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26528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1910960068.7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IPC: C02F9/00 , C02F3/28 , C02F3/34 , C02F1/58 , C02F1/62 , C02F101/14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物脱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水处理快速启动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预处理工业硝酸盐废水、调配城市生活污水、混合废水和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所述系统包括硝酸盐废水预处理水箱、城市污水稀释水箱、混合废水水箱、有机氮源水箱和UASB生物膜反应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启动阶段进水方式、参数控制等可以实现短程反硝化原位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对工业硝酸盐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快速启动,高效和深度脱氮除碳,是一种经济节能且极具应用前景和价值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5417864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0763124.X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IPC: C07D413/04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致发光吲哚萘并噁唑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与应用,所述光致发光吲哚萘并噁唑化合物是适宜作为发光材料和荧光染色的新型化合物。具体提供一种光致发光吲哚萘并噁唑化合物和一种光致发光吲哚萘并噁唑化合物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将下述通式(Ⅱ)所示的吲哚啉螺萘并噁嗪化合物在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溶剂热的方式得到光致发光吲哚萘并噁唑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49583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47158.7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苏州纳达清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提升钢渣胶凝材料安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芽孢杆菌KW菌株接种至已灭菌的培养基中,培养12~24h,以获得浓度为10^7~10^8个/mL的微生物菌液;S2:将尿素加入到S1制备的微生物菌液中并混合培养,尿素和微生物菌液的质量比为0.06~0.24:1,并继续恒温培养,得到混合菌液;S3:将钢渣浸泡于S3制备的混合菌液中,钢渣与混合菌液的质量比为1:0.2~1.25,其中钢渣粒径为4.75~9.5mm;通过将钢渣浸泡在微生物菌液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矿化反应,大大缩短了钢渣处理和利用的周期,此外,通过选用粒径适宜的钢渣和优化的微生物菌液与钢渣的质量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和产物的质量,不仅适用于钢渣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47762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411605.3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苏州纳达清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科技大学
IPC: B01J20/20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雨水净化的钢渣‑藻基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钢渣与藻基生物炭分别破碎为颗粒,并混合成混合颗粒;S2:将S1中混合颗粒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S3:将S2的混合溶液水浴加热,并蒸干水分;S4:将S3得到的产物加入热解炉中,在保护气体气氛下,进行热解处理;S5:热解结束后,持续向热解炉通入保护气体,直到热解炉冷却至室温,得到钢渣‑藻基生物炭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雨水净化的钢渣‑藻基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中无需使用任何附加药剂,简化了生产流程,并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潜在污染风险,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可持续生产提供了新的视角。
-
公开(公告)号:CN1184413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26684.2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IPC: C25B15/02 , C25B11/089 , C25B11/061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水制氢涂层性能调控方法,包括:步骤1:使用固态沉积的方法进行涂层制备,通过更改喷涂参数制备多组涂层,并进行各涂层特性和电解水性能测试;步骤2:获取涂层性能数据集,涂层性能数据集中至少包含喷涂参数及其对应的涂层特性和电解水性能,并将涂层性能数据集按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步骤3:构建CNN模型,利用训练集对CNN模型进行训练,直至CNN模型收敛;步骤4:采用测试集对训练后的CNN模型进行测试,基于测试结果调整模型参数,直至获得符合精度要求的预测模型;步骤5:将目标涂层的电解水性能输入预测模型中,输出所需的喷涂参数的预测结果。本发明利用CNN模型,实现了固态沉积电解水制氢涂层特征及性能的精确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7808654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1647480.6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IPC: G06T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三重混合频率域的遥感影像水印嵌入与提取方法;本发明的嵌入方法将离散小波变换与离散余弦变换相结合,以此来抵抗噪声、旋转、压缩等攻击,并采用奇异值分解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稳定水印嵌入域;在此基础上,以QR码为水印承载体,利用QR码低体积、高荷载和自纠错的能力,提高水印的不可见性和水印信息容量;最后还采用Harris算子,查找出特征不变量,进行特征点匹配,以此来对遥感图像进行矫正,提升遥感影像水印方案抵御噪声、旋转、压缩、缩放等攻击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37448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02220.0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IPC: C12N1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杂交链反应的DNA双链固相合成方法,属于合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牛血清蛋白‑生物素和亲和素的相互作用,将经过生物素修饰的DNA四面体固定在固相载体表面,在DNA四面体上延伸出引发单链和互补单链,依次循环加入发夹序列1和发夹序列2,利用杂交链反应和洗脱循环次数控制模块化DNA双链的长度,最后利用置换单链与引发单链和互补单链的互补,将DNA双链从固相载体表面置换下来。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模块化长DNA双链的制备,成本低,操作简单,可控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96193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0394304.5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 苏州和数区块链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基于联盟链的可信联邦学习方法。首先,利用区块链解决了传统联邦学习中单点故障的问题;其次,通过使用梯度压缩减少了通信压力,并且上传压缩后的梯度可以防止成员推理攻击,降低了梯度泄露的风险;然后,在聚合全局模型时根据模型质量进行参数遴选,降低了中毒攻击和低质量数据对全局模型的影响;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因子贡献的PBFT共识算法,在防止系统中心化的前提下能够激励优质节点参与系统训练。本发明能够提高联邦学习30%的抗中毒攻击能力,并且降低了梯度泄露的风险,提高了通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526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58495.6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IPC: H01M10/054 , H01M10/0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二次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电化学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电解液为包含以下组分的复合体系:至少一种镁盐、溶剂和添加剂;每种所述镁盐溶解于溶剂后的浓度分别独立地为0.05~1.5mol/L,优选为0.3~1.0mol/L;所述电解液中添加剂的浓度为0.01~2.0mol/L,优选为0.2~0.6mol/L。本发明的电解液具有高镁离子电导率、与电极兼容性好和不易形成镁枝晶等多重效果,可有效提高镁二次电池循环寿命。其中,单核镁阳离子化盐具有离子导电率高、可逆沉积溶解镁性能优异和非亲核性质的特点,具有在镁金属负极表面原位形成导镁合金界面效果;所述电解液的添加剂具有在镁金属负极表面原位调控导镁界面效果;在电解液配置过程中溶剂或添加剂会与单核镁阳离子化盐配位形成二价阳离子活性种,最终溶解于溶剂中形成镁电解液。本发明通过镁电解液的组合设计,使得制得的电解液发挥多功能的效果,从导镁性能和镁高效可逆沉积两个方面极大提升镁二次电池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35015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40380.1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苏州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壳加强筋设计方法,先根据板壳加强筋自适应生长理论,规定加强筋生长准则,确定板壳加强筋生长的种子数量和初始生长点位置,通过基结构法搭建板壳加强筋生长环境;随后采用IQL算法理论创建学习板壳加强筋生长式过程的多智能体深度Q网络,根据种子数量搭建相应个数的智能体,并对多智能体深度Q网络进行参数设置,选择ε‑贪心策略作为动作选取策略;设置奖励函数;创建动作掩蔽模块,用于对无效动作进行动作掩蔽处理;进行第一次交互,随后引入注意力机制理念,缩小生长路径设计布局中的加强筋有效生长域,重新建模后再次进行交互,在多次交互和缩小路径后最终获得板壳加强筋优化布局。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QN的板壳加强筋生长设计方法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