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6467901U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20069078.8
申请日:2017-01-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4C3/36
Abstract: 一种竹材复合管约束钢骨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核心混凝土(1)、钢骨(2)、竹材复合管(3),其中,竹材复合管(3)由隔离层(31)、竹材结构层(32)、外防护层(33)由内向外互相复合构成,竹材结构层(32)由粘附有胶黏剂的竹蔑帘缠绕在隔离层(31)外固化而成,外防护层(33)直接涂覆固化在竹材结构层(32)外表面,钢骨(2)布置于竹材复合管(3)的截面内部,在竹材复合管(3)内浇筑核心混凝土(1),核心混凝土(1)包裹钢骨(2)并充满竹材复合管(3),核心混凝土(1)的150mm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小于50MPa。本实用新型竹材复合管为钢骨混凝土提供紧箍力,提高了混凝土强度、变形,竹材复合管采用天然竹子加工制作而成,充分利用了我国竹子资源,低碳环保,资源可再生,推动可持续发展,可以用于新建结构和结构的加固提升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206467897U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20069077.3
申请日:2017-01-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36
Abstract: 一种竹材‑钢复合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核心混凝土(1)、钢管(2)、竹材复合层(3)、外防护层(4),其中,竹材复合层(3)由纵向竹蔑条带(31)和横向竹蔑条带(32)通过树脂胶分层连续均匀缠绕粘贴于钢管(2)的外壁形成,纵向竹蔑条带(31)和横向竹蔑条带(32)采用竹蔑搭接、缝合或编织在衬布上,每层厚度0.2~2.0mm,竹蔑条带的宽度为10~500mm,核心混凝土(1)填充于钢管(2)的内部,外防护层(4)粘结于竹材复合层(3)的外壁,外防护层(4)采用水泥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沥青基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公知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所存在的不足,延缓、推迟钢管的局部屈曲,提高了结构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耐久性好,同时,成本低、绿色环保、资源可再生、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可观。
-
公开(公告)号:CN212223609U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20486776.X
申请日:2020-04-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19/12
Abstract: 一种FRP型材加固钢桥面板结构,包括钢桥面板、桥面铺装层和FRP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桥面铺装层位于钢桥面板的上部,钢桥面板的底部横桥向间隔设有通长的U型肋,FRP型材设置于U型肋之间的钢桥面板底部,每两个U型肋之间的FRP型材沿桥梁纵向或横向布置,布置方式为满堂布置或间隔布置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FRP型材加固钢桥面板结构,在有效部位粘贴FRP型材可以有效防止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开裂等疲劳问题,同时FRP型材轻质高强、耐腐蚀性好,该结构施工方便快捷,制作和安装成本较低,在满足桥梁结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需求的同时无需中断和阻碍交通。
-
公开(公告)号:CN212052386U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20424563.4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22/00
Abstract: 一种空心板桥梁弯剪混合加固结构构造,包括空心板桥梁、抗剪钢筋、纵向钢筋、填充物、连接键,纵向钢筋顺着空心板桥梁的轴线方向布置在空心板桥梁的空腔内,抗剪钢筋垂直或向梁体外端倾斜布置在空心板桥梁两端的受剪区,填充物充满或部分充满空心板桥梁的空腔,若干连接键设于填充物与梁体底板之间,填充物通过抗剪钢筋、连接键与既有梁体连接,完成对空心板桥梁的弯剪混合加固。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实现对空心板桥梁抗弯、抗剪同时加固,加固效果明显,操作简便高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052384U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20424561.5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22/00
Abstract: 一种小截面空心梁抗剪加固构造,宽度为30cm~60cm的封堵物封堵空心梁的待加固区域的空腔的内端头,加固体充满待加固区域的空腔,1列以上的抗剪钢筋呈垂直或外斜沿着空心梁的纵向间隔布置,实现对空心梁的抗剪加固。本加固构造能够在不中断交通的前提下实现,不改变空心梁外形,连接键有效连接加固体与既有梁体为一体,抗剪钢筋与加固体共同作用,实现空心梁的抗剪承载力的提高,加固效果大幅提升,操作步骤简单,施工效率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841540U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20646924.7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测试受压试件纵向应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向加强条带、平头螺钉、支撑螺帽、固定螺帽、托架、反射架、激光位移计、缓冲材料和数据采集仪,两条环向加强条带完全浸渍树脂胶分别环向缠绕受压试件的顶面及底面的边缘一周以上,托架和反射架皆设置相互垂直的水平面板和竖直面板,固定螺帽和支撑螺帽相互挤压夹紧形成激光发射装置和反射装置,数据采集仪与激光位移计相连采集数据,形成一种测试受压试件纵向应变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公知的粘贴应变片测量法和普通位移计测量法的测量周期短、精度较差的问题,利用激光位移计,快速精准地测量受压试件纵向应变,保证数据的准确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918003U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21359951.8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4B1/30
Abstract: 一种充填竹管构件,包括轻质填芯(1)、竹管(2)、强化竹带(3),轻质填芯(1)填充并充满于竹管(2)的内腔,竹管(2)由纵向竹条带(21)、竹卷材(22)相互复合而成,强化竹带(3)按照竹纤维方向与竹管(2)横截面方向呈-45°~45°螺旋式或呈0°环箍式间隔缠绕粘结于竹卷材(22)的外壁。本实用新型结构中,轻质填芯为竹管管壁提供了由内向外的侧向支撑,阻止或延缓了竹管向内的局部屈曲,大大提高了竹管的承载力,竹管为轻质填芯提供环向约束,提高轻质填芯的受压承载能力,减小其横向变形。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新建结构中的桩、柱、桥墩、梁等构件。(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597254U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721430007.2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19/08
Abstract: 一种强化的钢桥面铺装结构,所述的钢桥面铺装结构自下而上由预制强化钢板(1)、防腐层(2)、防水层(3)、下面层(4)、纤维网格(5)和上面层(6)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强化钢板(1)顶面设有强化构造,纤维网格(5)由纵向网格筋(51)和横向网格筋(52)相互交错构成,下面层(4)和上面层(6)内部掺入强化短纤维,纤维网格(5)浇筑于下面层(4)和上面层(6)之间或者上面层(6)内部,其通过表面构造实现与下面层(4)和上面层(6)的共同工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良好层间结合性能的具有强化构造的钢桥面铺装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层间开裂和铺装层疲劳开裂的风险,并且通过一种新型的预制强化钢板形式,简化了施工工艺,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制作安装成本,降低了工程造价,能够满足桥梁结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的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420086U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21458658.2
申请日:2017-10-3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4G23/02
Abstract: 一种竹材加固圆木受弯构件,利用复合竹碎片浸胶填平圆木表面缺陷,沿圆木长度方向缠绕纵向竹纤维条带,纵向竹纤维条带至少布置于圆木的受拉区域,在圆木的两端环向缠绕浸渍胶黏剂的环向竹纤维布,环向竹纤维布缠绕于纵向竹纤维条带两端的四周,实现对纵向竹纤维条带的端部锚固,在圆木的加固范围内环向均匀缠绕浸渍有胶黏剂的封装竹纤维织物,外部防护物均匀涂刷在竹纤维织物的外表面,圆木、复合竹碎片、纵向竹纤维条带、环向竹纤维布、封装竹纤维织物和外部防护物共同形成整体,实现对圆木的受弯加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材加固圆木受弯构件,充分利用了竹材韧性好、抗拉强度高的优势,实现对现有圆木受弯构件的增强,达到对古建筑的修旧如旧的核心目标,同时充分利用了我国丰富的竹资源,遵循了我国现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206408838U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720061262.8
申请日:2017-01-1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4C3/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纤维‑竹材复合管混凝土组合柱,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核心混凝土(1)、纤维‑竹材复合管(2),其中,纤维‑竹材复合管(2)由内向外依次由隔离层(21)、竹材增强层(22)、纤维增强层(23)组成,竹材增强层(22)由纵向竹纤维层(221)、横向竹纤维层(222)或二者复合构成,纵向竹纤维层(221)和横向竹纤维层(222)由复合竹材或原竹分层缠绕制作而成,纤维增强层(23)缠绕于竹材增强层(22)的外表面,核心混凝土(1)填充于纤维‑竹材复合管(2)的内部,其为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膨胀率为0.01%~0.04%。本实用新型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耐久性好等优点,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竹材、纤维等多种材料的优势特点,采用的竹材复合材料符合低碳、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