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8864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109542.8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缝内净压力的增渗实验用密封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岩样、用于放置岩样的上方开口的箱体、位于箱体内部与底板连接的垫块、设置在垫块远离箱体内部底板一端并与箱体底板平行的导流板,岩样底部与导流板接触,岩样远离箱体底板的一端中心处预埋井筒管柱,井筒管柱同轴套设有压头,压头与岩样远离箱体底板的一端接触,岩样与箱体、导流板、井筒管柱、压头之间的空隙处填充密封胶,可以解决增渗实验过程中的绕渗和边界效应,解除边角位置的应力集中,能够保持人工裂缝缝内净压力,维持人工裂缝缝宽。保证试验路径的压力保持、流向渗流流向,提高试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90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1044658.9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几何网格化和参数分配的缝洞型储层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研究区域的地震属性图片,按照储集空间类型划分为基质区域、裂缝带区域和溶洞区域并对应生成各自的三维几何模型,之后对各个三维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化剖分,将裂缝模型和溶洞模型中的每个网格节点先后与基质模型中的网格节点相匹配,得到包含基质、裂缝带、溶洞渗透率物性参数的裂缝‑溶洞‑基质模型网格节点,基于前步中得到的裂缝‑溶洞‑基质模型网格节点,构建网格节点空间坐标对应渗透率的插值函数,建立缝洞型碳酸盐储层模型;基于本发明方法所建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模型,准确地还原了真实裂缝带和溶洞的三维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12253103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011367365.X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随机裂缝模型的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预测方法,属于油气藏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蒙特卡洛随机裂缝算法,建立了符合概率分布和统计学规律的天然裂缝模型,弥补了传统连续介质模型难以描述天然裂缝性质和空间展布差异的缺陷,对页岩储层中天然裂缝的真实分布特征和流动规律进行了有效表征;本发明结合有限元法和非结构Delaunay三角形网格建立全隐式数值模型,实现了页岩气藏中复杂缝网压裂水平井产量的准确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911148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10975053.0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页岩天然裂缝中气液两相渗流特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T型管模型,其竖管一端为液相入口,一端为气相入口,横管为两相流出口;步骤2,将步骤1中建立的T型管模型进行网格剖分成六面体结构网格;步骤3,建立气液两相流体积流VOF模型的连续型方程、相方程和动量方程,利用OpenFoam中interFoam求解器对其进行求解;步骤4,调用步骤2中的T型管网格模型,对步骤3求解后的方程通过时间步进行迭代计算,即可得出整个T型管内气液流动特征变化。本发明相比室内实验可节省实验时间、实验材料和资金,提高识别精度;该方法相比运用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具有底层算法可移植和公式自需修改的优势,提升各种工况条件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77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470212.8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页岩油藏氮气辅助二氧化碳压裂与开发一体化方法,包括利用氮气辅助二氧化碳对目标页岩油藏进行压裂操作;压裂操作完成后,向目标页岩油藏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续再向目标页岩油藏中注入氮气气体,用于将二氧化碳气体推入油藏深部;对目标页岩油藏实施焖井作业;焖井结束后,开井实施衰竭生产;第一周期生产后;后续生产过程中,注入气体段塞体积、焖井时间均为上一周期的1.5倍,每个周期重复步骤五‑步骤七的操作。本发明最大化的提高页岩油藏的采收率;这样最大效率地利用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页岩油藏的开发更加经济、高效;压裂、开发一体化设计,使得现场操作流程化、规范化,不同部门能够建立起更加紧密合作。
-
公开(公告)号:CN112360408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398486.0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二氧化碳热流体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方法,在地面将二氧化碳气体加热至80‑100℃后,注入地层中对稠油进行加热降粘,对产出的稠油‑二氧化碳混合物进行分离并回收二氧化碳气体,具体可利用吞吐和驱替的手段进行稠油增产。本发明将注CO2及热力开采稠油机理有机结合,仅采用热CO2作为稠油提高采收率介质,简化了生产过程,减少了生产设备,不仅极大幅度地节约了水资源,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由于复杂程序带来的安全风险,实现了稠油油藏的绿色、环保开发,本发明给干旱缺水的西部浅层稠油油藏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开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28274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308844.4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藏开采用模拟装置及方法,其中所述模拟装置包括气液供给系统、模拟系统、计量系统及连通它们之间的管道部件和开关部件,其中所述气液供给系统包括供气系统和供液系统,所述计量系统用于对经过模拟系统后产生的气体和/或液体进行计量,所述模拟系统包括具有以下三种裂缝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岩心模型:开度<1μm的微裂缝,开度为10~20μm的网状裂缝及开度为100~5000μm的大裂缝。本发明可对不同的裂缝气藏在不同底水能量下水侵及控水采气过程进行准确的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2253103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367365.X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随机裂缝模型的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预测方法,属于油气藏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蒙特卡洛随机裂缝算法,建立了符合概率分布和统计学规律的天然裂缝模型,弥补了传统连续介质模型难以描述天然裂缝性质和空间展布差异的缺陷,对页岩储层中天然裂缝的真实分布特征和流动规律进行了有效表征;本发明结合有限元法和非结构Delaunay三角形网格建立全隐式数值模型,实现了页岩气藏中复杂缝网压裂水平井产量的准确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97001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166925.7
申请日:2017-03-20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测量计算岩心物性参数的驱替测试方法,所述的驱替测试方法包括以下实施步骤:S1、试验数据采集:首先检测质量测量仪的质量数据变化,当检测到质量测量仪的质量变化情况随时间的变化成线性关系后,表明驱替达到稳定,此时开始采集试验数据,所述试验数据包括恒速恒压泵的流速、岩心夹持器的两端压差、质量测量仪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量,稳定一段时间t后,控制恒速恒压泵停止工作,结束试验数据采集;S2、试验数据分析处理:根据液容器中的液体类型确定驱替类型是单相驱替还是两相驱替,然后分别计算单相驱替和两相驱替下的岩心渗透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测试简便、测试精度高、测试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420079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1710873042.X
申请日:2017-09-25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水平井SAGD稠油的开采机构,包括上层井和下层井,上层井和下层井均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上层井的水平段的外侧的上、下表面位置设置有多个微波加热磁控机构段A且在下表面还设置有多个微波反射装置A,微波加热磁控机构段A和微波反射装置A间隔设置,下层井的水平段的外侧上表面位置设置有多个微波加热磁控机构段B和多个微波反射装置B,微波加热磁控机构段B和微波反射装置B间隔设置;其中,微波加热磁控机构段A与微波反射装置B上下相对设置,微波反射装置A与微波加热磁控机构段B上下相对设置,形成微波腔;还公开了一种双水平井SAGD稠油的开采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预热快、能耗低、效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