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3184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02730.9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电介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材料领域。该材料将PDA溶解在溶剂中后加入氟化铯,之后在无氧的环境下搅拌20~35min,最后在温度为75~85℃以及搅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18~20h,反应混合物经过过滤,最终获得了FPDA;之后将FPDA溶解在溶剂中,之后在‑5~5℃的条件下将联苯醚二酐分批加入并搅拌8~10h,从而得到聚酰胺酸PAA溶液,将溶液滴在玻璃基板上并经过热亚胺化反应处理,反应结束后将玻璃基板放置在去离子水中剥离薄膜,获得厚度1~20μm的薄膜。本发明制备了产品具有更低的泄漏电流损耗,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充放电效率,具有全面优异的储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7785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19334.X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18/2433 , G06F30/23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内部短路多尺度故障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变压器内部短路多尺度故障分析技术导致模型电路适配性差的技术问题。方法包括响应构建请求,对变压器进行拆解,确定多个子绕组;采用参数扫描法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根据变压器对应的变压器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辨识,确定电阻矩阵和电感相关量矩阵;基于电感相关量矩阵,确定耦合漏感矩阵;根据电阻矩阵、耦合漏感矩阵和各子绕组的匝数,构建变压器多尺度电路模型;基于变压器电磁连接关系及内部短路物理过程,对变压器多尺度电路模型中的多个子绕组端子进行连接,生成变压器内部短路多尺度故障分析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792488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113426.1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检测介电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由微型传感器与介电聚合材料复合而成,微型传感器的掺杂浓度为5wt%‑15wt%;所述微型传感器包括外部极化发光单元和内部介电调控内核,其中:外部极化发光单元:通过吸收附近电场能量来实现发光,用于可视化介电聚合材料中的电应力;内部介电调控内核:BaTiO3纳米颗粒与介电聚合材料复合微球,用于调节传感器的电场耦合性能;外部极化发光单元与内部介电调控内核呈嵌套结构。自检测介电复合材料中植入有微型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实现介电聚合材料内部电应力的可视化,为电气设备缺陷检测提供直观方式。本发明无需庞大检测设备,提高了检测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7329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698711.6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杨鸣 , 司马文霞 , 黄琳榆 , 赵小涵 , 袁涛 , 孙魄韬 , 孙建涛 , 汪可 , 张书琦 , 李刚 , 高飞 , 赵义焜 , 李嘉熙 , 倪鹤立 , 贺林 , 苏磊 , 黄华 , 高凯
IPC: G06F30/367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CTRAN矩阵的单相多绕组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单相多绕组变压器短路π模型;2)计算单相多绕组变压器的BCTRAN矩阵;3)利用BCTRAN矩阵等效替代单相多绕组变压器短路π模型中漏感的耦合作用,得到基于BCTRAN矩阵的单相多绕组变压器等效电路;4)基于步骤3)的单相多绕组变压器等效电路,构建用于内部短路分析的单相多绕组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本发明利用BCTRAN矩阵描述绕组的耦合关系,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中构建单相多绕组变压器的等效电路模型,该单相多绕组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可以实现所有内部短路故障的遍历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1792488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3426.1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检测介电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由微型传感器与介电聚合材料复合而成,微型传感器的掺杂浓度为5wt%‑15wt%;所述微型传感器包括外部极化发光单元和内部介电调控内核,其中:外部极化发光单元:通过吸收附近电场能量来实现发光,用于可视化介电聚合材料中的电应力;内部介电调控内核:BaTiO3纳米颗粒与介电聚合材料复合微球,用于调节传感器的电场耦合性能;外部极化发光单元与内部介电调控内核呈嵌套结构。自检测介电复合材料中植入有微型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实现介电聚合材料内部电应力的可视化,为电气设备缺陷检测提供直观方式。本发明无需庞大检测设备,提高了检测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6783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209617.X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大学
IPC: C08L63/02 , C08K5/1545 , C08K5/109 , C08K9/10 , C08K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O2改性热敏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热感知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制备方法为:首先,将荧光素红和二十碳酸甲酯混合,形成的化合物作为芯材;其次,将尿素和甲醛混合,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至碱性得到脲醛树脂预聚物;再其次,将阿拉伯胶粉质量的溶液加入芯材,降低温度形成油水乳化液,在其中加入预聚物溶液,将pH值调节至酸性,加入NaCl和TiO2,搅拌、过滤、干燥,获得微胶囊;最后,将环氧树脂(E51)、固化剂、催化剂混合,加入微胶囊,经过常压梯度升温干燥,得到TiO2改性热敏微胶囊/环氧树脂复合热感知材料。本发明通过添加TiO2对微胶囊进行改性,进而使生成的新型热感知材料具备优秀的耐老化性能,并且能够灵敏地反应温度变化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146060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010105823.6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铁心非线性的变压器宽频混合模型及建立方法,模型包括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补偿支路、宽频导纳模型和电磁对偶π模型;建立方法步骤为:1)搭建宽频导纳模型和电磁对偶π模型的等效电路;2)确定宽频导纳模型参数;利用开路实验、短路实验和深度饱和测试确定电磁对偶π模型等效电路的元件数据;3)将高频电压信号输入到宽频导纳模型中,得到表征变压器高频暂态特性的输出数据;4)将低频电压信号输入到电磁对偶π模型中,得到表征变压器低频暂态特性的输出数据。本发明提出的混合模型只需要通过端口测试就可获取全部参数,不需要变压器内部的详细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93074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03880.8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刚 , 汪可 , 张书琦 , 李鹏 , 李金忠 , 司马文霞 , 刘蕙 , 杨鸣 , 杨建琴 , 朱强 , 李戈琦 , 程涣超 , 张耀 , 李嘉熙 , 王若溪 , 杨帆 , 谭瑞娟 , 赵晓林 , 王健一 , 孙建涛 , 刘雪丽 , 邓俊宇 , 汤浩 , 李熙宁 , 张荐 , 王一林 , 赵义焜
IPC: G01R31/327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载分接开关电气切换波形特征参数提取分析方法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试验波形,确定有载分接开关接入档位和待接入档位各自的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根据设置的待提取特征参数和特征参数提取判据从所述试验波形中提取第一特征参数值;根据设置的第二特征参数计算公式,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值,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计算第二特征参数值;根据设置的特征参数异常判据,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值和第二特征参数值确定所述试验波形的异常诊断结果;根据设置的故障波形定位判据和所述第一电流波形确定所述试验波形的故障诊断结果。所述方法和系统实现了开关切换试验全过程性能的全面监测,异常故障工况精确定位,有力支撑了开关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489125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612000.1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六方氮化硼三维有序框架复合环氧树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新型环氧树脂复合绝缘材料利用环氧树脂浸渍玻纤增强h‑BN三维有序框架并固化形成复合介质。其制备方法为将剥离的h‑BN纳米片样品与表面环氧接枝的玻璃纤维样品共混并冻干,得到eGF&BNNS三维有序框架,将该框架浸渍到未固化环氧树脂混合液之后,利用真空辅助浸渍并阶梯固化,清洗得到玻璃纤维增强六方氮化硼三维有序框架复合环氧树脂。本发明生成的环氧树脂复合绝缘介质的耐电弧性能与机械强度具有更为显著的协同增强效果,且BNNS和eGF的用量与复质的综合性能均表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有效解决了介质耐电弧性能与机械强度无法兼顾的矛盾。
-
公开(公告)号:CN11608770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286534.6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复杂环境下室外冲击电流发生器及其卧式结构,该卧式结构包括设置在外罩内的多级电容器和绝缘支撑结构;以所述外罩长度方向为x轴、宽度方向为y轴、高度方向为z轴构建xyz坐标系;多级电容器沿x方向分布设置,多级电容器均平行于yOz面,并固定在所述绝缘支撑结构上;每级电容器之间的绝缘距离施加在x方向。本发明通过改变冲击电流发生器中多级电容器在整个空间耦合中的结构位置,即将多级电容器横向水平分布设置,将每级电容器之间的绝缘距离施加在水平方向,降低冲击放电发生器整体高度,能够提高冲击电流发生器主体的结构稳定性,降低复杂环境对其的影响,提高了实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