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79772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94715.4
申请日:2022-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用户关联的5G基站自寻优休眠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建立包括5G基站功耗模型和信道模型的异构蜂窝网络系统模型,利用异构蜂窝网络系统模型构建5G基站经济优化模型,并将其转化为基站能耗最小化模型;然后根据5G基站经济优化模型,建立利用小基站资源且保证用户服务质量的基站‑用户初始全连接网络,得到基站‑用户关联信息,完成超容小基站的判断及其服务用户的转移和关联;进而基于基站‑用户初始全连接网络和基站‑用户关联信息,采用基站自寻优变阈值休眠方法自寻最佳休眠阈值百分比,休眠轻载/空载小基站并合理转移休眠小基站服务的用户,完成基站‑用户最终匹配连接,得到最终基站部署情况。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
公开(公告)号:CN11444479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0086455.4
申请日:2022-01-25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30/20 , G06Q30/0201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ADMM的计及碳减排的社区能源互联网双层分布式互动优化方法,将碳排放权及光伏减排CCER均纳入到优化中,并提出基于供需侧热电耦合的综合需求响应方法,促进新能源消纳及节能减排。建立基于光伏减排CCER、综合需求响应及热电共享的智能楼宇集群能量共享模型,提高新能源消纳率及系统能效。综合考虑智能楼宇集群内部互动优化及ESP与运营商互动优化,提出了基于ADMM的社区能源互联网双层分布式互动优化方法,实现多能互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降低碳排放量,并引导用户的低碳行为。提出的分布式算法保护了各主体的隐私安全。本发明为社区能源互联网的运行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消纳率更高、能效更高、碳排放更低、安全性更高的优化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54019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487258.4
申请日:2023-11-09
IPC: G06F18/2135 , G06F18/24 , G06F18/214 , G06F17/12 , G06F17/16 , G06F17/18 , G06N3/006 , G06N20/10
Abstract: 电动汽车接入下配电‑交通耦合网络故障预警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仿真获取电动汽车接入前提下,配电‑交通耦合网络运行中指定工作点的状态变量集合及对应的安全等级集合;通过核主成分分析,提取配电‑交通耦合网络运行中指定工作点状态变量的特征向量;通过非线性降维处理线性不可分的特征向量集合;构建改进麻雀搜索算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安全性回归预测模型,将配电‑交通耦合网络运行中指定工作点的状态变量集合作为安全性回归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通过分析最优超平面得到配电‑交通耦合网络运行中指定工作点的安全等级分类。本发明更适用于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的运行场景,提供更精准的运行安全事故预警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543713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1910798712.5
申请日:2019-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用户舒适度与建筑蓄热的热泵‑地暖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建筑能源系统构建HPFHS模型和建筑热负荷模型;构建由物理层、用户层和控制层组成的室温的滚动优化控制架构;控制层的滚动优化控制选取预测时域内系统运行费用与温度惩罚之和最小为系统优化调度目标;在控制层基于所构建的建筑能源系统模型,满足约束的前提下,对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以确定最优Tset;最优Tset由控制层上传到用户层,并最终下发到物理层执行;物理层执行Tset后,进行控制层数据更新。反复滚动即可求得所有时刻Tset以及对应的物理层执行结果。本发明以室温设定值为控制变量,便于用户动态自主调节,对用户而言更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58088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91705.0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热‑碳共享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低碳优化方法,将广义需求响应纳入综合能源系统优化中,包含微网间电能、热能、碳排放权共享、可削减/增加电、热负荷、电、热储能的联合优化、用能特性、光伏CCER调节。在微网中配置电、热储能,结合各微网的电‑热‑碳共享及电、热需求响应,促进新能源消纳。基于对偶理论及拉格朗日乘子法,提出分布式优化模型,各微网之间实现灵活互动并完成电‑热‑碳共享。各微网交互的信息仅限于期望电量、热量、碳量及拉格朗日乘子,保护了各微网隐私。本发明为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提供了低碳优化方法,将单一的电力共享模式拓展为电‑热‑碳协同共享模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并降低系统碳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45746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140555.1
申请日:2020-03-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停电不停暖的蓄热式电采暖优化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蓄热水箱中部分热量用于满足停电时段热负荷需求而不参与日常供热,获取停电时段最小供暖负荷计算模型;基于最小供暖负荷计算模型构建蓄热式电采暖优化调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当出现故障停电时,由计算得出的停电时段最小供暖负荷继续满足房屋热负荷需求;从停电故障发生时刻起,维持用户设定时长的房屋热负荷需求,保持室内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543713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798712.5
申请日:2019-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用户舒适度与建筑蓄热的热泵-地暖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建筑能源系统构建HPFHS模型和建筑热负荷模型;构建由物理层、用户层和控制层组成的室温的滚动优化控制架构;控制层的滚动优化控制选取预测时域内系统运行费用与温度惩罚之和最小为系统优化调度目标;在控制层基于所构建的建筑能源系统模型,满足约束的前提下,对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以确定最优Tset;最优Tset由控制层上传到用户层,并最终下发到物理层执行;物理层执行Tset后,进行控制层数据更新。反复滚动即可求得所有时刻Tset以及对应的物理层执行结果。本发明以室温设定值为控制变量,便于用户动态自主调节,对用户而言更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72677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86117.4
申请日:2025-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面向离网光伏消纳的CO2电解负荷灵活控制方法及装置,应用于电解系统中,电解系统包括光伏发电设备、电解设备以及储能设备,光伏发电设备、电解设备以及储能设备均接入直流母线,电解设备为二氧化碳电解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时刻到未来时段的光照变化数据,基于光照变化数据和当前时刻光伏发电设备的发电功率,确定光伏发电设备在未来时段的预计发电功率;基于预计发电功率确定储能设备在未来时段的运行状态数据;基于预计发电功率和运行状态数据确定电解设备在未来时段的二氧化碳流量。本发明可以实现根据光伏发电的波动性灵活调整电解负荷,提高面向离网光伏消纳的CO2电解设备对波动性太阳能电源的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94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20178.9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0 , G06N7/01
Abstract: 基于超级充电行为的多类型充电设施选址定容方法及装置,该方法根据居民的出行时空信息,构建居民出行链模型,获取电动汽车出行行为数据;根据获取的电动汽车出行行为数据,构建多类型充电需求预测模型,获取电动车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根据P‑中心理论,构建充电站空间选址模型,获得充电站的最优位置分布;根据电动车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及充电站的最优位置分布,构建充电站内多类型充电桩的容量配置模型,对充电站内部多类型充电桩进行优化配置,完成多类型充电设施的选址定容。本发明通过科学的规划与优化配置,满足用户慢充、快充、超快充的多样化充电需求,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降低里程焦虑,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4679772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394715.4
申请日:2022-04-15
IPC: H04W52/02 , H04W24/02 , H04W24/06 , H04W28/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用户关联的5G基站自寻优休眠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建立包括5G基站功耗模型和信道模型的异构蜂窝网络系统模型,利用异构蜂窝网络系统模型构建5G基站经济优化模型,并将其转化为基站能耗最小化模型;然后根据5G基站经济优化模型,建立利用小基站资源且保证用户服务质量的基站‑用户初始全连接网络,得到基站‑用户关联信息,完成超容小基站的判断及其服务用户的转移和关联;进而基于基站‑用户初始全连接网络和基站‑用户关联信息,采用基站自寻优变阈值休眠方法自寻最佳休眠阈值百分比,休眠轻载/空载小基站并合理转移休眠小基站服务的用户,完成基站‑用户最终匹配连接,得到最终基站部署情况。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