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060993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1490284.3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加湿器包括主体结构、风机和加湿组件,主体结构设有容水腔,所述容水腔的上方设有风机腔和加湿腔,所述风机腔和所述加湿腔间隔开且连通,所述风机腔上设有进风口结构,所述加湿腔上设有出风口结构;所述风机腔和所述加湿腔均与所述容水腔连通;风机设置在所述风机腔内;加湿组件设置在所述加湿腔内。本发明提供的加湿器,风机腔和加湿腔设置在容水腔的上方,既增大了容水腔的体积,减少用户的换水频率,又降低了主体结构的高度,减小了加湿器的体积。

    一种风扇的送风结构及风扇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15771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371779.4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的送风结构及风扇,该送风结构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具有对应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流道,所述出风流道的内部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将所述出风流道分隔为靠近所述外壳外侧的第一风道与靠近所述外壳内部的第二风道,以实现分流送风。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分流板将气流分流到各风道内,使得分流后的风量和风速更均匀;同时分流板对气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使气流进入风道后风速降低,减小气流对后续的出风格栅和分流结构的冲击,从而降低无叶风扇的空腔噪声。

    送风组件及无叶风扇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47281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278448.6

    申请日:2021-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送风组件及无叶风扇,其中送风组件包括蜗壳,蜗壳侧面设有沿切线方向设置的后风道;后风道端部和蜗壳连通,后风道端部两侧分别设有导风壁和前风道;前风道位于后风道端部远离蜗壳一侧并形成有出风口;导风壁位于后风道端部靠近蜗壳一侧,以将蜗壳吸入的空气导向出风口。本发明所述忽的送风组件,出风口与导风壁的距离增加,降低空腔噪声;高速气流进入后风道,打到导风壁上,经狭窄风道挤压的气流从出风口均匀流出。

    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3870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168578.4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通过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间成型有出风口和进风口,通过将出风口分为沿所述蜗壳的轴向间隔交错设置的第一出风开口和若干第二出风开口,进而构成多组不同方向的出风区域,可以定义蜗壳所在侧为左侧,蜗舌所在侧为右侧,则第一出风开口所在的左侧相对第二出风开口的左侧偏左,第二出风开口的右侧相对第一出风开口的右侧偏右,因此整体上扩大了出风宽度,提高了送风范围。

    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38702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168577.X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道和出风装置,贯流风道包括:壳体,内置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径向横截面呈正圆设置,容置空间的径向方向上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进风口远离出风口设置;风轮,设置在容置空间内;蜗舌,出风口相邻,并与壳体内壁一体成型设置。通过在容置空间内设置风轮并在其径向方向上设置出风口和进风口,使壳体可以实现贯流出风,通过设置截面呈正圆的外壳,来代替传统的蜗壳结构和前壳以及后壳结构,且设置蜗舌与容置空间中的壳体内壁一体成型设置,在保证贯流出风的前提下,有效减少风道组件数量,降低整机体积,以及零件拆分和安装成本。

    一种转子结构、电机及制冷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728700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0199535.9

    申请日:2019-03-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驱动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结构、电机及制冷设备。该转子结构包括转子内芯、固定部和转子外芯,转子内芯具有限位孔,限位孔沿转子内芯的轴向贯穿转子内芯;固定部包括顶盖、插接块和底盖,插接块与顶盖固定连接,插接块插接设置于限位孔内,以与转子内芯在转子内芯的周向上限位配合,插接块还与底盖在转子内芯的轴向上限位配合;转子外芯套设于转子内芯外,沿转子内芯的轴向,顶盖和底盖分别位于转子外芯的相对两侧,且与转子外芯在转子内芯的轴向和周向上限位配合。本发明所提供的转子结构在工作过程中,转子内芯与转子外芯之间不易出现错位脱落的问题,相应地,采用该转子结构形成的电机的安全性能也相对较高。

    一种支撑架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公开(公告)号:CN10921076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223471.3

    申请日:2018-10-19

    Abstract: 一种支撑架结构及空气净化器,其中该支撑架结构包括底座和若干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配合安装的固定孔,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卡扣结构,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卡扣结构与所述底座卡合时,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固定孔对齐。本发明可以在支撑架没有完全固定前,采用卡扣结构与底座卡合,卡合后安装孔与固定孔对齐,增加了稳定性,方便了安装,增加了安装的效率。

    一种塑封电机用端盖及塑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8718128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10901376.8

    申请日:2018-08-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塑封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塑封电机用端盖及电机,所述端盖,为拉伸端盖,在靠近定子总成的接线针顶部的位置设有向外凸起的避让结构,使得该端盖与接线针之间的电气距离符合国家标准关于电气距离的要求,保证端盖与接线针之间的绝缘性。所述端盖上设置了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的位置对应定子总成上的出线槽。本发明通过改变现有永磁塑封电机用的拉伸端盖结构,在靠近接线针顶部处设计有避让结构,使得接线针到端盖的电气距离满足国标要求的最小电气距离,无需额外增加其它加强绝缘材料,降低了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保证了电机长期运行的电气安全可靠性、提高了现有永磁塑封电机的功率密度。

    风道切换组件及暖风机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65830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111598698.8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道切换组件及暖风机,其中,风道切换组件包括风道,风道设有进风口,以及相对独立的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口;风道设有加湿组件,第一出风通道内设有发热体,风道内设有阀板;阀板打开第一出风通道并关闭第二出风口,使第一出风通道排出加湿加热的空气;阀板关闭第一出风通道并打开第二出风口,使第二出风口排出加湿的空气。本发明所述的风道切换组件,将发热体放置在独立的第一出风通道中,当第一出风通道中,高湿的空气不会流经发热体,防止发热体生锈。

    离心风轮、离心风机及具有离心风机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889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93199.0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器产品技术领域,公开了离心风轮、离心风机及具有离心风机的装置,离心风轮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风叶,沿远离所述离心风轮中心的方向,所述风叶的厚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且相邻两个风叶之间的过流间隙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本发明远离离心风轮中心的方向实际为出风方向,由于沿出风方向,相邻两个风叶之间的过流间隙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过流间隙增大会使风顺畅进入过流间隙内,过流间隙减小会导致气流流速加速,因此气流流经过流间隙会加速,可以消除风叶入口处的涡流,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噪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