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887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35861.7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机叶片自取能雷电流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感应触发单元,所述感应触发单元由无源线圈构成,无源线圈与用于雷电流引流的叶片接地引下线相连;所述感应触发单元与雷电流录波单元以及无线通讯单元相连;所述雷电流录波单元用于采集通过叶片接地引下线的雷电流波形,并储存于录波装置中;所述无线通讯单元用于向维护人员回传雷电流时域波形;所述雷电流录波单元以及无线通讯单元同时与自取能供电单元相连,自取能供电单元用于转化叶片动能为电能,驱动雷电流录波单元与无线通讯单元正常工作。此装置及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实现对风机叶片雷电流的精确监测和记录,简化设备安装和维护操作,提高风电场的运行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28135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311031397.6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升降的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安装平台、高度调节组件以及升降驱动结构,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支撑臂和叶轮结构,第一传动件与安装平台转动连接,支撑臂与第一传动件固定连接,叶轮结构与支撑臂远离第一传动件的一侧连接,升降驱动结构设于安装平台上并与第一传动件连接;第一传动件在升降驱动结构的带动下转动,并带动叶轮结构绕安装平台转动。该风力发电装置的安装与维护均无需借助吊装设备,施工人员和运维人员也无需登高,在安装平台上即可完成该风力发电装置的装配和检修,大大降低了安装与检修的作业难度,且避免作业人员登高作业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27413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09234.4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V20/52 , G01C13/00 , G06V20/64 , G06V10/764 , G06V10/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波浪观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浮标平台波浪要素观测装置,本发明通过控制设置在浮标上部平台底部的摄像头围绕浮标平台全方位旋转,实现了对大范围海洋表面的全面监测。进一步,通过优先级处理方法和资源分配方法,可以确保图像数据处理的效率。进一步,在波高计算模块中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确定波高周期数据,不仅提高了测量精度,还能实时监测波浪变化。进而,在形态建模模块中通过黎曼几何方法进行波浪要素形态建模,并在特征分析模块中利用建模得到的波浪几何模型识别波浪要素的波峰和波谷并得到波浪特征数据,最后,在形态分析模块中结合预设预测模型对波浪行为的规律性和变化趋势进行识别评估,可以得到波浪行为的规律性和变化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26708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27508.1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力发电机单层网络结构柔性减振阻尼索及减振方法,包括沿风力发电机塔筒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多个支杆,所述支杆外端部通过主索与塔筒基础上的阻尼器连接,多根主索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副索连接;本发明的这种多方向适应性不仅提高了装置的振动控制效果和稳定性,还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工作条件和环境,保障了风力发电机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24372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19235.X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精准抛石与自流浇筑的胶结抛石体施工方法,获取多个石块的三维形态参数;基于三维形态参数、水中的水流流速,调整第一导管的出口位置和/或第一导管的抛石点高度,使得多个石块通过第一导管被抛入水中,在水底形成目标抛石堆积体;获取胶凝浆体的水中流动性能;基于水流流速,调整第二导管的出口位置、浇筑点高度以及胶凝浆体的单次浇筑量、浇筑速度和水中流动性能的至少一个,使得胶凝浆体通过第二导管被浇筑至目标抛石堆积体的表面,使得目标抛石堆积体浇筑区域的抛石颗粒转变为目标胶结抛石簇,形成具有较强抗冲刷能力和适应变形的防冲刷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81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072501.0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6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虑多级涡的翼型阻力系数计算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构建用于求解翼型动态脱落涡引起的阻力项的二阶运动方程;计算考虑涡诱导速度的诱导阻力项;计算考虑粘性影响的粘性阻力项;将所述动态脱落涡引起的阻力项、所述诱导阻力项、所述粘性阻力项与有效攻角对应的静态阻力相叠加,获得翼型阻力系数。本发明通过在建立动态失速模型时考虑多种因素对翼型阻力系数的影响,从而对动态失速模型进行修正,使得在动态工况下,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翼型阻力系数计算方法修正的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更为吻合,有效提升了该模型在动态工况下针对阻力系数的计算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507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072504.4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7 , G06F111/04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场尾流速度分布反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每个风力机塔架顶部实际受到的推力载荷、每个风力机的转速、桨距角、切入风速和切出风速;基于每个风力机塔架顶部实际受到的推力载荷、每个风力机的转速、桨距角、切入风速、切出风速以及风力机推力载荷预测模型函数,得到每个风力机的入流速度;基于每个所述风力机的入流速度,通过风电场尾流速度模型,得到风电场尾流速度分布。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量风电场尾流速度分布的经济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4600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081385.9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设备的叶片降噪装置,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在风力发电设备的叶片转动时,设置于连接部的消音环可以有效减少风力发电设备的电机传递的噪音,气流经过前段叶片的锯齿结构形成尾涡,配合梳流主杆和梳流斜杆组成的梳流组件产生的尾涡相互作用抵消实现对前段叶片的降噪,同时空气经过尾段叶片时被扰流板抵消实现对尾段叶片的降噪,而且安装组件和对接组件通过第一法兰盘、第二法兰盘的紧密贴合减少了部件之间的空隙,从而减少震动时产生的噪音,通过上述部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风机叶片转动产生的噪音进行整体降噪,有效提高了叶片的使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668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058546.2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宁波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3/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风电机组塔架结构动力学响应计算方法,属于风电机组塔架设计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建立模型,建立塔架模型并在塔架模型顶部设置节点,在所述塔架模型顶部建立风轮‑机舱等效模型,确定风轮‑机舱等效模型平面上的压强,根据湍流风环境确定风轮变桨变速控制时的第一塔顶剪切力向量和第一塔顶弯矩向量;确定位移向量、速度向量和加速度向量,确定各个时间段塔顶载荷,然后更新下一时间点的叶片、机舱、轮毂的运动学响应,确定下一时间步的塔顶载荷。本发明通过建立风电机组塔架地震结构动力学模型,在塔架顶部进行塔顶运动和载荷的数据传递,实现风载荷和地震载荷的耦合,使计算更符合地震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95924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9870.X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F03D80/3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电叶片叶尖避雷装置,通过令风电叶片叶尖避雷装置应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风电叶片,风电叶片叶尖避雷装置具有对应的安装背板,安装背板表面安装固定板,固定板表面安装推动结构,推动结构具有滑动结构,滑动结构与避雷尖和推动电动机连接;安装背板远离固定板的表面设置可旋转固定底座;远离可旋转固定底座的一端安装配重块;固定板固定推动结构;推动结构在推动电动机的驱动下控制避雷尖沿安装背板预设方向伸缩移动。滑动结构对伸缩移动进行限位;固定底座将风电叶片叶尖避雷装置和风电叶片固定连接;配重块通过重力使固定底座旋转,控制避雷尖向上垂直于地面,从而避免风电叶片受到雷电伤害,提高风电叶片的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