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聚合物粒子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57015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0980151928.7

    申请日:2009-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微小粒子的生成得到抑制的含氟聚合物粒子的制造方法。该含氟聚合物粒子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i)和(ii):(i)调制溶剂(B)中溶解或分散有含氟聚合物(A)的溶液或分散液的工序,该工序满足溶剂(B)包含对含氟聚合物(A)的膨润度超过50%的良溶剂(B2)以及在溶剂(B)中的膨润度(SB)为50~1200%的条件;(ii)混合含氟聚合物(A)的溶液或分散液和溶剂(C)而形成含氟聚合物(A)粒子的工序,该工序满足溶剂(C)包含膨润度为50%以下的不良溶剂(C1)、在溶剂(B)和溶剂(C)的混合溶剂(BC)中的膨润度(SBC)为0~100%、溶剂(C)的质量(WC)和溶剂(B)的质量(WB)的比值(WC/WB)为1~5、SBC/SB在0.5以下的条件。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及膜电极接合体

    公开(公告)号:CN101563802A

    公开(公告)日:2009-10-21

    申请号:CN200780045773.X

    申请日:2007-12-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122 H01M8/1023 H01M8/1039 H01M8/106 H01M8/10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为了降低电阻而减小厚度且提高离子性基团的浓度、机械强度也较高且含水时的尺寸稳定性良好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用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以及输出功率高且耐久性良好的膜电极接合体。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5包含氟类质子传导性聚合物和氟类补强材料,膜电极接合体10中,该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15被配置在阳极13和阴极14之间。所述氟类质子传导性聚合物是满足以下的条件(i)及条件(ii)的聚合物:(i)温度80℃、相对湿度50%的气氛下的质子传导率为0.06S/cm以上,(ii)具有基于每1摩尔离子性基团的质量(当量)为400以下的乙烯基醚型单体的重复单元和基于除该乙烯基醚型单体以外的全氟单体的重复单元。

    含氟离子交换膜以及含氟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93409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580025733.X

    申请日:2005-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B1/46 C08J5/2237 C08J232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离子交换膜,该离子交换膜可以在含有有机物的氯碱水溶液的电解中稳定地表现高电流效率,可以高效稳定地制造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它是含氟离子交换膜,是至少含有1层含氟聚合物的层的含氟离子交换膜,该含氟聚合物具有羧基通过连接链与聚合物主链结合的侧链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侧链中的直到羧基的连接链为6~8个原子的连续链,并且该连接链是不具有支链结构的二醚结构。

    含氟阳离子交换膜及其在电解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6556C

    公开(公告)日:1999-11-17

    申请号:CN90109838.8

    申请日:1990-12-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5/2281 C08J2327/12

    Abstract: 一种电解用含氟阳离子交换膜,它具有多层结构,由以下材料层压制得:(i)具有-COOM基团(M是氢或碱金属)的第一离子交换膜,其离子交换能力为0.6至2.0毫克当量/克干树脂,厚度为5至300微米;(ii)位于第一离子交换层阳极侧的第二离子交换层,它比第一离子交换层的比电阻较小而厚度较大;(iii)位于第一离子交换层阴极侧的亲水性不对称多孔层,其渗水率随着靠近阴极侧而按比例变小,以及一种用上述膜生产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

    含氟阳离子交换膜及其在电解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2382A

    公开(公告)日:1992-07-01

    申请号:CN90109838.8

    申请日:1990-12-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5/2281 C08J2327/12

    Abstract: 一种电解用含氟阳离子交换膜,它具有多层结构,由以下材料层压制得:(i)具有-COOM基团(M是氢或碱金属)的第一离子交换膜,其离子交换能力为0.6到2.0毫克当量/克干树脂,厚度为5至300微米;(ii)位于第一离子交换层阳极侧的第二离子交换层,它比第一离子交换层的比电阻较小而厚度较大;(iii)位于第一离子交换层阴极侧的亲水性不对称多孔层,其渗水率随着靠近阴极侧而按比例变小,以及一种用上述膜生产碱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