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加热辊结构和辊压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9644138U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20326959.9

    申请日:2023-02-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辊结构和辊压设备。电磁加热辊结构包括金属辊、第一加热件和电源控制器,第一加热件沿金属辊的轴向延伸并设置在金属辊的外侧,电源控制器电连接第一加热件并用于控制第一加热件通电和断电,第一加热件在通电时加热金属辊。上述电磁加热辊结构,第一加热件沿金属辊的轴向延伸并位于金属辊的外侧,从而可不需要将金属辊的直径设置得较大,有利于根据具体需求而适应调整金属辊的尺寸结构,且方便第一加热件的热量向金属辊传递,进而可保证对金属辊的加热效率。

    极芯的加热装置
    5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642882U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20359333.8

    申请日:2023-02-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芯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具有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所述第一端头与所述第二端头间隔设置以限定出加热间隙,所述电磁加热组件适于在所述加热间隙形成用于加热所述极芯的交变磁场,所述电磁加热组件构造为多个;传送件,所述传送件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相对运动,所述传送件适于输送所述极芯依次经过多个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加热间隙。根据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加热装置可实现在极芯运输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个极芯的加热,节省极芯的加热时间,提高极芯的加热效率,加快极芯的生产节拍,加热装置形成交变磁场以通过非接触式加热的方式对极芯进行加热,能够对极芯快速加热且使极芯各层加热温度均匀。

    电磁加热装置、电池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9499576U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20328712.0

    申请日:2023-02-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电池和车辆。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导磁组件、感应线圈和抗磁体。导磁组件具有第一感应面和第二感应面,第一感应面和第二感应面相对间隔设置。感应线圈缠绕在导磁组件上。抗磁体位于第一感应面和第二感应面之间,抗磁体包括与第一感应面和第二感应面相对的抗磁部位,抗磁部位形成有加热空间及通磁口,通磁口连通加热空间。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加热装置、电池和车辆,抗磁体在感应磁场中能够产生与感应磁场方向相反的感生磁场,感应磁场与感生磁场相叠加,改变待加热部位的磁场分布和强度,降低待加热部位的边缘区域的温度,调节加热极芯的均匀性,避免待加热部位高温热量向极芯里传递时对极芯的隔膜造成热收缩的影响。

    电芯包保护膜设备和电芯包保护膜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9180579U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23609833.7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芯包保护膜设备和电芯包保护膜系统,电芯包保护膜设备包括:第一基座;吸膜机构;翻转机构,翻转机构驱动部分吸膜机构相对另一部分吸膜机构旋转;滚轮机构,滚轮机构相对第一基座可上下移动;折膜压紧机构,折膜压紧机构包括:折刀组件,折刀组件包括:折刀和第一驱动件。其中,吸膜机构吸附保护膜,翻转机构驱动部分吸膜机构翻转,接着滚轮机构进行电芯第一方向两个侧面的包保护膜操作,最后折膜压紧机构进行电芯第二方向的侧面的包保护膜操作,可实现高精度定位与包膜,保证了包膜以及后续入壳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自动包膜效率。

    隔圈组装设备
    5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983818U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23003600.2

    申请日:2022-1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圈组装设备,隔圈组装设备包括上料单元、定位单元和夹持单元;上料单元用于将隔圈搬运至定位单元,夹持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利用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对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的夹取,并使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对电芯的极耳形成扣合,提高了隔圈组装设备将隔圈组装到电芯上的效率,保证了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与极耳之间的装配精度。

    极芯入壳压力检测装置和极芯入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8827358U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23162569.7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芯入壳压力检测装置和极芯入壳设备,极芯入壳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夹取机构,夹取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夹爪,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夹爪夹取极芯;第一推送机构,第一推送机构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且用于将极芯推送至壳体内;压力检测机构,压力检测机构与夹取机构相连且用于检测夹取机构对极芯产生的推送力。其中,夹取机构夹紧固定极芯,使得极芯能够稳定入壳;压力检测机构检测极芯受力情况,防止极芯在入壳过程被继续损坏,监控极芯入壳过程中的压力,极大地杜绝了极芯入壳的不良率。

    一种卷绕极芯的回收装置和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8241951U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21807307.9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绕极芯的回收装置和回收系统,所述回收装置包括放卷组件、分离组件、正极片收卷组件和负极片收卷组件。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分离组件和放卷组件以对卷绕极芯的正极片和负极片进行分离和放卷,并将卷绕极芯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的放卷端分别与正极片收卷组件和负极片收卷组件连接,使得正极片收卷组件和负极片收卷组件能够独立进行对卷绕极芯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回收,提高了卷绕极芯中正极片和负极片的回收精度和回收效率。

    吸取机构及叠片装置
    5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333252U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921809542.8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吸取机构以及叠片装置,所述吸取机构包括负压气源、正压气源、第一气路、第二气路、吸板以及阀组件,第二气路与第一气路隔离,吸板包括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第一气孔通过第一气路与负压气源连通,第二气孔通过第二气路与正压气源连通;阀组件控制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的通断,阀组件具有预设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当阀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气路连通,第二气路隔断;当阀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气路隔断,第二气路连通;当阀组件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均隔断。所述叠片件包括所述吸取机构,第一气路与第二气路相互独立,避免吸入的粉尘等异物对极片造成二次污染,保证了电芯的品质。

    热式气体流量计
    5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034658Y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620016408.9

    申请日:2006-12-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热式气体流量计,包括桥式电路、与所述桥式电路相连对其进行电流控制的电流控制部分和用于接收来自桥式电路的信号并对其校正后输出的校正电路模块,其特征是:所述校正电路模块包括依次相连的ADC电路、单片机和DAC电路。由于采用了单片机实现输出特性的校正,与激光修调方案相比,降低了生产工艺的复杂度及对设备的要求;与DSP校正计算方案相比,不必使用专用LSI和DSP芯片,降低了成本。

    离子风扇
    6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0990715Y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620148905.4

    申请日:2006-10-26

    Inventor: 张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子风扇,该离子风扇包括:机壳、进气装置和离子发生装置,所述机壳具有用于流通气体的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包括气体进口和气体出口;所述进气装置向所述气体流道供应压力气体;所述离子发生装置位于靠近所述气体流道的气体出口的位置,其中,所述离子风扇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离子发生装置与进气装置之间。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离子风扇,由于气体在电离为离子气体之前经过过滤装置的过滤,因而不管由进气装置通入的气体是否具有较高的洁净度,经过本实用新型吹出的离子风都具有较高的洁净程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