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51505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0910133270.9

    申请日:2009-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7/08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可防止磁力动作特性变得不稳定。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套筒(13)、借助弹簧部件(第一板簧(14))来支撑套筒(13)的支撑体(轭(11)等)、安装在套筒(13)上的线圈(18)、以及安装在支撑体上的磁体(17),其中,支撑体包括:形成有供来自被拍物的反射光进入透镜的入射窗(111)的轭(11)、以及安装在入射窗(111)的内侧的盖部(12),盖部(12)、弹簧部件和磁体(17)从离入射窗(111)较近的一侧依次重叠配置,且盖部(12)由非磁性材料形成。

    透镜驱动装置和线圈卷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35906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810176707.2

    申请日:2008-1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7/08 H01F7/066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和线圈卷绕方法,可防止线圈线松开。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保持透镜并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移动体(套筒13)、借助弹簧部件来支撑移动体的支撑体(保持件19等)、以及具有线圈(18)并沿光轴方向驱动移动体的磁力驱动机构,移动体包括:供线圈进行卷绕的线圈卷绕部(131、132)、限制线圈卷绕部在光轴方向上的范围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第一端部133、第三端部135)、以及在上述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上形成并用于转换线圈(18)的绕线方向的转换部(133a),弹簧部件配置在形成有转换部(133a)的端部之外的端部附近,线圈(18)的卷绕起始端和卷绕结束端被电连接。

    透镜驱动装置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51505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133270.9

    申请日:2009-03-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7/08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可防止磁力动作特性变得不稳定。透镜驱动装置(1)具有:套筒(13)、借助弹簧部件(第一板簧(14))来支撑套筒(13)的支撑体(轭(11)等)、安装在套筒(13)上的线圈(18)、以及安装在支撑体上的磁体(17),其中,支撑体包括:形成有供来自被拍物的反射光进入透镜的入射窗(111)的轭(11)、以及安装在入射窗(111)的内侧的盖部(12),盖部(12)、弹簧部件和磁体(17)从离入射窗(111)较近的一侧依次重叠配置,且盖部(12)由非磁性材料形成。

    光头装置以及光头装置的特性的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29880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810099631.8

    申请日:2008-06-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11B7/126 G11B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容易小型化或薄型化的光学特系的调整结构的光头装置以及光头装置的特性的调整方法。在具备激光光源、对从该激光光源出射的激光进行输出的输出调整构件、支撑所述激光光源以及所述输出调整构件的框架的光头装置中,所述输出调整构件具备调整电阻值的调整用电路基板。该调整用电路基板上,片状电阻和短焊接区并联的回路多个串联连接构成电路。

    致动器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593244U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20521895.1

    申请日:2019-04-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使抗振性能优异的致动器。致动器(1)包括:固定体(2),设有对线圈进行保持的线圈保持架(4);以及第一可动体(81)和第二可动体(82),分别设有磁体(71、72),在第一方向Z上设于线圈(5)的两侧,且相对于固定体(2)可动,在线圈保持架(4)上,以从第一方向Z的两侧覆盖线圈(5)的方式固定有第一板(41)和第二板(42),第一板(41)位于第一可动体(81)与线圈(4)之间,所述第二板(42)位于第二可动体(82)与线圈(5)之间,第一板(41)具有沿第一方向Z朝第二板(42)突出的第一突片部(412),第一突片部(412)与第二板(42)通过焊接而固定在一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