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寡糖修饰的白桦脂酸药物运输体系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4367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569071.9

    申请日:2020-06-19

    Inventor: 杨鑫 程建军 刘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寡糖修饰的白桦脂酸药物运输体系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在活性壳寡糖的基础上修饰白桦脂酸,制备两亲性的活性单元分子,一方面可以联合壳寡糖及白桦脂酸的抗癌活性,实现安全、高效地协同增强抗癌目的;另一方面借助分子的两亲性,可以以胶束或者自组装的形式实现药物运输的目的。作为载药体系,一方面可以运载传统化疗药物实现多重化疗目的,增强抗癌疗效;另一方面可以运载光敏剂,从而在实现安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光疗等起到三重协同增强抗癌疗效目的,有望克服并解决临床癌症治疗。

    一种活性天然产物纳米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02719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060707.7

    申请日:2020-01-19

    Inventor: 杨鑫 王嘉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天然产物纳米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纳米载药系统以活性天然产物熊果酸或齐墩果酸作为药物载体,药物载体与疏水性药物的质量比为1~20:1,疏水性药物为紫杉醇及其紫杉烷类药物、姜黄素、喜树碱中的一种。本发明的纳米载药系统首次将天然活性小分子熊果酸或齐墩果酸不经过任何修饰直接用于制备纳米载体,并成功装载疏水性药物形成纳米载药颗粒;载体可以与抗癌药物通过将细胞阻滞在不同细胞周期,或通过不同机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同一细胞周期,起到协同抗肿瘤效果,提高肿瘤抑制率;载体可以通过抗氧化途径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组织损伤;而且纳米载药系统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系统安全性。

    分离单糖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13536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10058721.3

    申请日:2013-02-25

    Abstract: 分离单糖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分离单糖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它要解决现有的分离单糖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单糖的吸附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方法如下:一、硅胶表面预处理;二、硅胶的硅烷化;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本发明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依次为85.5mg/g、78.75mg/g和45.45mg/g左右,比现有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别提高了2.8~3.4倍、2.6~2.9倍和2.2~4.5倍,吸附效率高,且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简化了单糖分子的分离提取过程,降低应用成本,应用于单糖的分离和提纯。

    一种红松松塔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03547C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710072149.0

    申请日:2007-04-29

    Abstract: 一种红松松塔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它涉及一种松塔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对红松松塔及其成分进行了研究。红松松塔提取物的分子式为C20H30O5,分子量为350。红松松塔提取物用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红松松塔提取物按以下步骤提取:(一)红松松塔颗粒用乙醇回流提取;(二)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三)层析;(四)洗脱;(五)洗脱物干柱层析;(六)洗脱液旋转蒸发后剩下的干物质用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洗脱液经旋转蒸发,即得到所述的红松松塔提取物。本发明中的红松松塔提取物为新化合物,被命名为红松二萜酸A。红松二萜酸A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细胞毒活性。本发明红松松塔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简单,每千克红松松塔可获得红松二萜酸A1.67~1.84mg,纯度高达97%以上。

    一种水溶性生物碱与萜类化合物共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6693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54516.9

    申请日:2024-06-12

    Inventor: 杨鑫 付诗瑶

    Abstract: 一种水溶性生物碱与萜类化合物共组装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领域。本发明通过共组装策略,制备了具有全新形貌特征和多种生物活性的纯天然共组装纳米传输体系‑水溶性生物碱与萜类化合物共组装纳米粒,并使得具有良好生物活性但不能用于药物传输的NSMs化合物得以应用。将萜类化合物溶于有机相中,苦参碱及槐果碱溶于水中。将有机相溶液加入到水相中,经过搅拌,离心,得到水溶性生物碱与萜类化合物共组装纳米粒。本发明用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制备水溶性生物碱与萜类化合物共组装纳米粒,减少了毒副作用,并提高了载药量。因此,在本发明中构建了一个无载体、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低成本纳米自组装。

    一种利用天然小分子共同组装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669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754514.X

    申请日:2024-06-12

    Inventor: 杨鑫 付诗瑶

    Abstract: 一种利用天然小分子共同组装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领域。本发明通过共组装策略,制备了具有全新形貌特征和多种生物活性的纯天然共组装纳米传输体系‑生物碱与萜类化合物共组装纳米粒,并使得具有良好生物活性但不能用于药物传输的NSMs化合物得以应用,并作为姜黄素的新型给药系统。将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胡椒碱和姜黄素溶于有机相中。将有机相溶液加入到水相中,经过搅拌,离心,得到胡椒碱与齐墩果酸负载姜黄素共组装纳米粒(OPC NPs)。本发明用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制备共组装纳米粒,减少了毒副作用,并提高了载药量。本发明将为超分子自传递系统的发现和优化提供参考,从而为寻找最佳的未经修饰的纳米药物组合提供机会。

    一种活性天然小分子介导的共组装光敏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43664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010414305.2

    申请日:2020-05-15

    Abstract: 一种活性天然小分子介导的共组装光敏药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材料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天然小分子作为医药载药量低、水溶性差以及缺乏合适的药物运输形貌尺寸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如下:一、分别配制NSMs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和Ce6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二、将NSMs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和Ce6的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到NaOH的二次蒸馏水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超声反应,反应完成后离心处理,得到NSMs‑Ce6NPs,即活性天然小分子介导的共组装光敏药物。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共组装,实现天然小分子产物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能性,克服其作为载药体系的缺陷;同时实现安全、高效、协同的化疗‑光动力治疗联合抗癌的目的。

    一种萜类小分子组装的氧化还原响应光敏药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58043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010496822.9

    申请日:2020-06-03

    Abstract: 一种萜类小分子组装的氧化还原响应光敏药物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材料领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萜类小分子组装的氧化还原响应光敏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以天然萜类小分子和二硫代羧酸作为反应物,通过酯缩合反应脱水生成氧化还原功能基二硫修饰的天然萜类小分子;步骤二:将氧化还原功能基二硫修饰的天然萜类小分子和Ce6采用超声共沉淀法制备得到萜类小分子组装的氧化还原响应光敏药物。本发明采用简单的共组装方式,制备了新型天然萜类小分子介导的无载体纳米复合光敏药物,不仅消除了纳米载体的潜在安全性和抗癌惰性问题,同时降低药物因突释所导致的潜在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有望实现安全的协同光化联合抗肿瘤治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