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11524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11342504.7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4B7/0456 , H04W52/34 , H04W5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达通信一体化发射信号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雷达通信技术领域。先根据最大化信漏噪比获得能量归一化的通信预编码矩阵,再根据通信目标确定能量分配准则对每路通信数据流进行能量分配,得到最终通信预编码矩阵。然后再优化一体化发射信号方向图与期望方向图之间的误差,得到雷达预编码矩阵,最后生成雷达通信一体化发射信号。本发明将雷达通信一体化预编码矩阵的求解过程进行拆分,由于信漏噪比仅包含通信数据流对应的通信预编码矩阵,与雷达预编码相解耦,于是可先基于信漏噪比确定归一化通信预编码矩阵再为每路通信数据流进行能量分配,然后再进一步求解雷达数据流对应的雷达预编码矩阵,降低了预编码算法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9918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396540.1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4L25/02 , H04B17/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分贝叶斯的近场宽带信道多径参数估计方法及系统,属于无线通信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初始化待估参数集为空;S2,在最大化变分下界的前提下,根据变分贝叶斯推断,进行时延、角度和距离的初始化粗估,并计算相应多径的复增益;S3,在粗估的基础上,迭代细化估计时延、角度、距离和复增益,并在迭代过程中筛选多径,实现路径数量的自适应估计。如此,采用本发明可在毫米波(mmWave)大规模天线阵列这一近场宽带场景下,实现信道多径参数,包括时延、三维角度、距离、复增益和多径数量的联合估计。流程简单,并进行了多种低复杂度优化,可直接应用于OFDM信道的多径参数估计中。
-
公开(公告)号:CN1171350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81102.6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4L27/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降低OTFS系统发送信号阻带能量的方法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S1:对发送端和接收端上各路子载波的滤波器初始模拟加权处理;S2:建立滤波器初始模拟加权后OTFS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表达式;S3:基于功率谱密度表达式建立以最小化信号阻带能量为目标的滤波器权重优化问题并求解得到第一优化权重和滤波器第一优化加权后的信号阻带能量数值;S4:建立滤波器初始模拟加权后的OTFS系统均方误差表达式;S5:建立以降低OTFS系统均方误差和信号阻带能量为联合目标的权重优化问题并求解得到最优滤波器权重系数。本发明的方法在降低信号的阻带能量的同时还减少了系统均方误差等传输性能的损失,提高了OTFS系统信号的频域聚焦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83640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1008222.4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4B17/318 , H04W12/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导频污染攻击检测方法和系统,属于通信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设定虚警概率并计算基站上行训练阶段相对应的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阈值;基站根据上行训练阶段的接收信号计算接收信号强度;判断接收信号强度与历史统计值的差值是否大于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阈值,如果大于阈值,判断当前的接收信号中存在导频污染攻击;否则,认为当前的接收信号中不存在导频污染攻击。本发明能够解决物理层安全中导频污染攻击检测的问题,克服了现有检测方案中需要修改导频结构带来的实用性低的问题。并且本发明可以直接应用到现有的通信标准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221680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80638.6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4B7/0408 , H04W2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RIS辅助多用户无线宽带通信的RIS相位调整方法与系统,属于无线通信领域。本发明按照用户数量将RIS划分为多个第一虚拟子阵列,每个第一虚拟子阵列与用户一一对应,将系统工作带宽划分为多个带宽块,进一步将每个第一虚拟子阵列按照带宽块的数量划分为多个第二虚拟子阵列,每个第二虚拟子阵列与带宽块一一对应,通过带宽块中心频率计算出各第二虚拟子阵列的相位,以所有用户的通信速率之和最大化为目标,得到RIS的最佳相位,从而减轻宽带系统中波束斜视造成的系统性能损失,避免多用户场景下波束集中现象的发生,保证各个用户的系统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59566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788681.2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4B17/391 , H04B7/0413 , G06N3/08 , G06N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大规模MIMO系统基于时频联合相关性的信道预测方法和系统,属于大规模MIMO无线通信领域。本发明根据实测数据的弱时域相关性和强频域相关性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时频结合信道预测方法,Convolutional LSTM是一种能够同时提取时域和频域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它通过输入的卷积结构提取信道的频域特征,同时利用内部LSTM结构来提取信道的时域特征,将频域上的信道特征应用于时域上的信道预测,从而达到时频联合的信道预测的效果。该方法同时结合时域和频域的特性来对信道进行预测,利用频域的强自相关性来提升时域预测的精度。与现有的仅利用时域相关性进行信道预测的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信道预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47727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01001.4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站和无线信息和能量协同传输系统,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包括:根据用户端实时服务质量需求,确定时间因子τ和功率因子ρ,将τT作为第一阶段,将(1‑τ)T作为第二阶段,将Pt分为ρPt和(1‑ρ)Pt;在第一阶段,通过能量传输波束wE将能量ρPt传输到智能反射面,用于能量传输,同时通过信息波束传输wI将能量(1‑ρ)Pt传递给用户端,用于信号传输;在第二阶段,通过信息传输波束wu将所有能量传递给用户端。本发明采用时间切换和功率分配联合,时间切换实现智能反射面状态切换,对智能反射面能量吸收和系统能效起关键作用;功率分配保证用户端实时服务质量,提高智能反射面在能量吸收阶段能量收集,对智能反射面能量吸收、用户端服务质量以及系统能效起重大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932779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302076.4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专网用户异常迁移检测方法,属于无线通信网络监控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基于用户地理位置和用户速率对高铁用户进行识别;基于高铁用户网络小区切换时间点和高铁用户速率,定位高铁用户相对于高铁沿线位置;由高铁用户异常迁移状态定位高铁用户异常迁移位置及异常迁移途径。本发明方法充分利用运营商的用户终端的信令数据,可进一步精准评估高铁专网及周边用户问题,高效提升用户感知,利用用户大数据,区分公专网用户,全面挖掘高铁专网与周边公网协同优化不到位导致的用户相互迁移问题位置及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5187336B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510475512.8
申请日:2015-08-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4L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规模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系统的到达角估计方法,属于大规模MU‑MIMO系统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正交导频,避免用户间的干扰;(2)在不同时刻采样,并根据样本值得到均值信号,降低噪声对接收信号的影响;(3)利用正交导频的正交性,在接收端分离出各用户对应的接收信号;(4)计算各用户在接收端相邻的接收天线上信号的相位差;(5)利用各用户接收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包含的信息,实现到达角的估计。采用本发明计算到达角,方法简单,具有计算复杂度低、估计精度高的优势,可应用于具有相关关系的各种系统参数的估计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656055B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10019254.2
申请日:2015-01-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S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规模多天线系统的单一信号到达角估计方法,属于大规模多天线系统信道估计的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对信道矩阵进行预估;(2)利用接收天线之间的相关性构造稀疏变换矩阵,对信道预估值矩阵进行稀疏变换,得到具有稀疏特性的矩阵;(3)根据压缩感知原理准确估计出稀疏矩阵中的非零元素;(4)采用分步搜索估计信号到达角。本发明只需一个信号样本就可得到信号到达角估计值,精度高且能提高频谱利用率。分步搜索逐步提高搜索精度,提高信号到达角估计精度并降低估计复杂度。较强的实用性使得本发明可应用于具有稀疏特性的各种系统参数的估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