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钢平台安全通道结构
    6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553642U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21389100.3

    申请日:2017-10-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设钢平台安全通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增设钢平台安全通道结构,以使安全通道与原混凝土结构连接可靠。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设钢平台安全通道结构,用于连通楼梯平台增开的防火门和电梯井增开的安全门,其特征在于:具有从增开的防火门延伸至增开的安全门的通道平台板,该通道平台板经支撑结构支撑于楼梯平台的楼梯梁和电梯井井壁上。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在已有混凝土梁或者墙体上增设钢平台安全通道。

    一种横跨通风兼安全洞的排风排烟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1645747U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20077529.2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横跨通风兼安全洞的排风排烟结构,包括与主副厂房洞连通的通风兼安全洞、与主变洞连通的主变排风洞、与尾水闸门检修洞连通的尾闸通风洞及与通风兼安全洞连通的排风竖井下平洞,所述通风兼安全洞左右分隔为进人道和排风排烟道,所述主变排风洞及尾闸通风洞与通风兼安全洞排风排烟道连通,所述排风竖井下平洞与通风兼安全洞排风排烟道连通。排风竖井洞口位置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交通便利,开挖工程量综合比较选择的位置,可布置在通风兼安全洞的两侧,保证了排风竖井洞口位置的选择多样性;对于排风竖井与通风兼安全洞排风排烟道不在通风兼安全洞洞轴线同侧时,通风兼安全洞排风排烟道需跨过进人道至排风竖井下平洞再至排风竖井,按本专利相应的分隔结构可达到排风排烟的效果,满足功能需求,造价较低,施工简单。

    一种具有通气结构的排水箱涵及深填埋坝后压坡体

    公开(公告)号:CN221566876U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22770595.6

    申请日:2023-1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通气结构的深填埋坝后压坡体底部的排水箱涵及深填埋坝后压坡体,通过将排水箱涵的断面改为城门洞型,可以在排水箱涵的边墙上开设预留圆孔,避免在侧墙上开设圆孔对排水箱涵整体结构的影响,此外,进一步地,还可以在预留圆孔周侧的边墙上设置加强钢筋;在排水箱涵边墙的外侧设置与预留圆孔相连通的具有L型通气通道的通气连接件,通气连接件的上端连通涵管(也即是通气管),将通气连接件作为涵管的承重平台,且还作为通气通道。此外,涵管的端部设置承插式接口以使得,随着坝后压坡体填渣的逐步填高,涵管可以不断增高,使涵管的管口始终高于填渣顶部高程。

    一种抽水蓄能电站高压电缆出线斜井的施工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0827779U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322550824.3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抽水蓄能电站高压电缆出线斜井的施工布置结构,包括:高压电缆出线井,高压电缆出线井连通主变洞和地面开关站,高压电缆出线井包括斜井段、第一平洞段和第二平洞段,斜井段的一端与第一平洞段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平洞段连通,斜井段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不小于35°;底板混凝土层,底板混凝土层设置于斜井段底部,底板混凝土层沿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排水沟;边顶拱衬砌混凝土层,边顶拱衬砌混凝土层设置于斜井段的顶部,边顶拱衬砌混凝土层与斜井段的顶壁之间设置有防水层。还包括踏步混凝土层,踏步混凝土层设置于底板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多个插筋,多个插筋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于底板混凝土层内,另一端设置于踏步混凝土层内。

    一种开挖边坡的护坡结构
    6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580235U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21710814.0

    申请日:2022-07-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框格梁护坡领域,提供一种兼具美观和排水效能的开挖边坡的护坡结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挖边坡的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挖边坡的开挖位置处均匀布置有若干部分埋入到边坡内的框格梁结构;所述框格梁结构具有若干沿竖向方向均匀布置在边坡上的竖向主框格梁,在每一个框格内相邻的两个竖向主框格梁之间均匀布置有若干向上突出的弧形框格梁,框格在开挖边坡的开挖边界处布置有坡边框格梁,竖向主框格梁、弧形框格梁与坡边框格梁之间固定连接。如此,在框格梁结构内的每一个框格内的水分会移动至弧形框格梁两侧较低位置处,并从弧形框格梁两侧较低位置处从框格内流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