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通量环境变量培养箱、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7204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10248.1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环境变量培养箱、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属于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高通量环境变量培养箱,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呈线性阵列地设置有若干个骨架,骨架上沿着骨架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放置培养管的放置孔,骨架之间、骨架与壳体之间均设置有隔热垫,每个骨架内部均独立设置有对培养管进行加热的加热结构,壳体底部的底座上设置有灯带,灯带位于放置孔的正下方,灯带与骨架垂直设置。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高通量环境变量培养箱、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培养箱模拟环境变量单一、不能实现交叉环境变量培养的问题,具有移液安全方便、操作方便的优点。

    外源渗透调节分子辅助微藻抗盐胁迫适应性进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425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73906.7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藻育种技术领域,并公开了外源渗透调节分子辅助微藻抗盐胁迫适应性进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微藻作为初始育种材料;准备含有低浓度外源渗透调节剂分子的培养基;将微藻接种至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逐步增加盐胁迫压力,促进微藻的适应性进化;筛选耐盐性藻种;通过多次传代和筛选,获得纯度高、耐盐性强的微藻新品种。本发明采用上述的外源渗透调节分子辅助微藻抗盐胁迫适应性进化的方法,通过外源渗透调节分子的辅助,进行微藻抗盐胁迫适应性进化育种,显著提高了微藻的耐盐性,同时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育种效率,为耐盐新品种微藻的开发奠定基础。

    两级水热液化污泥及生物质制备高值生物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074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38077.5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级水热液化污泥及生物质制备高值生物油的方法,属于固体废物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将污泥调节至设定的固液比;140~220℃低温水热预处理污泥制得固体泥渣,实现污泥预脱氧脱氮;275~350℃高温水热共液化处理固体产物与生物质的混合物,生物质选取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得的液体产物经萃取分离后得到油相,即为高值生物油。基于污泥氧氮含量高、灰分含量高以及水分含量高等问题,结合秸秆低灰分、低含水率但处理难等特点,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水热预处理耦合高温共液化的方法协同处理污泥与生物质,获得高品质高产率的生物油产品,实现污泥与生物质的绿色高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一种生物质转化为烃类化合物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19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620435.0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生物质转化为烃类化合物的催化剂制备方法以生物质为载体原料,与金属化合物混合后置于真空马弗炉煅烧1~3h,制得金属负载生物炭用作生物质转化为烃类化合物催化剂,其中金属的量为干燥生物质粉末的5wt.%~20wt.%。本发明制得的金属粒径在10~40 nm,并均匀负载于生物质炭,孔隙丰富,活性基团易暴露,比表面积为290~341m2/g,催化效率高,可有效地对生物质进行脱氧脱氮从而转化为烃类化合物,生物质油品中烃类化合物含量高达83%,品质高,工艺简便,操作安全,成本低,能加快生物能源的商业化应用的步伐。

    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2841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1066819.X

    申请日:2020-10-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及装置,所述工艺具体包括水热水相废水稀释、接种真菌培养、微藻采收、藻菌生物质水热产能、净化水回用和循环产能步骤,形成半封闭循环模式的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所述装置由真菌和微藻生物反应器、过滤器、水热反应釜、储气瓶、储碳瓶、储油瓶、混合气室、光源和CO2气罐等构成。本发明首次提出丝状真菌与微藻联合回收水热水相废水营养元素并回用水资源的方法,建立一种基于水热工艺的生物质半封闭循环产能装置,集生物质转化、水热水相废水处理、水资源回收、微藻培养、藻菌采收为一体,减少了整个产能工艺成本,特别减少了微藻培养和藻菌采收的投入,为生物质精炼系统工业化应用提出了新思路。

    一种微藻生物空气净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69442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339454.5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密闭空间(如汽车、高铁、潜艇和航天器等)的微藻生物空气净化装置。该装置由过滤网、光源、氧化吸附层和微藻生物内芯构成;气体经过滤网去除灰尘、毛发等大颗粒污染物后,再经光源作用于氧化吸附层杀菌去除甲醛,最后经微藻生物内芯将CO2固定并释放纯净负离子氧气,同时吸附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污染物(PM2.5)并增加空气湿度。所述装置安装于空间内具有空气循环更新功能的空调或新风系统上,不仅满足空间内空气净化,同时可以提供纯净负离子氧气。在更新空气的同时因借助空间内已有通风系统作为动力,实现绿色环保、空气循环彻底,结构稍加改进后可用于汽车、公交车、高铁、写字楼等空间内的空调中,应用前景广泛。

    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2246705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22211475.9

    申请日:2020-10-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装置,所述工艺装置具体由真菌和微藻生物反应器、过滤器、水热反应釜、储气瓶、储碳瓶、储油瓶、混合气室、光源和CO2气罐等构成,形成半封闭循环模式的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装置。本实用新型工艺装置首次实现真菌和微藻分段培养模式处理水热水相废水,回收营养元素,培养并收获藻菌生物质,实现水热水相废水资源化利用,降低生物质培养成本;能实现真菌协同微藻采收,降低微藻采收的能源消耗;结构新颖,生物质水热产能闭合装置集生物质转化、水热水相废水处理、水资源回收、微生物培养、生物质采收为一体,运行成本低,为生物质精炼系统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种新工艺装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