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数水平集与调频激光的火焰多参数瞬态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8073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0042027.1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基于参数水平集与调频激光的火焰多参数瞬态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高温火焰燃烧诊断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传统激光层析吸收技术在多参量重建过程中存在时空分辨率低、重构结果存在尖刺噪声和无法捕获火焰拓扑结构等问题。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将主动调频激光照射到火焰上,由探测器阵列获取高温火焰多角度的辐射衰减信息,利用基于水平集方法获得的后验拓扑结构和先验平滑信息来改善稀疏数据下逆问题的不适定性,并通过主动调频激光的多角度投影信息及参数化水平集方法的重建策略,能获得清晰的高温火焰拓扑形状,实现多光谱辐射特性参数、温度场及物种浓度瞬时测量。主要用于火焰的多参数瞬态测量。

    一种基于自由基辐射发光技术的火焰诊断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9401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98600.4

    申请日:2024-03-15

    Abstract: 一种基于自由基辐射发光技术的火焰诊断系统及方法,属于超快光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火焰诊断方法存在监测环境要求严格,诊断效果差的问题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火焰燃烧模块用于产生待诊断火焰;自由基激发模块对火焰中的自由基进行激发,产生自由基辐射发光区域;采用双光梳系统模块产生两个光梳;将所述光梳耦合进光纤中再分进多束发射光纤,定时移动多束发射光纤沿所述火焰内的自由基辐射发光区域旋转;接收经过火焰的信号,获取实时光谱信号,采用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分析光谱信号中的自由基浓度和特性的信息,利用迭代重建算法计算温度和气体分子浓度的三维分布信息,对火焰进行诊断。本发明适用于火焰诊断。

    一种测量腔体内辐射和对流热流密度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7500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19446.1

    申请日:2024-04-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腔体内辐射和对流热流密度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蓝宝石玻璃窗口、密封圈、吸热体、热电偶丝、内套、冷却水进水管、外套以及冷却水出水管。该测量装置通过改变吸热体与蓝宝石玻璃窗口之间的距离实现了总热流密度和辐射热流密度的单独测量,进而可计算出对流热流密度。热流密度的大小通过热平衡状态下吸热体上下表面的电势差插值计算得到。该装置具有方便快捷、结构简单以及外形尺寸较小等优点。

    一种基于等离激元纳米结构的纳米颗粒捕获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23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07194.4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颗粒捕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等离激元纳米结构的纳米颗粒捕获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中捕获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纳米砖结构的吸收截面,获得双纳米砖结构所在微流体室中待检测流体的温度场和流场,以及入射激光经双纳米砖结构散射后的电磁场分布情况;步骤2、计算纳米颗粒受到的光学力和斯托克斯阻力,进而计算出纳米颗粒所受合力;步骤3、通过纳米颗粒所受合力计算捕获效率,确定最优的纳米颗粒捕获参数。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实现这种方法的装置。通过上述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纳米颗粒捕获操作复杂、设备昂贵、捕获纳米颗粒种类单一、捕获效率低,以及因需要高功率激光器导致目标颗粒产生热损伤等问题。

    碳黑团聚体一次粒径分布和热适应系数同时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96436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010800438.3

    申请日:2020-08-11

    Abstract: 碳黑团聚体一次粒径分布和热适应系数同时测量方法及装置,属于非侵入式原位测量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基于激光诱导炽光的粒径分布测量对先验热适应系数不确定度敏感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方法需测量常温气体环境中碳黑团聚体由低通量激光激发的归一化激光诱导炽光实验信号,由简化激光诱导炽光模型生成相应的预测信号,构建的反问题基于预测信号相对实验信号的相对误差,通过协方差矩阵适应进化策略算法求解该反问题,从而同时得到碳黑团聚体一次粒径分布和热适应系数。本发明适用于非高温环境下团聚颗粒系的一次粒径分布和热适应系数同时测量。

    一种基于热光伏系统的燃烧器余热回收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1818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0805675.8

    申请日:2022-07-08

    Abstract: 一种基于热光伏系统的燃烧器余热回收发电装置,涉及燃烧器余热回收领域,为了解决如何在保持室内温度处一个恒定的、舒适的温度下还可以将多余的能源进行回收利用的问题;本发明中的燃烧器进风通道为一环形腔体结构,燃烧器进风通道套在燃烧器的外面并与燃烧器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安装腔;N组热光伏余热回收机构设置在环形安装腔内;每组热光伏余热回收机构包括弧形辐射器、弧形滤波器和弧形光伏电池板,弧形辐射器贴合燃烧器的外壁进行固装,弧形滤波器贴合辐射器的外壁进行固装;弧形光伏电池板正对弧形滤波器设置,并通过可旋转调节机构进行移动;蓄电池与N组热光伏余热回收机构中的弧形光伏电池板连接。本发明用于燃烧器的余热回收。

    一种结合近场热光伏系统的多效空间电源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343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63488.5

    申请日:2022-07-21

    Abstract: 一种结合近场热光伏系统的多效空间电源装置及方法,属于近场热光伏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航天器的空间电源主要依赖于太阳能电池,但其受控于太阳的距离,使其无法继续为航天器供电,采用空间核电源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何提升空间核电源转换效率是研究的关键,本发明包括核反应堆、斯特林热电转换机构、近场热光伏机构、换热机构和辐射散热器;换热机构包括多根第一换热管和多根第二换热管,核反应堆与斯特林热电转换机构之间通过多根第一换热管进行换热,近场热光伏机构设置在辐射散热器内,斯特林热电转换机构的冷端与近场热光伏机构之间通过多根第二换热管进行换热,第二换热管的余热通过辐射散热器进行散热。本发明主要用于为航天器供电。

    一种印刷板式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及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499307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92203.1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一种印刷板式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及微通道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方法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流程,对于不同应用场景和换热需求常常采用定制化的设计,经过大量的仿真分析、结构改进从而获得性能相对较好换热器结构,此类换热器的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复杂的设计流程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的试错成本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刷板式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并通过此方法设计了一套微通道换热器,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和换热需求的换热器的设计,简化了设计流程,避免了定制化的换热器在设计过程中反复选型付出的试错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计效率。本发明主要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与利用换热器换热。

    一种适用于高粘油类工质的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499307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92163.0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高粘油类工质的微通道换热器,属于微通道换热器领域。为了解决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无法满足高粘油类工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换热量需求的问题。本发明中的热芯板和冷芯板纵向设置并形成热流换热通道与冷流换热通道;热芯板的四个顶角处开有圆形开口一,冷芯板的四个顶角处开有圆形开口二,上盖板的四个顶角处开有圆形开口三,圆形开口三、圆形开口一与圆形开口二一一对应设置并堆叠成四个通道,热流换热通道的两端与处于其中一对对角处的两个通道分别相通,冷流换热通道的两端与处于另一对对角处的两个通道分别相通;所述四个连接接头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上盖板的四个圆形开口三上并与四个通道相通。本发明主要用于油类工质的换热。

    一种无需储存的24小时光伏-热电耦合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2602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90036.2

    申请日:2022-03-22

    Abstract: 一种无需储存的24小时光伏‑热电耦合发电系统,属于能源技术领域。包括外层玻璃盖板、光伏组件、辐射制冷器、热电组件及散热装置;外层玻璃盖板、光伏组件、辐射制冷器、热电组件及散热装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其中辐射制冷器直接设置光伏组件下方;热电组件设置辐射制冷器的下方,散热装置贴在热电组件的下方;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肋基和针肋两部分,所述的肋基与热电组件平行设置,所述针肋与肋基连接,并插在土壤中。适用于全天候24小时无需储存电能的光伏‑热电耦合发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