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2911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237409.5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抗盐起泡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起泡剂包含以下成分:以质量百分比计,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葡糖苷30%‑40%、C20~24AOS 20%‑30%、螯合剂2%‑3%,低碳醇10%‑15%和水。本发明所述起泡剂兼具良好的耐高温和抗盐能力,在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起泡能力强,性能稳定,应用于稠油蒸汽驱中,作用效果显著,可满足行业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427405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1011347.8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的调控方法。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的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调控生物指标筛选;(2)、目标区块调控时机的关键生物指标取值;(3)、现场实施及调控。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的调控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具有调控指标明确,调控思路清晰,工艺简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优点;(2)通过提前预测调控时机,及时调整激活剂组分,维持内源驱油功能菌群的高效激活,延长内源微生物驱油的实施有效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达到3.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42663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011099008.X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C08F220/60 , C08F212/14 , C08F220/58 , C09K8/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稠油油藏高渗带多级堵调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在引发剂的作用下,(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二甲基胺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单体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单体在溶剂中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混合物;上述混合物经过去除溶剂、洗涤、干燥和造粒得到多级堵调剂。该堵调剂的分子通式如下:其中,m=2500~60000,优选地m=8000~12000;n=6000~60000,优选地n=40000~50000;p=10000~80000,优选地p=50000~70000。本发明的多级堵调剂原料来源广泛,合成工艺简单,产率高(大于98%),过程清洁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397436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0547322.0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藏调堵可行性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先利用待分析区域的可剩余采油量和区域可采储油总量计算待分析区域的调堵潜力,根据待分析区域的调堵潜力计算结果进一步根据注入水存水率与储层内部水存水率相等的原则计算待分析区域的存水率,并将其作为调堵效率指标,进而根据调堵效率指标确定待分析区域是否执行调堵操作。在执行调堵之前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待调堵区域进行分析,有效降低油藏调堵工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分析结果精确度不足的问题,提升了油藏开发的效率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5940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0298435.1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K9/6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整合油藏油水界面的预测方法及装置,该不整合油藏油水界面的预测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不整合油藏内已钻井的实际生产曲线;步骤2,获取不整合油藏在不同深度油水界面情况下的理论生产曲线;步骤3,基于实际生产曲线和理论生产曲线,计算已钻井的实际生产曲线与在不同深度油水界面情况下的理论生产曲线的相似度排名;步骤4,根据相似度排名,预测不整合油藏的油水界面的深度范围。该不整合油藏油水界面的预测方法及装置将实际生产曲线和理论生产曲线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预测不整合油藏的油水界面的深度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4086928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010793084.4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薄层稠油有效储层分类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多薄层稠油有效储层评价参数,并进行测定;绘制多薄层稠油有效储层各层有效厚度等值图,确定多薄层稠油有效储层各层有效厚度展布类型,并对不同展布类型赋不同权重值S;计算各薄层稠油有效储层储量及所占百分比;计算各薄层稠油有效储层评价指数R;根据多薄层稠油有效储层各层评价指数,建立多薄层稠油有效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本发明中的多薄层稠油有效储层分类评价方法,通过计算薄层稠油有效储层评价指数,实现对多薄层稠油有效储层分类评价,评价结果更为客观,贴近实际。
-
公开(公告)号:CN114076992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854233.3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岩相的曲流河储层微观孔喉分类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岩相划分方法,在沉积微相的控制下确定曲流河储层的岩相类型;步骤2、确定岩相判别测井特征参数,应用贝叶斯判别分析理论建立不同岩相测井定量解释模式;步骤3、根据相关性评价结果,选取微观孔喉评价的敏感参数;步骤4、建立曲流河储层不同岩相微观孔喉结构的分类评价标准;步骤5、建立分岩相的微观孔喉结构评价模型,明确不同岩相的微观孔喉特征。本发明形成了一套基于储层宏观、微观等多种表征参数的综合判别方法,建立不同岩相微观孔喉特征分布模型,搭建了储层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从而实现曲流河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的分类评价及展布规律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376169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0488432.7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0 , E21B43/20 , E21B43/3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领域,涉及水驱油藏转流场开发效果快速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搜集目标油藏的地质开发资料,建立目标油藏转流场开发的流线模拟模型;开展目标油藏转流场开发的流线数值模拟,获取转流场前后流线模拟模型的瞬时流场分布;提取转流场前后的瞬时流场分布中各条流线上流经各点的位置数据,以及各条流线上的流体属性数据;计算水驱油藏转流场开发效果快速评价指标;判断水驱油藏转流场措施是否有效。本发明评价方法用时短、效率高,可直接用于水驱油藏转流场开发效果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9653717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10066868.4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井蒸汽吞吐汽窜后组合吞吐选井决策方法,包括:求取研究区各井汽窜通道条数与研究区内总汽窜通道条数的比值,得到无因次汽窜通道数nc;求取研究区各井单井蒸汽吞吐时汽淹面积与汽窜前该井加热范围的比值,得到无因次汽淹面积Rh;通过精细油藏描述确定研究区各井控制范围内的油层有效厚度与地层厚度,计算其比值,得到净总比ht;计算研究区各井组合吞吐选井决策指数Adi,并根据Adi大小对研究区各井进行排序;优选满足研究区块注汽锅炉和管网走向约束条件,且组合选井指数之和最大的组合。该方法降低单井蒸汽吞吐汽窜区实施组合吞吐选井的盲目性,使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为矿场实施组合蒸汽吞吐提供坚实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0939416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811116533.0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驱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内源微生物驱油分层激活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试验井组的筛选;试验井组油层激活顺序的确定;试验井组油层激活剂注入体积及注入速度的确定;试验井组油层培养时间的确定;现场实施及效果评价。本发明具有方法合理、工艺简单、操作简易、安全可靠,投入少、成本低的特点。同时,针对油层不同物性特点实施内源微生物激活,在保证各油层激活剂有效浓度的同时也能保证激活剂在油层中滞留足够时间从而充分激活该层的内源微生物,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大于15%。因此,有利于现场推广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