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弧氧化电解液及微弧氧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76143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710125721.5

    申请日:2007-12-31

    Abstract: 一种微弧氧化的电解液,该电解液为含有磷酸盐、硅酸盐的水溶液,且电解液的pH值为6-1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还含有着色剂,所述着色剂包括A、B两种组分,其中A组分包括氟化钾、氟化钠、硫酸钠、硼砂中的一种或几种,B组分为焦磷酸铜和/或硫酸铜。本发明提供的微弧氧化的电解液以及微弧氧化的方法,可以使轻金属材料的微弧氧化膜获得颜色,而且颜色很均匀,使轻金属产品具有美观的装饰效果。同时,轻金属材料表面获得的微弧氧化膜的耐污性和致密性均很好,因而,大大提升了镁合金的附加价值和实际使用价值。

    一种二氧化锡和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62045A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710301856.2

    申请日:2007-12-18

    Abstract: 一种二氧化锡和碳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含有纳米二氧化锡和碳,其中,所述碳为碳纤维,所述纳米二氧化锡包覆在所述碳纤维表面。本发明纳米二氧化锡/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表面氧化的碳纤维与碱性溶液接触,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四氯化锡接触。本发明采用低温条件处理获得二氧化锡/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效地避免了高温处理对碳类材料和二氧化锡纳米粒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该方法工艺简便,无溶剂污染,操作方便、成本低。由于光催化的有效成份纳米二氧化锡附着在微米级尺寸的碳纤维上,所以易于回收。

    一种从废液中分离钴和锂的方法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713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141218.9

    申请日:2024-08-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废液中分离钴和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机械活化的目标蛇纹石粉体与包括钴离子和锂离子的废液进行混合,依次进行搅拌处理和固液分离处理,得到含锂溶液和含钴固体。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与现有的化学沉淀分离钴锂的工艺相比,可用于浓度更低的钴锂溶液的分离,且选择性分离系数较高,具体对钴的吸附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98%,而锂的损失率低于1%;同时,在钴锂分离过程中还不会产生废液废气污染、避免其他杂质离子的引入。

    吸附Cu2+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5821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210758324.6

    申请日:2022-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吸附Cu2+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吸附Cu2+的吸附剂的方法包括:制备凝胶海绵载体,所述凝胶海绵载体具有胺基基团;将所述凝胶海绵载体放置于第一混合液中反应预定时间,得到交联海绵载体,所述第一混合液包含交联剂和Cu2+;将所述交联海绵载体放置于含二硫化碳的碱液中震荡预定时间,得到预吸附剂;将所述预吸附剂放置于酸液中反应一定时间,水洗、干燥后得到所述吸附剂。由此,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吸附剂对铜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和高吸附容量。

    一种盐湖提锂方法
    5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35614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111630401.1

    申请日:2021-12-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盐湖提锂方法,包括:(1)将盐湖卤水变速通过锂吸附剂,以使盐湖卤水中的锂离子吸附在锂吸附剂上,得到富锂吸附剂;其中,在吸附过程中,盐湖卤水的流速逐渐降低,且盐湖卤水的初始流速与末期流速的差值为0.5‑3BV/h;(2)对富锂吸附剂进行清洗;(3)采用锂离子洗脱剂将清洗后的富锂吸附剂上的锂离子脱附下来,得到脱附液。该方法可使对卤水中锂的吸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解决了在低温下难以得到高锂含量的合格脱附液的难题。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81178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44353.6

    申请日:2024-06-0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电池和用电设备。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锂源、锰源、铁源、磷源以及含碳元素的还原剂混合,所述锂源、所述锰源、所述铁源和所述磷源中铁元素和锰元素的摩尔量之和与所述含碳元素的还原剂的摩尔量的比值为0.3‑3,经水热反应后得到前驱体;所述前驱体经焙烧后得到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酸锰铁锂颗粒以及包覆所述磷酸锰铁锂颗粒的碳层。本申请采用含碳元素的还原剂并且通过控制其加入量,获得高比表面积的正极活性材料,提高锂离子的扩散系数以及电子电导率,有利于改善正极极片和电池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