的Bell态测量,只需要单光子测量,能够有效简化实验操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9838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0230562.X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0/079 , H04B10/70 ,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纠缠和单光子测量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通过Alice将制备的超纠缠光子对中取出的光子发给Bob,Bob对每个光子在空间,极化两个自由度中随机选取直角基或者对角基进行测量;Alice对手中对应位置的光子进行相同基下的测量,两者结果相比较,进行安全性检测;Alice在两个自由度上进行随机编码,编码完成后将所有光子发送给Bob并公布安全性检测光子的位置和编码情况。Bob对每个安全性检测光子在两个自由度上使用相同测量基进行测量,并结合Alice公布的编码情况进行安全性检测。最终实现解码。该协议可通过传输一对超纠缠态传递2比特的信息,并能保证两个自由度上的编码信息的安全,在未来量子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560148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777628.8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噪声预处理的设备无关量子秘密共享方法,将多个GHZ态中的三个光子分别发送给三个用户,当用户接收所有光子后,各自随机选择测量基对光子进行测量,并公布测量基及部分测量结果,用于估算Svetlichny多项式(CHSH不等式)及量子比特错误率。通过违反Svetlichny不等式(CHSH不等式)保证光子传输的安全性。对于三个用户选择成码基组合的情况,用户A以概率q翻转自己的测量结果,最终用户B与用户C合作读取用户A传递的密钥。本发明不仅能够抵御所有来自不完美设备的攻击,降低了对通信设备可信度的要求,而且通过噪声预处理,提高了噪声容忍度阈值,增强通信过程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78320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40947.X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及系统,对于信号接收方利用被动信号态光源产生三种不同强度互为诱骗态的信号态;信号发送方从由三种信号态随机编码获取的第一光子序列中选取一部分光子作为第一轮安全性检测光子进行单光子测量;信号接收方根据单光子测量的测量结果进行第一轮安全检测;第一轮安全检测通过后,接收信号发送方发送的依据剩余光子编码生成的第二光子序列;从第二光子序列中提取第二轮安全性检测光子进行第二轮安全性检测;第二轮安全性检测通过后,提取第二光子序列中用于表示编码信息的光子,通过解码操作获取信号发送方发送的信息。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真空态的概率、简化试验操作、提高信息容量、延长安全通信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7335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537595.X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后选择的设备无关量子秘密共享方法,所述共享方法包括步骤:中心光源制备三光子GHZ态,并将每个GHZ态中的三个光子分别发送给三个用户;当用户分别接收所有光子后,各用户随机选择测量基对光子进行测量,并公布测量基及部分测量结果,用于估算Svetlichny多项式及量子比特错误率。通过违反Svetlichny不等式保证光子传输的安全性。对于探测器无响应的情况,用户确定地输出“+1”;最终用户B与用户C合作读取用户A传递的密钥。本发明不仅能够抵御所有来自不完美设备的攻击,降低了对通信设备可信度的要求,而且通过后选择降低了检测效率阈值和实现难度,延长了通信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715556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18325.5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GHZ态的具有身份认证功能的多方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信息接受方随机制备大量(m+1)光子GHZ态,序列1留在手中,其余的光子序列中随机插入安全性检测光子和身份认证光子,并分别发送给m个信息发送方m个发送方独立地完成安全性检测和身份认证,确立信道传输安全和身份合法,随后,接收方对手中光子在Z基下测量,发送方对手中光子进行编码,并将光子序列发回给接收方,接收方对所有光子进行Z基下测量,对比初始态可同时读出m个发送方传递的秘密信息。本发明可实现对信息发送方的身份认证,提高了多方QSDC在实际实验条件下的安全性,不需要复杂的GHZ态分析可有效简化实验操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