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9645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814390.1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50 , C22C38/58 , C21D8/00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析出增强型抗震耐蚀耐火H型钢及其制备方法,钢的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 0.04%-0.07%、Si 0.15%-0.30%、Mn 1.1%-1.6%、Cr 0.3%-0.6%、Ti 0.06%-0.12%、Mo 0.1%-0.2%、Ni 0.80%-1.20%、Cu 0.80%-1.20%、Al 0.01%-0.03%、P≤0.008%、S≤0.004%,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采用常规真空冶炼并浇注成坯,对铸坯进行加热,经过再结晶区轧制成H型钢,空冷至室温,得到铁素体和贝氏体双相组织。依靠轧后空冷产生的相间析出和遇火产生的大量Cu析出,提高耐火性能。本发明设计的多析出增强型抗震耐蚀耐火H型钢,具有降低合金化成本、制备工艺简单、力学性能优异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同时满足抗震、耐蚀及耐火要求的建筑H型钢。
-
-
公开(公告)号:CN109628836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002022.4
申请日:2019-01-0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06 , C22C38/42 , C21D8/02 , C21D1/18
Abstract: 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用抗震耐火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钢领域。其化学成分为:C:0.04~0.08%,Mn:1.0~1.5%,Si:0.15~0.60%,Cr:0.2~0.7%,Mo:0.10~0.60%,Ti+V+Nb≤0.35%,Al:0.01~0.05%,Cu:0.1~0.6%,Ni:0.1~0.6%,P:≤0.008%,S:≤0.002%,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的化学元素。通过转炉或电炉冶炼,铸造采用连铸,轧制采用中厚板轧机,轧后钢板通过在α+γ相区保温后淬火以及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通过调控贝氏体、马氏体和铁素体的组织比例来控制材料的强度和屈强比;屈服强度≥690MPa,抗拉强度850~950MPa,屈强比﹤0.85,断后延伸率≥20%,‑40℃KV2≥150J,600℃保温3h后的屈服强度大于室温屈服强度的2/3,可广泛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同时要求高强度及抗震、耐火等要求的建筑钢。
-
公开(公告)号:CN110066969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910295653.X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平台用高耐蚀高铝含量低密度中厚板的制备方法。该钢材中化学成分的质量比为:C:0.010~0.035%,Al:4.01~6.00%,Mn:0.010~0.20%,Ni:1.00~3.00%,Si:0.010~0.30%,Nb:0.008~0.020%,Mo:0.10~0.80%,Ce:0.00~0.050%,P≤0.015%,S≤0.005%。其他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控制成分和组织,使其在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比当前普遍使用的合金钢Corten‑A的耐腐蚀性能提高50%以上,密度降低6%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338401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710549325.9
申请日:2017-07-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含Nb复合型低合金阻尼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材料领域。其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0.15%的碳,≤0.2%的硅,0.5~2.0%的锰,0.2~0.6%的硫,0.01~0.06%的铌,Mn/S比大于3.50,但不超过4.50,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的化学元素。优点在于,相比于高阻尼合金,具有较少合金元素,大大降低了成本,加入的硫元素,使其具有易切削的性能,便于加工应用,形成的弥散分布的硫化锰和渗碳体大尺度的第二相,以及细小弥散分布的小尺度的碳化铌,通过各类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高材料的阻尼性能,达到很好的减振降噪效果。由于产品的优良机械性能和阻尼性能,以及产品成本的低廉,且十分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555155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893100.0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C23C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速耐候钢表面锈层稳定化的预氧化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去除钢材表面氧化皮;步骤B:将所述钢材送入高温炉中进行预氧化处理,所述预氧化工艺条件为:温度350~1000℃、时间0.5~2h;步骤C:将预氧化完成的钢材冷却。通过本所述处理方法,耐候钢的氧化皮下可以快速形成稳定化锈层,克服了耐候钢结构初期外观不佳、锈液流挂的缺点,并且该方法成本较低,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6498146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893879.6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1D9/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9/50
Abstract: 一种改善厚板(30-80mm厚)多道焊焊接接头低温韧性的焊后热处理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该方法包括三步或两步热处理过程,奥氏体区淬火或未经淬火、两相区退火和临界区回火。焊接接头(30-80mm厚)在奥氏体区(Ac3~1000℃)经过10~60min保温处理后,进行水淬以消除接头局部组织和性能不均;将淬火接头重新加热至两相区的低温区,保温10~60min后空冷或水淬至室温;最后将接头置于临界回火温度区间保温10~60min后空冷至室温,促进M/A组元的回转,并形成有利于提高韧性的稳定残余奥氏体。本发明方法显著提高了焊缝及母材的低温韧性和均匀延伸率,使得母材与接头的性能达到同一级别。且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强。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法能使焊缝金属-40℃冲击功由小于40J提高到70J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225045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146575.X
申请日:2013-04-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屈服强度690MPa级高塑性中厚板钢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合金钢成分为:C:0.10%,Mn:2.0~2.5%,Si:0.4~0.8%,Al:0.4~0.8%,Nb:0.06-0.10%,Cu:1.0%,Ni:0.5-1.0%,Mo:0.10~0.3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具体工艺为:通过冶炼、轧制获得合金板,将钢板加热至两相区保温一段时间后空冷,再加热、回火后空冷,获得大量残余奥氏体和纳米尺度析出物。制得的钢板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达20%以上,屈服强度高于690MPa,均匀延伸率高于19%,总延伸率高于30%,强塑积高于26000MPa%。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2251178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68036.7
申请日:2011-06-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在热扰动下保持恒定硬度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制备方法,涉及制造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合金设计和机械热处理工艺,其合金的含碳量小于0.070%,采用铌、钛、钒、铜等能够产生明显的沉淀硬化现象的元素进行微合金化;在两阶段轧制后通过小水量喷淋使钢板以5~20℃/s的速率冷却至室温,最后将钢板在550~650℃回火15~30分钟,使得高强度低合金钢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热扰动时铌、钛、钒、铜等元素引起的沉淀硬化与组织的软化在较长时间内相互抵消,从而使高强度低合金钢能够在热扰动下长时间保持恒定硬度;在高强度低合金钢使用前对其施加一定量的预应变,进一步提高了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在热扰动下保持恒定硬度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509861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910080987.1
申请日:2009-03-3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耐候钢锈层保护能力大小的判定方法,属于钢铁材料在大气环境中的腐蚀。本方法提出采用失重与增重相结合的方法判定腐蚀产物中水分的得失情况,采用脱水测试和吸水测试,并通过脱水、吸水测试的循环交替进行,直到试样吸、脱水速率不再变化为止,由此判定腐蚀产物脱水和吸水的难易,从而判定耐候钢锈层保护能力大小。本方法克服了现有判定钢耐候性的检测手段都忽视了水分的重要作用的不足,不仅真实地反映耐候钢锈层的保护能力,使判定结果更加真实可靠,而且过程更加简单易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