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接触电阻数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763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910588157.3

    申请日:2019-0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接触电阻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根据W‑M分形理论建立阴极接触层和连接体粗糙面模型,然后以阴极接触层和连接体粗糙面为顶面,构建阴极接触层和连接体实体结构,结合有限元方法建立阴极接触电阻热力电耦合模型,根据SOFC阴极接触层与连接体的实际工况求解阴极接触电阻。本发明为高温工作环境下SOFC阴极接触电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可靠的新方法。

    光伏电池以及淡化海水的耦合系统、收集系统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495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1911085554.5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光伏电池以及淡化海水的耦合系统、收集系统及工作方法。所述耦合系统包括光伏电池、与所述光伏电池连接的散热机构、用于吸取海水的与所述散热机构接触的输水机构、设置于所述耦合系统底端的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上方的用于收集淡水的收集机构、用于将收集机构中淡水送出的出水口以及用于水蒸汽冷凝的冷凝机构;所述收集机构设置有一个收集腔,所述光伏电池以及冷凝机构设置于所述收集腔顶端。本发明通过光伏电池板发电,利用光伏电池板发电时产生的热量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降低光伏电池板的温度,达到实现提高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海水淡化的目的。

    一种利用地下水的储能电池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43621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1367963.7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地下水的储能电池集装箱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储能电池集装箱、设置在储能电池集装箱四周外侧壁的换热室以及设置在储能电池集装箱下方的蓄水箱,蓄水箱通过管道与外部地下水连通;储能电池集装箱的进出水管以及换热室的进出水管均与蓄水箱连通;所述储能电池集装箱内设有多个储能电池堆,每个储能电池堆由多个储能电池组围合成多边形;每个储能电池组由多片锂电池单体组成,相邻锂电池单体之间设有水冷板。本发明系统在电池工作时,利用地下水作为冷源对其进行降温,当冬天电池启动前,利用地下水作为热源给电池堆预热,避免低温启动给电池带来的损伤,本发明系统以地下水作为换热源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能耗,避免了使用中央空调带来的高能耗问题,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一种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产氢气的热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3079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432321.5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产氢气的热回收系统,包括储水罐、太阳能电池板、低温金属储氢罐、蒸发器、高温金属储氢罐、换热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分离器和反应器;储水罐的水依次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低温金属储氢罐、蒸发器、高温金属储氢罐和换热器多级热交换后,到达工作温度的水蒸气进入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中,电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氢气和未利用完的水蒸气由固体氧化物电解池阴极产物出口流出,先通过换热器与待反应的水蒸气换热,再进入分离器,分离器其中一个氢气出口I与低温金属储氢罐和高温金属储氢罐连接,储氢罐储氢过程中的放热对水进行加热,分离器另一个氢气出口II与反应器连接,氢气在反应器中与二氧化碳生成甲烷,产甲烷的反应热输送至蒸发器对水进行加热,分离器水蒸气出口与储水罐连接。

    一种分段串联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91915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711171183.3

    申请日:2017-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段串联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包括多孔绝缘陶瓷管、多段电池组和多个陶瓷连接体;多孔绝缘陶瓷管两端均开口;每段电池组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阳极层、电解质层和阴极层;阳极层的起始端长出电解质层的起始端;电解质层和陶瓷连接体的纵向半截面形状均为“倒L型”,且两者朝向相反;陶瓷连接体“倒L型”的长边末端连接前段电解质层的长边末端,长边起始端连接后段电解质层的长边起始端;电解质层和陶瓷连接体的长边厚度相同,两者的短边厚度之和等于每两段阳极层的间隔长度;阴极层末端长出电解质层的长边末端。本发明通过采用导电性良好的陶瓷连接体将多组相邻小电池串联,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管式燃料电池中电流大电压低的问题。

    一种利用燃料电池余热的热解回收装置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1422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085441.5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燃料电池余热的热解回收装置及工作方法。热解回收装置包括热解炉、设置于所述热解炉内部的燃料电池、用于向所述燃料电池输送氢气的第一送气系统、用于向所述燃料电池输送空气的第二送气系统、用于提供热解炉无氧环境的第三送气系统、用于回收所述热解炉热解气的第一回收系统以及用于回收所述热解炉热解液的第二回收系统。本发明利用燃料电池在工作时产生的余热为热解提供热量。热解后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均可回收。本发明有效利用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余热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并实现废弃印刷电路板充分回收利用。

    基于燃料电池余热的生物质炭化装置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605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85553.0

    申请日:2019-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燃料电池余热的生物质炭化装置及工作方法。所述生物质炭化装置包括以下结构:炭化炉、与炭化炉连接的蒸发器、与所述蒸发器连接的换热器以及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水箱;所述炭化炉内部设置有用于生物质碳化的螺旋炭化室;所述螺旋炭化室中间设置有中空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外壁之间设置有水蒸气通气孔;所述炭化炉四周分别布置若干燃料电池组,所述燃料电池组由若干层单电池组成,每层单电池之前设置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内设置有水蒸气通道,所述水蒸汽通道与所述中心轴下方连通。本发明对SOFC的余热进行多级利用,通过SOFC与生物质炭化设备的巧妙设计,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一种利用残余燃料自加热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9941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0867564.4

    申请日:2016-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残余燃料自加热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属于燃料电池发电领域,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锅炉、气体循环泵及电堆加热炉,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分别通过进气管道进入电池堆参加反应产生电能,然后残余的燃气和氧化剂气体通过排气管道排出电堆,进入锅炉燃烧,释放热量,燃烧产物从排烟管排出;气体进入主进气管道,然后在锅炉气体管道中被加热,成为高温气体,再通过高温气体管道进入电堆加热炉中的加热管道,为电堆工作提供所需的工作温度,高温气体变为低温气体,经气体循环泵进入主进气管道,开始下一次循环。本发明节省了传统加热电炉的电能消耗,提高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总的发电效率。

    一种电气共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

    公开(公告)号:CN10959958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478390.8

    申请日:2018-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气共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燃料从燃料入口管通入,依次经过若干装有碳粉的废气反应腔后由尾气出口管排出,本发明在燃料流动方向设计多层废气反应腔且其过滤网间距依次增大,利用产物水和CO2与固体碳反应生成CO和H2,使燃料入口和出口的浓度差降低。还在尾气出口管间设置第二碳仓,将尾气中残余的水及CO2通过反应转化为CO和H2,既可供电堆再利用,也可供其他设备作燃料用,实现电气共产并提高装置效率。本发明基于以上设计可解决SOFC电堆中产物水和CO2对燃料稀释造成的电池性能差问题。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自加热装置及其自加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5441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415950.0

    申请日:2017-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自加热装置及其自加热方法,包括若干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若干双极板,每相邻上下两层燃料电池之间均通过一层双极板相互连接,燃料电池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阳极、电解质和阴极;本发明当燃料电池温度低于其最佳温度时,通过蓄电池驱动温差电池为电池加热,当温度高于燃料电池最佳温度时,通过温差电池吸热,降低电池温度的同时基于温差进行发电,并把发的电存储在蓄电池中,实现了燃料电池自加热功能,无需外部输入能量,更节能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