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油烃催化转化制丙烯和乙烯的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9561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942951.0

    申请日:2021-08-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烃催化转化制丙烯和乙烯的方法,属于石油烃类催化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了逐渐升温、两级温度梯度、重时空速独立控制的催化转化制丙烯和乙烯的方法,将反应器(R10)分成上下串联的两段或两区,包括下部的提升管反应区(R17)和上部的快速流化床反应区(R18),反应原料(R12)按分子结构依次进行大分子催化裂化反应和小分子催化裂解反应,实现反应过程从大分子到丙烯和乙烯的分级转化。本发明在能耗更低的前提下,降低了低价值目的产品,如焦炭和干气的收率;提高了高价值目的产品丙烯和乙烯的收率。

    一种多产丙烯的催化反应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9496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810535701.3

    申请日:2018-05-29

    Inventor: 石宝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烃类催化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产丙烯的流化催化反应再生方法,提供了催化剂再生和催化剂循环方法,催化原料油或第一原料和轻烃或第二原料分别在原料油或第一原料反应器和轻烃或第二原料反应器内反应;原料油或第一原料反应使用再生催化剂,轻烃或第二原料反应采用半再生剂;轻烃或第二原料反应过程由低温的气化和高温的催化裂化反应构成,轻烃或第二原料反应器需要的热量和半再生剂在气化后提供,在一个再生器内实现三区催化剂再生。本发明方法能显著降低了干气和焦炭等副产品的收率。

    一种流化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40925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810535702.8

    申请日:2018-05-29

    Inventor: 石宝珍 孙雨石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烃类催化转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化催化裂化反应再生方法,能实现反应原料分级和反应再生间双催化剂循环反应和催化剂三级再生,石油烃原料经过上下串联的两级反应,第一级反应使用来自第三再生区的再生催化剂,第二级反应使用来自第二再生区的催化剂,待生剂先进入第一再生区;第二级反应采用更高的反应温度;在两级反应之间设置催化剂预处理区,预处理区的催化剂条件根据第二级反应器内催化剂碳含量控制;本发明实现了原料油的预反应和原料油反应产品气的高温二次裂解反应,提高丙烯选择性,显著降低了干气和焦炭等副产品的收率。

    一种石油烃原料催化转化制烯烃的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0791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58036.4

    申请日:2020-07-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烃原料催化转化制烯烃的方法,属于石油烃类催化转化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采用重质石油烃和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生产烯烃,重质石油烃和加氢裂化尾油分别在第一反应再生系统的第一反应器和第三反应器的第一催化剂环境下催化转化,生成的气相产品部分或全部进入第二反应再生系统,在第二催化剂环境下,进行次高温反应和高温反应,制备烯烃。本发明设置了逐渐升温的三级温度梯度串联即第一反应器和第三反应器低温区、第二反应器次高温区和第二反应器高温区,同时为低温裂解和高温裂解分别配置适宜的专用催化剂,实现双反应系统和双催化剂循环,提高了高价值目的产品的收率。

    一种石油烃催化转化制乙烯的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68982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658151.1

    申请日:2020-07-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烃催化转化制乙烯的方法,属于石油烃类催化转化技术领域。本方法设置反应器(R10)和第二反应器(R20),第二反应器(R20)设置成上下两个反应区即下反应区(R27)和上反应区(R28),重质石油烃R12在反应器(R10)进行独立的催化转化,轻烃(R22)依次在低温的下反应区(R27)和高温的上反应区(R28)反应,再生器(G10)的催化剂分别进入该下反应区(R27)和上反应区(R28),通过分级供热方式实现反应过程的逐渐升温。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实现上述方法的装置。

    一种沉降汽提方法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76050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557024.2

    申请日:2020-06-18

    Abstract: 一种沉降汽提方法,沉降器内部设置隔板,通过隔板将沉降器与下部的汽提段隔成两个空间;在沉降器内隔板上方除设置反应油气旋风分离器外,还设置汽提流出介质旋风分离器和汽提流出介质输送管;使通过汽提流出介质输送管进入汽提流出介质旋风分离器进一步的分离,避免汽提流出介质进入沉降器,防止沉降器结焦。

    一种流化床催化剂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8934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761828.7

    申请日:2018-07-12

    Inventor: 石宝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和化工领域气固相流化床催化反应过程的催化剂再生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流化床催化剂再生方法。催化剂再生反应区分成循环流化床再生区、流化床再生区和湍流流化床与流化床串联再生区三段,使催化剂再生在三个不同催化剂流化条件和反应条件下进行;本发明通过再生器结构改进和催化剂流态化条件的分区控制及含氧气体的合理分配,使催化剂再生反应流态化条件得到优化,再生过程中气体的氧含量更高,在再生器主体不变的条件下,实现三区再生,提高再生反应速度和氧气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再生器内的催化剂藏量,改进再生剂的性能。

    一种流化床催化剂再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3282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09075.1

    申请日:2016-11-16

    Inventor: 石宝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8/30 C10G11/00 C10G2300/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和化工催化剂再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化床催化剂再生方法。所述流化床催化剂再生方法,由催化剂再生和气固分离组成,设有催化剂再生反应区和气固分离区,催化剂再生反应区由循环流化床再生区和湍流流化床与流化床串联再生区两段组成,气固分离区分成下方的与循环流化床再生区连接的气固预分离区和上方的后续气固分离区。所述流化床催化剂再生方法中,再生过程分成同轴并列的循环流化床再生区和湍流流化床与流化床串联再生区两段再生,每段再生都采用新鲜空气,提高了再生效率,循环流化床再生烟气设置催化剂预分离器,降低烟气的粉尘排放量。

    双提升管石油烃类原料催化转化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51210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0910066364.9

    申请日:2009-11-04

    Inventor: 石宝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0G11/187 B01J8/1809 B01J8/26 C10G51/026 C10G5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提升管石油烃类原料催化转化方法及装置,反应在重质原料提升管反应器和轻质原料提升管反应器中进行,其特征在于:使比再生催化剂温度低的催化剂进入重质原料提升管反应器预提升段,经预提升气体输送进入油剂接触反应段与原料接触进行催化转化反应;使降温再生催化剂、自身回流待生催化剂或者来自轻质原料提升管反应器后反应段的接力催化剂自进料喷嘴上方进入重质原料提升管反应器参与催化转化反应。可以在降低反应干气、改善产品分布的同时,实现对提升管接触反应段、后反应段剂油比或反应温度的独立调节与控制,使催化转化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原料油质量或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变化。

    一种气液分离器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489101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110436864.4

    申请日:2011-12-23

    Inventor: 石宝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从混合气液流中分离气相物流和液相物流的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壳体内部空间自下而上分成集液区(6)、旋分器排液尾气聚结区(7)、旋流分离区(8)、升气管分离区(9)和升气管排气尾液聚结区(10),一级分离采用旋流分离,二级分离采用升气管弹射分离或涡流分离,三级分离采用破沫网对气体进一步净化,实现气液完全分离。本发明的气液分离器结构灵活,实现了结构安排优化,一级和二级分离由两个以上的旋分器及其上的升气管分离器集成,在升气管分离区利用旋分器排气自身的动量强化分离效果来实现二次分离过程,改进了破沫网结构,整体上强化了分离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