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6694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18753.6
申请日:2017-02-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61/126 , C08G61/122 , C08G61/124 , C08G2261/124 , C08G2261/1412 , C08G2261/18 , C08G2261/3142 , C08G2261/3241 , C08G2261/3243 , C08G2261/411 , C08G2261/52 , C08G2261/5242 , C08G2261/95 , H01L51/0043 , H01L51/5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芳杂环并‑2‑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共轭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Suzuki聚合反应得到所述的基于芳杂环并‑2‑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共轭聚合物。本发明基于芳杂环并‑2‑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共轭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采用常见有机溶剂溶解后,再通过旋涂、喷墨打印或印刷成膜,制备得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基于该聚合物的发光层用于制备发光器件时不用退火处理,使得制备工艺更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596812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02829.9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519/00 , C07F9/6561 , H01L51/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Y02P70/521 , C07D519/00 , C07F9/6561 , H01L51/0052 , H01L51/0072 , H01L51/0074 , H01L51/4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含联吡啶/菲啰啉鎓盐的水/醇溶性共轭小分子及其制备方法与作为阴极界面修饰层,在正置、倒置和叠层光伏器件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含联吡啶/菲啰啉鎓盐的水/醇溶性共轭小分子作为光伏电池的阴极界面修饰层时,可在光吸收活性层与阴极之间形成界面偶极作用,降低阴极有效功函数等功效,从而促进电子的传输和抽取。本发明的共轭小分子可溶解于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水等极性溶剂中,因此在构筑多层器件时,电子传输层与活性层之间不会发生界面互混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5355791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737282.8
申请日:2015-11-0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H01L51/44 , H01L51/0001 , H01L51/0035 , H01L51/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醇溶型非共轭聚合物界面材料及其有机太阳电池器件与制备方法,属于有机/高分子光伏技术领域,具体为聚乙烯吡啶及其衍生物作为阴极界面修饰层应用在有机/高分子太阳电池中。将具有水/醇溶性的聚乙烯吡啶及其衍生物通过溶液加工的方法制作在正置或者倒置型有机/高分子光伏器件的活性层和阴极之间,从而达到提高有机/高分子太阳电池填充因子、开路电压和能量转换效率的目的。基于聚乙烯吡啶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可以获得高光伏性能的有机/高分子太阳电池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06143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37313.5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487/04 , C07D519/00 , C08G6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87/04 , C07D519/00 , C08G61/121 , C08G61/126 , C08G2261/12 , C08G2261/18 , C08G2261/3241 , C08G2261/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类含吡咯并吡咯烷酮单元的单体及其合成方法与聚合物。其合成特点是:首先金属催化偶联合成CN-Ar1-Ar2型中间体,然后进行关环反应,合成吡咯并吡咯烷酮单体。通过Stille、Suzuki等聚合方法,构造出新型“给体-受体”型共轭聚合物。吡咯并吡咯烷酮单元具有较好的平面性和高电负性等特性,将与其相连的芳环上的碳原子用氮原子取代,相对于氮原子的取代位远离中心的吡咯并吡咯烷酮单元制备的共轭聚合物,采用氮原子的取代位远离中心的吡咯并吡咯烷酮单元制备的共轭聚合物具有不同的吸收、电化学及分子间堆积等相互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017302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200636.5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F7/08 , C07D495/04 , C07F7/22 , C07F9/6568 , C07D495/14 , C07D517/14 , C07F5/02 , C07F7/30 , C09K11/06 , H01L5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双(S,S-二氧-二苯并噻吩)并五元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双S,S-二氧二苯并噻吩并五元环中双砜基的存在更加有利于提高分子的电子亲和势。在五元环上引入烷基链可以显著改善单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化合物的平面共轭性较好,有利于载流子的传输。化合物分子内存在较强的D-A相互作用赋予材料较好的荧光性。双S,S-二氧-二苯并噻吩并五元环化合物通过取代反应、Suzuki偶联、闭环反应和氧化反应等常用有机化学反应合成得到。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适合于溶液加工。在有机发光显示、有机光伏电池以及有机场效应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712674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0910193934.0
申请日:2009-11-1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烷基取代-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聚合物。所述烷基取代-S,S-二氧-二苯并噻吩中强吸电子基团-SO2-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分子的电子亲和势,烷基的引入大大改善了单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烷基取代-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体通过Suzuki、Stille、Yamamoto聚合反应可获得均聚物或共聚物。该系列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适合于溶液加工,并且在有机平板显示、光伏电池以及有机场效应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724283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698966.2
申请日:2013-12-1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241/36 , C07D471/04 , C07D409/14 , C08G61/12 , C09K11/06 , H01L51/00 , H01L51/46 , H01L51/54 , H01L5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 Y02P70/521 , C07D241/38 , C07D409/14 , C07D471/04 , C08G61/122 , C08G61/126 , C08G2261/3223 , C08G2261/3241 , C08G2261/3243 , C08G2261/91 , H01L51/0035 , H01L51/0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2,7-烷基取代菲并[9,10-b]吡嗪衍生物单体及其制备方法与聚合物。所述的2,7-烷基取代菲并[9,10-b]吡嗪衍生物单元具有大π共轭刚性平面和较强的电子亲和势。2,7-烷基的引入在提高该类单体或相关聚合物的分子量、溶解性、可加工或自组装等方面的性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7-烷基取代菲并[9,10-b]吡嗪衍生物单体的合成通过菲醌的溴化、还原、羟基保护、2,7-烷基化、发烟硝酸氧化脱保护和关环等步骤,合成纯化容易,原料价格低廉,有利于大量生产。2,7-烷基取代菲并[9,10-b]吡嗪衍生物单体通过Suzuki、Stille或Yamamoto聚合反应可获得均聚物或共聚物。该系列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适合于溶液加工,在有机平板显示、光伏电池以及有机场效应晶体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
公开(公告)号:CN1529535A
公开(公告)日:2004-09-15
申请号:CN03146959.0
申请日:2003-09-2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窄发射光谱带电致发光显示的高分子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薄膜由透明衬底、透明电极、空穴传输层、共混发光薄膜层或多层高分子薄膜和金属电极薄膜依次层叠构成;本发明通过改变发光高分子链间耦合以及调控电子和空穴载流子传输过程,利用宽禁带高分子发光材料的激发能容易向窄禁带高分子发光材料进行分子间能量转移机制实现窄化高分子发光光谱;这种薄膜具有超薄、稳定、发光色度饱和、技术方法简单、成本低的效果和优点,可用于实现高分子彩色显示屏的制作。
-
公开(公告)号:CN106893578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710030943.2
申请日:2017-01-1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9K11/06 , C07D333/50 , C07D409/14 , H01L51/54 , H01L5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7‑萘并硫氧芴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以3,7‑萘并硫氧芴单元为核,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将给体单元连接在3,7‑萘并硫氧芴单元上,得到所述基于3,7‑萘并硫氧芴单元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本发明的基于3,7‑萘并硫氧芴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较好的溶解性,溶解于有机溶剂后,通过旋涂、喷墨打印或印刷成膜,制备得到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本发明的基于3,7‑萘并硫氧芴的双极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同时含有电子传输单元和空穴传输单元,有利于材料的器件效率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