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5371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910066868.4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井蒸汽吞吐汽窜后组合吞吐选井决策方法,包括:求取研究区各井汽窜通道条数与研究区内总汽窜通道条数的比值,得到无因次汽窜通道数nc;求取研究区各井单井蒸汽吞吐时汽淹面积与汽窜前该井加热范围的比值,得到无因次汽淹面积Rh;通过精细油藏描述确定研究区各井控制范围内的油层有效厚度与地层厚度,计算其比值,得到净总比ht;计算研究区各井组合吞吐选井决策指数Adi,并根据Adi大小对研究区各井进行排序;优选满足研究区块注汽锅炉和管网走向约束条件,且组合选井指数之和最大的组合。该方法降低单井蒸汽吞吐汽窜区实施组合吞吐选井的盲目性,使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为矿场实施组合蒸汽吞吐提供坚实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2242625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110102696.5
申请日:2011-04-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原油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现有的老水井间增加1/3-2/3新油井,在现有的老油井间增加1/3-2/3新水井,增加驱替压力梯度1.0-5.0倍,同时将原井网的分流线改变为主流线;b1.先将粘弹性颗粒驱油剂PPG、聚合物用水配制成含粘弹性颗粒驱油剂PPG、聚合物的水溶液,再经混合后注入实施非均相复合驱的注水井,注入0.01-0.2倍地层孔隙体积;然后/或者b2.将粘弹性颗粒驱油剂PPG、聚合物、复配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加水配制成混合溶液后注入实施非均相复合驱的注水井,注入0.01-1.0倍地层孔隙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83094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0028743.9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动态生产资料评价储层非均质性的方法,该利用动态生产资料评价储层非均质性的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注入量数据,对注入量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步骤2,选择初值化对产液量子序列和注入量母序列进行标准化;步骤3,计算注采数据序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lj;步骤4,计算得出研究区内注采井间注采数据序列的灰色关联度,即井组之间的连通性的相关性大小;步骤5,根据灰色关联度的变异系数Bl大小判断井组间储层非均质性强弱。该利用动态生产资料评价储层非均质性的方法分析了储层在多个方向上的渗透性能,从而判断出平面上的非均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2999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384201.7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油藏边底水进行微生物采油的方法。本发明首先进行边底水油藏筛选和类型的划分,确定适应于微生物驱油的边底水油藏;然后进行边底水油藏油井油层和水井水层中微生物进行解析,并筛选出相应的激活剂体系;其次确定油井控制参数以及现场注入工艺,进行现场驱油试验;最后评价现场实施效果。本发明具有实施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靠性强,有效地扩大了边底水油藏微生物驱油的应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77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1233464.8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驱油产出液循环利用装置及方法,通过随着螺旋叶片持续旋转继续向左输送,在连接轴驱动凸轮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固定杆上的转动辊则在凸轮外滚动,随着凸轮旋转使其通过转动辊将清堵组件顶起,当凸轮的最高点脱离转动辊后,通过清堵组件中弹簧的支撑作用,使支架带动两个滚轮迅速下降并且拍击分离筛筒,如此往复,随着凸轮持续旋转,使滚轮能够间隙式持续拍击分离筛筒,将分离筛筒上液体滤孔和砂石滤孔中的杂质抖落,摒弃沉积式分离方式和吸附砂石分离的方式,防止对各路管线造成堵塞和造成资源浪费,提高清堵效果,同时在油液分离过程中能够将油液及杂质进行分开处理,有利于产出液的多级分离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600614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1229083.8
申请日:2021-10-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氧化提高水驱稠油采收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试验区块的筛选;(2)、氧化微生物的筛选;(3)、激活剂体系的筛选;(4)、注入工艺参数的优化,注入工艺参数为焖井周期及水驱速度;(5)、现场施工及验收。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首次通过生物氧化降低水体中的含氧量,实现降低稠油粘度的目的,最终提高水驱稠油油藏采收率3~5%;2、注入工艺及焖井时间主要依据微生物体系及现场情况随时调整,提高体系对油藏作用效率;3、本发明绿色环保、增油效果良好以及投入产出比高的优点,水驱有效率提高30%,单井平均日增油大于2t,投入产出比大于1:3。
-
公开(公告)号:CN114075433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0809782.9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9K8/588 , C08F220/18 , C08F226/10 , C08F222/08 , C08F212/14 , C08F226/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学助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油溶性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马来酸酐、对苯乙烯磺酸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按重量比70~86:7~19:1~7:1~5:1~5混合,加入引发剂,进行共聚反应,分离提纯,即得;分离提纯后所得物质主要成分,其结构式如式I所示。本发明所述新型稠油降粘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所得稠油降粘剂降粘效果突出,用量少;按质液比30mg/L加入到原油中即可有效降低原油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73737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36823.3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BN‑5,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22584。上述地衣芽孢杆菌在石油开采中、在微生物单井吞吐中、在微生物驱油中、及在页岩油开采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提供的地衣芽孢杆菌BN‑5具有很强的降低表面张力、乳化降粘能力,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5%;2、该菌株发酵液应用于微生物单井吞吐,平均单井增油量大于300t;该菌株发酵液应用于微生物驱油,井组平均日增油4t以上;3、该菌株发酵液应用于非常规页岩油开采,平均单井增油200t,有效期200d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427391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0996263.8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解除地层滞留聚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试验油藏吸附滞留聚合物的解除,向试验油藏中注入SRB菌种和激活剂;试验油藏残余SRB菌种的抑制,向试验油藏的油井中注入SRB菌种的抑制剂;试验油藏残余硫离子的去除,向试验油藏的油井中注入化学类硫离子去除剂,消除多余的硫离子会对生产油井产生腐蚀等危害,从而保证了试验油藏的正常开采。本发明的方法对油藏中吸附滞留聚合物的消除率在95%以上,有效解除了吸附滞留聚合物对油藏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聚驱后油藏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75957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809783.3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底水稠油油藏开发领域,涉及一种浅薄层弱底水稠油溶剂辅助驱泄复合开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油层中上部布置一排水平井,在水层附近布置一排水平井;步骤2:初期水层附近水平井连续注汽,油层内生产井吞吐生产;步骤3:油水层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在底水层内连续注入溶剂和蒸汽,油层内油井连续采油;步骤4:调控注采参数,进行驱泄复合开发。本发明方法实现对浅薄层底水稠油的有效开发,应用于底水稠油,采收率可达50%,实现了浅薄层弱底水稠油的有效动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