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4083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41610.X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B22F9/10 , B33Y40/0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3/10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道离心转盘及其设计方法和粉末制备系统,涉及金属增材制造技术领域。该多孔道离心转盘包括转盘本体,转盘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用于承接熔体并通过旋转加快熔体的流动速度;第二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圈孔道结构;孔道结构包围第一区域且包括沿第一区域周向方向间隔环布的多个晶格,相邻两个晶格之间构成用于供熔体通过的孔道;第二区域用于在随转盘本体旋转时通过晶格搅动熔体。本发明的多孔道离心转盘解决了由于纳米颗粒的团聚行为而导致复合金属粉末中纳米陶瓷颗粒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达到提高纳米陶瓷颗粒的分布均匀性从而保证粉末成品质量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26001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89449.0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金属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颗粒增强复合金属粉末气雾化设备和雾化喷盘,利用第一喷嘴喷射混合气体,对金属熔体进行破碎的同时,使金属熔体与纳米颗粒混合,从而形成纳米颗粒复合金属液团,其中,通过在第一喷嘴的流道内设置破碎结构对混合气体中的纳米颗粒团聚体进行破碎和对混合气体进行进一步掺混,可以提高纳米颗粒在混合气体中的分布均匀性,进而提高纳米颗粒复合金属液团中的纳米颗粒分布均匀性;最终利用第二喷嘴喷射雾化气体对纳米颗粒复合金属液团进行进一步破碎雾化,得到满足尺寸要求的纳米颗粒增强复合金属粉末;因此,能够在一次性雾化制备过程中实现纳米颗粒均匀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914083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41610.X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B22F9/10 , B33Y40/0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3/10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道离心转盘及其设计方法和粉末制备系统,涉及金属增材制造技术领域。该多孔道离心转盘包括转盘本体,转盘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用于承接熔体并通过旋转加快熔体的流动速度;第二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一圈孔道结构;孔道结构包围第一区域且包括沿第一区域周向方向间隔环布的多个晶格,相邻两个晶格之间构成用于供熔体通过的孔道;第二区域用于在随转盘本体旋转时通过晶格搅动熔体。本发明的多孔道离心转盘解决了由于纳米颗粒的团聚行为而导致复合金属粉末中纳米陶瓷颗粒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达到提高纳米陶瓷颗粒的分布均匀性从而保证粉末成品质量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90521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90760.5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B22F1/12 , B22F1/142 , B22F9/14 , B22F9/04 , B22F10/28 , B22F10/34 , C22C21/00 , C22C21/06 , C22C32/00 , C22C1/05 , C22C1/059 , B33Y70/10 , B33Y10/00 , B33Y80/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铝基复合粉末及其制备方法、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铝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铝基复合粉末制备方法,包括:对铝基原料与部分的陶瓷纳米颗粒进行机械混粉,得到第一复合粉末;对第一复合粉末进行等离子球化处理,得到第二复合粉末;对第二复合粉末进行热处理,得到第三复合粉末;在陶瓷纳米颗粒的当前加入总量小于其目标加入总量的情况下,将第三复合粉末作为铝基原料,并返回执行对铝基原料与部分的陶瓷纳米颗粒进行机械混粉的步骤,直至陶瓷纳米颗粒的当前加入总量等于其目标加入总量,将第三复合粉末确定为铝基复合粉末。本申请解决了铝基复合粉末制备过程中纳米颗粒容易团聚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4044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58330.4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惰性气体加热气雾化设备,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通过设置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使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与雾化器连接,由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提供高温的等离子体射流对雾化气体进行直接加热,可有效地将雾化气体温度提高到预设要求,可以有效提高雾化效果,提高粉末的球形度,并且降低卫星粉比率,雾化气体温度的提高进一步提升雾化气体的速度,有利于提高雾化效率,由于雾化气体的温度调控精度和稳定性较好,所以雾化效果的稳定性也更好,最终由雾化器将雾化气体喷出形成超音速雾化气流,从而雾化金属熔液。
-
公开(公告)号:CN117840442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58349.9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成膜旋流扩散气雾化设备,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通过设置上导流部,能够使导流嘴流出的金属熔体形成金属熔体液膜,有利于提高导流嘴流出金属熔体流量的稳定性,以及提高金属熔体预成膜过程的稳定性,超音速雾化气流控制的回流区的气流由下导流部引导流向上导流部的边缘位置以冲击金属熔体液膜,增强了金属熔体液膜的扰动,有效提高雾化效果,由旋流喷盘喷出的旋流使超音速雾化气流交汇区下方的气液混合射流进行径向扩散,以降低气液混合射流在单位空间内雾化形成熔滴或粉末的数量密度,降低不同尺寸熔滴和粉末之间碰撞、融合以及黏连的机率,从而降低卫星粉比率,有利于提升预成膜旋流扩散气雾化设备的雾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38096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690842.X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B22F9/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金属粉末气雾化装置,通过在第一环形喷嘴的内侧上方设置第二环形喷嘴,并且在第二环形喷嘴的上方设置有旋流发生器,由旋流发生器生成旋转射流从第二环形喷嘴喷出,由于旋转射流可以形成发散的射流,发散的旋转射流可以对第一气体射流进行补气,从而可以抑制第一气体射流形成的高强度回流区,同时在导流嘴下方,产生由旋转射流控制的低强度回流区,从而有利于金属熔体从导流嘴中顺利流出,而且旋转射流的流速比第一气体射流的流速小,所以由旋转射流形成的回流区的气压和速度的波动相对由第一气体射流直接形成的回流区更小,从而保证导流嘴出口处熔体流量的稳定,有效保证第一气体射流的雾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58931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257296.X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IPC: B22F9/0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熔液流量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铝合金熔液流量控制装置的导流管采用多段设置,在稳定段的上端连接内径较大的引导段,可降低铝合金熔液流动难度,而稳定段采用等内径结构,可形成稳定的铝合金熔液射流,在稳定段出口处设置喇叭口段,可以避免因金属射流卷吸作用导致周围低温惰性保护气体强烈冷却金属射流,有利于使出射后的金属射流保持过热度,改善雾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07004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653379.0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金属雾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金属雾化的中间包自动升降机构,其包括安装套,转动套、升降套以及驱动组件,其中安装套固定于雾化室内,安装套的轴线呈竖向设置,转动套转动设置于安装套的外周侧,升降套竖向滑移设置于安装套的内周侧,中间包设置于升降套上,升降套上设置有导向部,转动套内周侧倾斜设置有与导向部相适配的导向槽,导向部滑移设置于导向槽中,安装套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升降套转动的限位部,驱动组件设置于雾化室上用于驱动转动套绕转动套自身的轴线转动,本申请具有整体结构新颖巧妙,且操作起来简便快捷,有利于保证雾化效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19416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63820.8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季华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铝合金熔液流量控制方法及雾化装置,该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导流管的第一总流量和目标总流量;若所述第一总流量和所述目标总流量的偏差过大,则根据所述第一总流量计算所述导流管的第一等效损失系数;根据所述第一等效损失系数在等效损失系数模数库进行数据匹配,以获取有效第二等效损失系数;根据所述有效第二等效损失系数计算可使所述导流管的总流量等于所述目标总流量的所述中间包的目标气压;根据所述目标气压调节所述中间包的气压;从而保证雾化效率的稳定,此外,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支路段的并联支路结构降低导流管完全堵塞的风险,保证生产效率的稳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