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0052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385889.8
申请日:2018-04-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B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垂直排列母线的主变低压侧总断路器回路布置结构。采用单柱双母线背靠背布置方式可以节省母线布置的占地面积,但总断路器回路布置仍要占据一定面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第一垂直钢管杆有三个且独立设置,并在每个第一垂直钢管杆的上端设置一个支柱绝缘子;至少具有一个门形架,所述的门形架由两根第二垂直钢管杆与一根水平横担构成,并在水平横担上设置三个支柱绝缘子;上层水平硬导线布置在门形架的支柱绝缘子上;下层水平硬导线的一端与第一垂直钢管杆的支柱绝缘子相连,另一端与断路器回路设备连接。本发明将常规同一水平面布置的总断路器回路优化为上下两层排列的方式,减少了总断路器回路布置的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833282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82085.2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3/16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网输电导线风偏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基于杆塔线路数据构建三维GIM模型,得到塔线GIM模型,塔线GIM模型包括杆塔、导线和地形;依据塔线GIM模型根据预置风场相关数据和预设功率谱法分析并计算导线的风荷载,预置风场相关数据包括风速、风向和风场分布;将导线的风荷载输入塔线GIM模型中,并对导线进行受力分析,得到导线受力参数;根据导线受力参数计算导线的风偏参数,风偏参数包括偏移距离和偏移高度;基于预设偏差范围根据风偏参数对导线进行风偏分析,得到风偏分析结果。本申请能解决现有技术缺乏对导线风偏影响因素的综合全面考虑,导致分析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64843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1910959516.1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顶管机出洞装置包括套管、限位组件和导轨;限位组件和导轨分别设于所述套管径和轴向上;限位组件包括套管轴向前后两侧对应设置的限位组件;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两组限位组件;该装置有效解决了传统顶管机出洞施工中涌土涌砂、顶管机“磕头”和顶管机后退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施工方法简单有效,极大提高施工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83886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1811592342.1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GIM模型与IFC模型间的融合系统和方法,分别读取电网工程模型中的GIM模型文件、IFC模型文件,进行完整性检查;分别对GIM模型文件、IFC模型文件进行文件解析,得到解析结果以JSON或XML文件形式存储;分别将GIM模型、IFC模型的描述方案与统一参考模型的描述方案建立映射关系并转换后以JSON或XML文件形式存储;通过分析统一参考模型中的几何数据,生成多种空间关系;基于多种空间关系,将GIM转换结果和IFC转换结果进行差异对比,得到版本差异结果。将一个工程在其生命周期多个阶段多个版本的IFC和GIM模型融合在同一个统一参考模型中,为电网工程的设计开发提供便捷,有效节省工程项目的沟通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04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268196.7
申请日:2022-03-1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12 ,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Grasshopper的设计模板库生成方法及系统,包括打开典型设计图纸;利用选取命令框选需要制作模板的系统要素组合;开发复制图形和文字块的处理模块程序;将读取的原始图元转化为线段;获取图形处理得到的全部线段的端点;获得选中图形的左下角边界点;在画布上自动生成重画图形的电池块;复制图形模块中读取选中文字标注的属性;自动连接文本相同的Panel;开发配对电池块,自动关联配对的TX和RX的Panel;自动组合所有自动生成的电池块。本发明可以让计算机以一键生成的方式自动编制图纸更新的模板,而且在模板中可以直观地显示图纸上的图形和标注信息,模板中的数据与图纸上的设计元素之间一一对应。
-
公开(公告)号:CN112727445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351790.X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B47/02 , E21B47/022 , E21B47/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孔测斜数据自动采集辅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数据传输单元、测量单元和数据采集记录单元;所述数据采集记录单元、数据传输单元和测量单元依次连接构成数据采集电路;所述数据采集记录单元和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的外表面的导电部分连接构成数据记录回路;所述测量单元置于被测斜体内,用于测量被测斜体与竖直方向间的倾斜角度;当所述数据记录回路闭合时,所述数据采集记录单元通过所述数据传输单元获取所述测量单元采集的倾斜角度并记录;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测斜数据采集依赖人工操作,速度慢且测量过程中出错率高,测量数据不可靠性的问题,本发明在测量过程中测量数据自动采集、记录并存储,测量速度快,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9783507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811592326.2
申请日:2018-12-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16/242 , G06F16/2452 , G06F30/13 , G06Q10/1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工程净空距离合规性的自动审核方法和系统,将变电站工程的三维设计审核规范转换为受限语言的表述模式;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受限语言的表述模式进行解析,得到解析结果,结合电网领域本体,将解析结果转化为电网领域的领域特征语言;将受限语言的词汇与电网领域本体的概念进行对应,得到对应关系,基于对应关系自动生成DSL规则;根据DSL规则,在变电站工程的GIM模型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得到净空距离的合规性审查结果。实现了变电站工程净空距离的合规性自动审核,有效提升审核的速度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38850.8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航迹规划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基建数据的无人机航迹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基建数据模型;分析基建数据模型的组成模型,并导出组成模型;根据基建数据模型的组成模型进行三维建模,并对三维建模的模型属性进行入库,其中,三维建模的模型格式为通用格式。本发明通过利用输电线路基建数据生成直观的三维数据,不仅具备三维可视化模型数据,同时包含了设备信息、线路信息、基础信息等各种数据,而无人机自主巡视时,需要对航线进行检验,可以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使得规划出的航迹更精准、巡视更清晰更标准,而且三维数据具备通用性,可以作为通用数据进行二次使用,可以挖掘更多的数字资产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00950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05953.5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温控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空调、风机、风道、水体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包括温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以及模式切换模块;温控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温控需求时,进入水热交换模式;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在水热交换模式下,获取风速传感器采集的风速以及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模式切换模块用于若风速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或者温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则将水热交换模式切换为空调模式。本发明通过利用大规模水体的比热容差异构建综合温控系统,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与风速传感器检测的数据智能切换水热交换模式与空调模式进行温度控制,能够灵活利用环境中的水体设施,有效降低环境温控能耗,实现建筑节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84665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64615.X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渗水缝隙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隧道渗水缝隙自修复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盾构隧道渗水缝隙自修复系统包括聚乙烯醇装料袋及设置于聚乙烯醇装料袋内部空腔的聚丙烯腈纤维和微生物复合胶囊,其阻渗恢复率高,可达90%以上,在修复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了隧道维护的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