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频共振效应的前向散射光隔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97868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49604.8

    申请日:2025-03-04

    Inventor: 王富强 李淳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频共振效应的前向散射光隔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隔热薄膜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农用薄膜无法为植物提供散射光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包含光调控粒子、基料和其他助剂的前向散射光隔热薄膜。本发明将非均一粒径的功能性光调控粒子引入农用薄膜,依据非均一粒子的多频共振效应及对太阳光不同波段具有不同的前向散射能力实现薄膜对太阳光传播路径的改变,从而有效增加温室内的散射光,使植物受光照更均匀,有效增加植物的光合面积。同时,功能性光调控粒子对太阳光近红外波长的吸收能够有效降低温室内温度。本发明前向散射光隔热薄膜的单层膜结构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的优点。

    一种基于多波段光谱定向调控的低成本光转换隔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4055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80013.4

    申请日:2024-05-11

    Inventor: 王富强 李淳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多波段光谱定向调控的低成本光转换隔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用光转换薄膜技术领域。为解决光转换薄膜制备工艺复杂且光谱调控能力较弱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波段光谱定向调控的低成本光转换隔热薄膜,含有光转换材料、基料和溶剂;光转换材料包括近红外调控粒子、紫外光转换材料和可见光调控材料中的至少两种而使所述光转换隔热薄膜的光谱调控至少覆盖0.3~2.5μm范围内的两个波段区间,能够吸收对植物生长有害的紫外光和无用的绿光,将其分别转换为植物需要的蓝光及红光,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同时对近红外波段进行调控以起到隔热作用。本发明制备方法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种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温度/压力双响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2634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42149.4

    申请日:2024-03-04

    Inventor: 王富强 梁华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温度/压力双响应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智能水凝胶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热致变色水凝胶可见光隐身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温度/压力双响应水凝胶,以热致变色水凝胶为基底,热致变色水凝胶的上表面具有由若干凸起构成的微纳结构,凸起的高度为600~1500μm。本发明双响应水凝胶能够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刺激而智能地调节自身光传输行为,在温度刺激下可以可逆的调节太阳光透射;上表面的微纳结构在压力刺激下可以可逆的调节可见光隐身能力,释放压力时,能够在1秒左右恢复不透明状态,实现可见光隐身。本发明双响应水凝胶的制备工艺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易实现工业化应用。

    基于仿生玫瑰花瓣微纳结构的可见-近红外分频型辐射制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1469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506222.5

    申请日:2022-05-10

    Inventor: 王富强 张鑫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仿生玫瑰花瓣微纳结构的可见‑近红外分频型辐射制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辐射制冷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辐射制冷材料无法兼顾采光和制冷性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仿生玫瑰花瓣微纳结构的可见‑近红外分频型辐射制冷薄膜,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仿生玫瑰花瓣结构的透明仿生微纳结构层和多层薄膜结构层,透明仿生微纳结构层表面呈阵列分布有第一锥体微纳结构;第一锥体微纳结构的表面呈阵列分布有第二锥体微纳结构。本发明实现了辐射制冷薄膜对太阳辐射能量选择性透过,实现可见‑近红外波段分频功能和大气窗口高发射性能,能够兼顾采光和制冷性能,从而拓宽了辐射制冷材料的适用范围。

    多特征管段、多角度位置、颗粒浓度可控的冲蚀沉积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57728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0341343.7

    申请日:2019-04-26

    Abstract: 多特征管段、多角度位置、颗粒浓度可控的冲蚀沉积测试装置与测试方法,属于核电站管道冲蚀沉积测试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管流式冲蚀沉积实验装置不能同时测试不同特征管段、同一管段不同角度位置冲蚀沉积情况,以及难以模拟核电站一回路管道内颗粒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冲蚀沉积情况的问题。本发明中动力装置包括变频器、三相电机和离心泵;变频器的输入端连接三相电源,输出端连接三相电机,三相电机输出端连接离心泵,离心泵进水口连接循环管道主管路末端,离心泵出水口连接循环管道主管路始端;测试装置的部件中,与储液罐中介质接触的各部件均为非金属材料或不含Co、Fe、Ni、Mn、Cr的金属材料。本发明用于冲蚀沉积测试。

    一种高红外光谱反射纳米复合膜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7161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0767144.X

    申请日:2021-07-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红外光谱反射纳米复合膜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太阳能电池降温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太阳能电池降温方法效率低或需额外增加机械组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红外光谱反射纳米复合膜层,由至少两种不同折射率且不同厚度的H膜层和L膜层交替叠加2~14层构成,所述H膜层的折射率为2.2~2.8,所述L膜层的折射率为1.4~1.5。本发明通过合理地选择膜层材料、膜层层数和膜层厚度制备的纳米复合膜层,对红外光谱的反射率达到70~85%,能够反射掉太阳光谱中被太阳能电池转化为热能而非电能的红外低能光子,能够降低太阳能电池温度,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及使用寿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辐射致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61241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810952183.5

    申请日:2018-08-21

    Inventor: 王富强 程子明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辐射致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辐射致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辐射致冷涂层包括底层粘结剂以及覆盖在底层粘结剂上的辐射体和疏水性纳米粒子,所述辐射体的红外发射峰位于8~13μm的红外辐射波段范围内且至少覆盖8~13μm范围内的一个波段区间。本发明利用纳米疏水粒子的高疏水性,使辐射致冷涂层具有自清洁效果,避免了因灰尘堆积降低致冷效果的现象。本发明辐射致冷涂层在8~13μm波段具有高发射率,在可见光波段透过率大,采光性能良好,还能减少对其余波段能量的吸收,保证致冷效果。本发明进一步采用两种不同粒径大小的辐射体,拓宽了辐射范围,将地面热量最大程度辐射至外太空,提高了致冷效果。

    一种结合辐射致冷技术水冷空调冷凝器的节能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17447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17662.5

    申请日:2020-01-08

    Inventor: 王富强 程子明

    Abstract: 一种结合辐射致冷技术水冷空调冷凝器的节能空调系统,属于空调节能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建筑空调系统尤其是中央空调高能耗的问题。技术要点:一种结合辐射致冷技术水冷空调冷凝器的节能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辐射致冷板、换热器、循环泵、蒸发器、压气机、节流阀和冷凝器;辐射致冷板为两个或多个时,采用串联或并联形式相连;辐射致冷板与换热器、循环泵通过第一循环管路顺时针连接;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和压气机通过第二循环管路逆时针连接;冷凝器置于换热器内且二者可进行换热。本发明结合辐射致冷技术,通过辐射致冷板冷却水给空调冷凝器进行水冷散热,有效的减少空调风扇的运行时间和功率,从而达到了空调系统节能降耗20%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