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
    5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89151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0880119288.7

    申请日:2008-12-04

    Inventor: 植木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08 F16F13/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的构造的防振装置,其能够在较少的加工工时的情况下,使引导轴等不会产生磨损生地、活塞始终顺畅且正常位移。该防振装置包括:芯状安装构件(1)和套筒状安装构件(2),它们中任一方连结于振动的产生侧,另一方连结于振动的传递侧;橡胶弹性体(3),其在芯状安装构件(1)的周围与上述的套筒状安装构件(2)的一端部液密地连结;隔膜(5),其液密地封闭套筒状安装构件(2)的另一端,且在该安装构件(2)的内侧划分出密闭空间;流路构成构件(8),其配设在密闭空间中间部,该流路构成构件(8)将填充有液体的该密闭空间划分成主液室(6)和副液室(7),该流路构成构件(8)由以下部分构成:缸体(10),其固定在套筒状安装构件(2)的内周面,该缸体(10)在外周面具有用于形成连通主液室(6)和副液室(7)的限制通路(11、12)的流路部分(9);旁通路(13),其形成在缸体(10)上,该旁通路(13)连通流路部分(9)和副液室(7);活塞(14),其在缸体内往返运动,该活塞(14)用于控制打开或关闭该旁通路(13);弹簧部件(15),其对该活塞(14)向打开旁通路(13)的方向施力;单向阀机构(16),其被安装在缸体的主液室侧,该单向阀机构(16)容许主液室内的液体流向活塞侧,其中,在缸体(10)内设有与活塞(14)的外周面面接触的冲程引导面(10a),并且,活塞(14)的直径(D)与活塞高度(H)之比为1.0以下。

    防振装置
    5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05205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680041521.5

    申请日:2006-09-06

    Inventor: 植木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3/105 B60K5/1208

    Abstract: 提供一种防振装置,其中用于使主流体室和副流体室相互连通的限制通道根据振动频率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切换到第一限制通道或者第二限制通道,可以有效减小防振装置的尺寸。在该防振装置中,当借助于加压空间(130)中的流体压力使活塞构件(78)抵抗螺旋弹簧(90)施加的力向闭合位置移动时,活塞构件(78)闭合孔开口(74),当借助于螺旋弹簧(90)施加的力使活塞构件(78)返回到打开位置时,活塞构件(78)打开孔开口(74)。因为孔开口(74)形成为使得防振装置的沿轴向的纵向开口宽度(L)比沿圆周方向的横向开口宽度(W)大,充分确保了孔开口(74)所需的开口面积,使纵向开口宽度(L)足够小,并且缩短了活塞构件(78)的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的距离。

    隔振装置
    5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52732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880084011.9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本发明是液体封入型的隔振装置(10),其包括将第1安装构件(11)内的封入有液体的液室(19)划分为第1液室(14)和第2液室(15)的分隔构件(16),并且,在分隔构件形成有将第1液室和第2液室连通的限制通路(24),其中,限制通路包括开口于第1液室的第1连通部(26)、开口于第2液室的第2连通部以及将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连通的主体流路(25),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多个细孔(26a),该多个细孔(26a)贯通面对第1液室或第2液室的第1屏障壁(38),多个细孔中的至少一个细孔的流路长度为细孔的内径的最小值的3倍以上。

    隔振装置
    5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73763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1880026783.7

    申请日:2018-01-12

    Abstract: 本发明的限制通路(24)包括:第1连通部(26),其向第1液室开口;第2连通部(27),其向第2液室开口;以及主体流路(25),其使第1连通部(26)与第2连通部(27)连通,主体流路(25)包括根据来自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另一者侧的液体的流速而产生液体的回旋流的涡流室(34),涡流室(34)远离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一者地配置。

    隔振装置
    5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73033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780029379.0

    申请日:2017-06-16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限制通路(24)包括形成于面向第1液室的第1障壁(34)并且向第1液室开口的第1连通部(26)、形成于面向第2液室的第2障壁(35)并且向第2液室开口的第2连通部(27)、以及将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连通起来的主体流路(25),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贯通第1障壁(34)或者第2障壁(35)的多个细孔(26a),在主体流路(25)中的、与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接的连接部分配置有涡流室(29),该涡流室(29)与来自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中的另一者的那一侧的液体的流速相应地形成液体的回旋流,并使该液体通过细孔(26a)而流出。

    防振装置
    5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12811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80038196.5

    申请日:2017-06-16

    Abstract: 本发明的防振装置(10)包括第1安装构件(11)、第2安装构件(12)、弹性体(13)以及分隔构件(16)。在分隔构件形成有使第1液室(14)与第2液室(15)连通的限制通路(24)。限制通路包括向第1液室开口的第1连通部(26)、向第2液室开口的第2连通部(27)以及使第1连通部与第2连通部连通的主体流路(25)。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中的至少一者具备沿着主体流路的流路方向配置的多个细孔(26a)。细孔的最小横截面的投影面积或者开口面积占第1障壁或者第2障壁的每预定面积的比例随着沿流路方向远离第1连通部和所述第2连通部中的另一者而逐渐变小。

    隔振装置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27326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80084011.9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本发明是液体封入型的隔振装置(10),其包括将第1安装构件(11)内的封入有液体的液室(19)划分为第1液室(14)和第2液室(15)的分隔构件(16),并且,在分隔构件形成有将第1液室和第2液室连通的限制通路(24),其中,限制通路包括开口于第1液室的第1连通部(26)、开口于第2液室的第2连通部以及将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连通的主体流路(25),第1连通部和第2连通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多个细孔(26a),该多个细孔(26a)贯通面对第1液室或第2液室的第1屏障壁(38),多个细孔中的至少一个细孔的流路长度为细孔的内径的最小值的3倍以上。

    隔振装置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0616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80024851.6

    申请日:2018-04-09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110)的限制通路(24)具备向主液室(14)开口的第1连通部(26)、向副液室(15)开口的第2连通部(27)以及将第1连通部(26)和第2连通部(27)连通起来的主体流路(25),第1连通部(26)具备贯通第1屏障壁(28)的多个细孔(31),第1屏障壁(28)具有面对主液室(14)的表面(28a),在细孔(31)的位于表面(28a)的开口周缘部在整周的范围内形成有朝向主液室(14)或者副液室(15)突出的突起部(40、140)。

    隔振装置
    6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662195B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580044185.9

    申请日:2015-07-21

    Abstract: 本发明是液体封入型隔振装置(10),其装配有: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11),其与振动产生部或振动接收部连接;第二安装构件(12),其与另一者连接,也就是,其与振动接收部或振动产生部连接;弹性体(13),其使这些安装构件弹性地连接;以及分隔构件(16),其将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19)分隔成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主液室(14)的壁面的一部分由弹性体(13)形成。另外,分隔构件(16)中形成有使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连通的限制通路(24)。限制通路(24)中设置有具有多个细孔(31)的多孔体(28),细孔(28)以使主液室(14)侧与副液室(15)侧连通的方式并排地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