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21707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10306437.3
申请日:2013-07-19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藏猪源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所公开的藏猪源芽孢杆菌经细菌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和分子学鉴定,按照分类将其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BY-2(Bacillus subtilis BY-2),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2535。该枯草芽孢杆菌BY-2从藏猪盲肠内容物中分离,能产生较高的纤维素分解酶,具有降解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631521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29469.6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A61K36/8945 , C07J71/00 , A61P35/00 , A61P31/10 , A61P9/00 , A61P3/10 , A61P37/02 , A61K1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水相萃取薯蓣皂苷的方法。本方法以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作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SDS协同辅助双水相体系萃取薯蓣皂苷,然后通过酸水解生产薯蓣皂苷元。采用本方法,每克薯蓣干粉可得到27.5mg以上薯蓣皂苷元,纯度达到85%以上,单次萃取回收率超过60%。本方法与传统的酸水解方法比较,具有提取快速,酸用量少,污染小等优点;与一般的盐/聚合物双水相比较具有成本低、操作容易、上下相溶剂易回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433269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21155.1
申请日:2011-10-21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N1/20 , C12N15/56 , C12N9/42 , C05F3/00 , C05F11/02 , C05F11/08 , A61K35/74 , A61P1/00 , C12R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芽孢杆菌,分类命名是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BY-1。该短小芽孢杆菌从藏猪新鲜粪便中分离,能产生纤维素酶,具有降解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能力,在37℃,220rpm培养96h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0.92μmol/ml·min。以Bacillus pumilusSAFR-032内切酶基因bglC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成功扩增出了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BY-1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命名为bglC-BY。经NCBI blast该基因与bglC相似度为88%,而与Bacillus pumilus endoglucanase A precursor(EglA)基因相似性较高为96%,实现了pET表达系统表达并在培养温度为30℃,220rpm情况下,在菌液吸光值A595为0.7534时开始诱导,诱导后42h小时活性最高,胞外酶活测定最高为0.5434μmol/ml·min。
-
公开(公告)号:CN101899526A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1010263060.4
申请日:2010-08-26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一种山羊产羔性状的分子标记选择方法,以山羊基因组DNA序列为模板,在TaqDNA聚合酶、缓冲环境、Mg2+、dNTPs存在的情况下,利用引物P1和P2在PCR条件下分别扩增KITL基因内含子1和6,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判定目的片段的大小;用限制性内切酶CviAⅡ消化引物P1的PCR扩增产物后,再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酶切后的扩增片段,引物P1的扩增产物存在2个碱基的突变;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引物P2的PCR扩增产物,引物P2的扩增产物存在1个碱基的突变,然后对引物P1和P2的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分型和基因频率分析,以及与关中奶山羊、西农萨能奶山羊和布尔山羊的产羔数之间进行关联分析,表明KITL基因由引物P1和P2检测的SNPs位点可作为山羊产羔数性状选择的分子标记。
-
公开(公告)号:CN101845506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99486.8
申请日:2010-06-12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良种奶山羊多基因聚合的选育方法,以连续产2羔及以上的奶山羊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4对引物分别扩增催乳素受体基因内含子2和外显子10,以及促黄体素beta亚基基因5′非翻译区(5′UTR)和外显子1,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各扩增产物进行大小判定,采用DNA测序技术筛查4对引物扩增产物的位点突变,然后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催乳素受体基因和促黄体素beta亚基基因的4个位点的SNPs进行基因分型和基因频率分析,分析高产奶山羊个体(F1代)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及不同基因型组合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并上溯亲代(F0代),跟踪子代(F2代),检测母羊个体的基因型组合与产羔数的关系,分析不同基因型在多胎性状形成中的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01151979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610104642.1
申请日:2006-09-26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乳品饮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常温下可长期保存的苹果猕猴桃山羊奶饮料及制备方法。现有技术存在着不能提供可在常温条件长期保存液态山羊奶果汁的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新方法制备的苹果猕猴桃山羊奶饮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山羊奶35%-40%,苹果汁4-6%,猕猴桃汁20-25%,纯净水25%-30%,白砂糖4-6%,山羊奶稳定剂0.2%-0.5%;其制备方法包括:(一)备料;(二)巴氏杀菌;(三)标准化配制;(四)脱膻处理;(五)预热均质;(六)灭菌;(七)无菌罐装。
-
公开(公告)号:CN105779306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610221146.8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产皂苷酶的盾叶薯蓣内生菌及应用,所述盾叶薯蓣内生菌为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菌株SYfx213.2,保藏于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11517。本发明内生菌菌株能用于盾叶薯蓣皂甙酶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提高皂苷酶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190042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565259.4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盾叶薯蓣内生菌发酵制备薯蓣皂素的方法,薯蓣皂素从盾叶薯蓣内生菌的发酵液中分离获得,发酵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盾叶薯蓣内生菌接入种子培养基中进行种子培养,得到发酵菌种;2)将所述发酵菌种接入盛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开启搅拌,设定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4‑32℃、发酵pH5.5‑8.5、通气量1.0‑5.5L/min;3)酸解发酵液,中和后得到所述薯蓣皂素。本发明建立了5L小罐发酵生产薯蓣皂素的基本工艺,显著提高了薯蓣皂素的产量,克服了现有薯蓣皂素生产产量低、耗能高的技术缺陷,为盾叶薯蓣内生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779306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21146.8
申请日:2016-04-11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产皂苷酶的盾叶薯蓣内生菌及应用,所述盾叶薯蓣内生菌为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菌株SYfx213.2,保藏于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11517。本发明内生菌菌株能用于盾叶薯蓣皂甙酶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提高皂苷酶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433269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110321155.1
申请日:2011-10-21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12N1/20 , C12N15/56 , C12N9/42 , C05F3/00 , C05F11/02 , C05F11/08 , A61K35/74 , A61P1/00 , C12R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芽孢杆菌,分类命名是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BY-1。该短小芽孢杆菌从藏猪新鲜粪便中分离,能产生纤维素酶,具有降解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能力,在37℃,220rpm培养96h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为0.92μmol/ml·min。以Bacillus pumilusSAFR-032内切酶基因bglC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成功扩增出了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BY-1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命名为bglC-BY。经NCBI blast该基因与bglC相似度为88%,而与Bacillus pumilus endoglucanase A precursor(EglA)基因相似性较高为96%,实现了pET表达系统表达并在培养温度为30℃,220rpm情况下,在菌液吸光值A595为0.7534时开始诱导,诱导后42h小时活性最高,胞外酶活测定最高为0.5434μmol/ml·mi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