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2762132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180010267.3
申请日:2011-02-21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动作时产生的撞击声、具有高刚性、能够轻量化、薄型化的扶手装置。该装置包括:齿轮盘(30),在外周形成有卡止齿(31),被固定于座椅框架(11);盖板(40),安装于扶手主体(20),与扶手主体(20)一起夹着齿轮盘(30);卡止块(50),形成有与卡止齿(31)自由地啮合脱离的卡止齿(51)以及承载部(52),该承载部(52)通过与盖板(40)和扶手主体(20)中至少一方直接或者间接地抵接使卡止齿(31,51)互相啮合,以位于齿轮盘(30)的外周一侧的方式被配置于扶手主体(20)与盖板(40)之间的空间(14),随着扶手主体(20)的正反向转动,能够在空间(14)内游动;以及板状的弹性部件(60),在被扶手主体(20)和盖板(40)中至少一方保持的状态下,配置在空间(14)内,并弹性地按压接触卡止块(50)。
-
公开(公告)号:CN101278143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0680036342.2
申请日:2006-09-26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IPC: F16H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7/0848 , F16H2007/0806 , F16H2007/081 , F16H2007/08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张紧装置,该张紧装置利用简单的机构防止在全缩状态下旋转部件与推进部件的固着,从而确保安装时的管理工时减少并使张紧装置能够在异常操作时运行。螺纹部(8、9)螺合的一对轴部件(3、4)中的一个轴部件(3)利用弹簧(5)进行旋转,另一个轴部件(4)在旋转受限的情况下,利用前一个轴部件(3)传递的旋转力向前推进。抵接部(20)设置于一对轴部件(3、4)中的螺纹部(8、9)以外的部位上,当另一个轴部件(4)在推进方向的反向移动时,抵接部(20)与所述另一个轴部件相互抵接。所述抵接部(20)被设定为满足公式R1/R2<-tan(θ2-α)/μl,其中R1为抵接产生的接触半径,R2为螺纹部(8、9)的有效半径,μl为抵接部(20)的摩擦系数,μ2为螺纹部(8、9)的摩擦系数,并且α为螺纹部(8、9)的螺纹面的导程角。
-
公开(公告)号:CN104170173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380014340.3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02 , H01R4/188 , H01R13/04 , H01R13/115 , H01R1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阻值的增大、基于通电的发热,从而能够实现小型化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介于两个连接对象物之间而实现该两个连接对象物间的电导通,所述连接器具备:导电性的第一端子,其具有板状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相连且与一方的连接对象物连接的第一基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一个表面呈多个相连的凹凸形状的第一齿部;导电性的第二端子,其具有板状的第二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相连且与另一方的连接对象物连接的第二基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具有一个表面呈多个相连的凹凸形状且能够与第一齿部啮合的第二齿部,通过将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啮合而将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之间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449327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080023683.2
申请日:2010-05-24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1681 , Y10T16/5402 , Y10T16/540255 , Y10T16/5403 , Y10T16/54038 , Y10T16/557 , Y10T16/558 , Y10T16/55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加工、且在短时间内加工的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连结成能够转动,所述铰链装置包括:两个托架(2,3),能够相对转动,并且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及摩擦扭矩产生部件(5),直接或者间接按压所述两个托架,从而产生摩擦扭矩,其中,所述两个托架(2,3)中的一个托架包括:轴部(22),贯通另一个托架并保持所述转动;以及安装部(21),安装于所述第一部件或者第二部件,所述轴部与安装部由使板材成形的一体结构体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3797649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280044938.2
申请日:2012-09-13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2/714 , H01R12/7082 , H01R13/2407 , H01R13/2435 , H01R13/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维持弹性及导通性等的要求特性的同时可实现小型化的接触端子。本发明的接触端子介于2个接触对象物之间,以谋求2个接触对象物间的电气导通的接触端子(2),该接触端子具备:第1导通构件,其具有由多个倾斜面所构成的凸部、及设置在与该凸部不同的端部且与一方的前述接触对象物的电极接触的第1接触部;以及第2导通构件,其具有形成弯曲形状且与另一方的前述接触对象物的电极接触的第2接触部、分别从前述第2接触部沿着前述弯曲形状呈带状地延伸且可弹性变形的多个弹性部、及设置在前述弹性部的前端且与前述多个倾斜面的任一者可滑动地接触的滑动接触部。
-
公开(公告)号:CN103503237A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280019448.7
申请日:2012-04-20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具备:端子(11),其为棒状,与导体(10)连结,具有导电性;端子(21),其为棒状,与导体(20)连结,具有导电性;和固定构件(31),其使端子(11)以及端子(21)在延伸为棒状的方向上对齐,在与该对齐的方向垂直的方向重叠的状态,覆盖端子(11)以及端子(21)的接触部分的外周来进行固定。端子(11)以及端子(21)在重叠的状态下,相对部分的剖面中的外缘的至少一部分为相同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03339392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280007614.1
申请日:2012-01-13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1681
Abstract: 提供一种轴向不变长、能够减少部件个数、构造简单、能够使摩擦转矩稳定的铰链装置。具备:凸轮部件5;通过夹持凸轮部件5而使摩擦面3a、4a与凸轮部件5的两面5a、5b相对向的摩擦部件3、4;向使凸轮部件5和摩擦部件3、4相接触的方向施力的施力组件6。在凸轮部件5的两面5a、5b以及摩擦部件3、4的对向面形成有相互嵌合的凸部55以及凹部35、45。凸轮部件5,在凸部55以及凹部35、45为非嵌合状态时,以凸部55或者凹部35、45的相反侧的端部56a、56b接触于摩擦部件3、4的摩擦面的方式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02449327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80023683.2
申请日:2010-05-24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1681 , Y10T16/5402 , Y10T16/540255 , Y10T16/5403 , Y10T16/54038 , Y10T16/557 , Y10T16/558 , Y10T16/55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加工、且在短时间内加工的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连结成能够转动,所述铰链装置包括:两个托架(2,3),能够相对转动,并且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以及摩擦扭矩产生部件(5),直接或者间接按压所述两个托架,从而产生摩擦扭矩,其中,所述两个托架(2,3)中的一个托架包括:轴部(22),贯通另一个托架并保持所述转动;以及安装部(21),安装于所述第一部件或者第二部件,所述轴部与安装部由使板材成形的一体结构体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398064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810173033.0
申请日:2004-12-21
Applicant: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IPC: F16H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7/08 , F16H2007/0806 , F16H2007/081
Abstract: 一种即使从发动机输入高转速也可进行稳定动作的结构。在壳体(2)内收容有利用螺纹部(8、9)旋合的第一轴部件(3)和第二轴部件(4)、以及对第一轴部件(3)施力使其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扭簧(5),其通过限制第二轴部件(4)的旋转,将扭簧(5)的旋转施力转换为第二轴部件(4)的推进力。在壳体(2)与第一轴部件(3)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20),弹性部件(20)沿轴向对第一轴部件(3)施力,并使第一轴部件(3)的轴端部(3f)与壳体(2)紧密接触。在壳体(2)与第一轴部件(3)之间设置有支撑部件(25、27),支撑部件(25、27)在轴向上的至少两个部位支撑第一轴部件(3)。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