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6907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10085544.5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新瑞达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6B3/48 , E06B7/23 , E05D15/26 , E05F15/6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折叠门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平铺式折叠门系统,其特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折叠门本体、传动装置、控速装置、压紧装置、滑动导引装置和支撑转移装置,折叠门本体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实现打开或关闭,控速装置用于控制折叠门本体打开或关闭的速度,压紧装置用于压紧折叠门本体以防止其产生振动,滑动导引装置和支撑转移装置分别用于在折叠门本体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对折叠门本体进行导引和支撑。本发明的平铺式折叠门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性好,采用抗振动的结构形式,既能抵抗高速运动和急停时产生的巨大惯性冲击,又可以保证门体稳定开启长期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08004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271722.3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瀚海智能激光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激光熔覆-机加工进行增减材修复钢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熔覆-机加工增减材运动载体(1)以及设置于其上的运动执行部件(2、2’),运动执行部件(2、2’)为多轴机构,运动执行部件(2、2’)的激光熔覆加工头(26)、机加工头(27)安装于其中的同一轴上,通过移动及旋转调整位置及姿态,进而使激光熔覆加工头(26)对钢轨(40)的不同部位进行激光熔覆加工,再使机加工头(27)对每个熔覆道的不同法向角度进行机械加工。本发明实现了激光熔覆结合机加工一体式的增减材钢轨修复,通用性强,可以适应不同情况磨损钢轨的激光熔覆增材修复及铣削、打磨或磨削等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000637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158726.0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图像识别与处理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激光淬火质量检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工件进行激光淬火,并拍摄激光淬火工件表面形貌的彩色图像;从彩色图像中提取色彩特征值的有序三元数组;根据提取的色彩特征值的有序三元数组计算各区域的面积占比,最后根据各区域的面积总和判断工件的淬火质量。本发明具有简单有效、客观性强、适用面广的优点,适用于工件复杂形貌的激光淬火质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988175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710175088.4
申请日:2017-03-22
Applicant: 武汉新瑞达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领创铁路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IPC: E01B31/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在线式钢轨激光加工车,所述在线式钢轨激光加工车包括激光加工工程车及激光加工小车,所述激光加工工程车连接于所述激光加工小车;所述在线式钢轨激光加工车还包括运送机构,所述运送机构设置在所述激光加工工程车上;所述运送机构通过移动及转动来将所述激光加工小车运入所述激光加工工程车或者自所述激光加工工程车运出并将所述激光加工小车放置于钢轨上。所述在线式钢轨激光加工车采用分离组合的结构方式,不仅可以避免激光加工工程车的车身震动、运动精度低等对激光加工的不利影响,还可以降低耗时,提高效率及灵活性,避免了激光加工小车的蛇形运动,提高了钢轨激光加工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62454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510266008.7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硬度材料表面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通过感应线圈将工件表面加热,并采用超声冲击针同步对其表面进行高频撞击,从而在工件表面形成塑性变形层,改变其应力场分布,消除有害的残余拉应力,引入有益的残余压应力,改善工件的疲劳强度和使用性能;并细化其表面组织结构,形成表面强化。装置主要包括感应电源、感应线圈、红外测温仪和温度控制器、超声发生器、变幅杆及冲击针。本发明适用于各种金属、金属陶瓷、金属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等冷热加工后的表面处理。本发明可高度自动化,效率高;冲击层深大,能显著降低工件表面残余拉应力,并在表面引入压应力以提高其疲劳强度,降低开裂敏感性;能细化工件表面组织,形成表面强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598386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1008253.3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K26/362 , B23K26/08 , B23K26/0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维加工的激光振镜刻蚀头及其重组系统应用,属于先进制造领域中多轴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激光加工领域,其将激光器和高速扫描振镜及连接两者的光学传输元器件集成一体,形成激光刻蚀加工头模块,该激光刻蚀加工头模块在使用时,与外界部件只有电气连接而无光学连接,以此方式提高激光刻蚀加工头模块的集成度,进而增强三维加工系统的柔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三维加工的激光振镜刻蚀头的重组系统应用。本发明装置结构紧凑、装卸方便、使用灵活、并且能实现精密高速三维激光刻蚀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5297008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821048.3
申请日:2015-11-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23C2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运动送粉器,它包括推进轴、筒体、粉斗、滑块和转盘;工作时,所述筒体保持气密性,送入粉斗内的粉末被搅拌杆打散,避免粉末在粉斗中形成拱结构,推进轴底部的螺旋叶轮按照设定的速度反转推送粉末,并通过落粉管进入转盘的粉槽内并逐渐充满粉槽,所述滑块对粉槽内的粉末进行整平,转盘随主传动轴转动,使粉槽内的粉末转动到出粉管的入粉口处时被出粉管吸出,完成送粉过程。通过准确控制转盘和推进轴之间转速比K,使粉末送给量保持均匀。本发明采用螺旋叶轮推进和转盘式抽吸相结合的复合运动送粉方式,特别适用于流动性差或无流动性的粉末,通过上述复合运动方式使得粉末送给量均匀且连续可调。
-
公开(公告)号:CN106987838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282347.3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24/103 , B23K26/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激光熔覆层气孔/夹杂物的激光熔覆装置,其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前方的激光熔覆送粉器以及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激光复合加工头,激光复合加工头包括电极、感应线圈、激光导光筒、磁体、工作磁极Ⅰ和工作磁极Ⅱ,磁体为工作磁极Ⅰ和工作磁极Ⅱ之间提供交变磁场作用于工件的表面,激光熔覆送粉器为工件表面添加激光熔覆材料,激光器输出激光束在工件表面进行激光熔覆。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去除激光熔覆层气孔/夹杂物的激光熔覆方法。本发明可以降低铝合金激光熔覆层中的气孔及非金属夹杂物,显著提高激光熔覆层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05258608U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20938448.8
申请日:2015-11-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23C24/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运动送粉器,它包括推进轴、筒体、粉斗、滑块和转盘;工作时,所述筒体保持气密性,送入粉斗内的粉末被搅拌杆打散,避免粉末在粉斗中形成拱结构,推进轴底部的螺旋叶轮按照设定的速度反转推送粉末,并通过落粉管进入转盘的粉槽内并逐渐充满粉槽,所述滑块对粉槽内的粉末进行整平,转盘随主传动轴转动,使粉槽内的粉末转动到出粉管的入粉口处时被出粉管吸出,完成送粉过程。通过准确控制转盘和推进轴之间转速比K,使粉末送给量保持均匀。本实用新型采用螺旋叶轮推进和转盘式抽吸相结合的复合运动送粉方式,特别适用于流动性差或无流动性的粉末,通过上述复合运动方式使得粉末送给量均匀且连续可调。
-
公开(公告)号:CN206768218U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20447662.2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C23C24/10 , B23K26/3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激光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激光熔覆层气孔/夹杂物的激光熔覆装置,其包括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前方的激光熔覆送粉器以及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激光复合加工头,激光复合加工头包括电极、感应线圈、激光导光筒、磁体、工作磁极Ⅰ和工作磁极Ⅱ,磁体为工作磁极Ⅰ和工作磁极Ⅱ之间提供交变磁场作用于工件的表面,激光熔覆送粉器为工件表面添加激光熔覆材料,激光器输出激光束在工件表面进行激光熔覆。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去除激光熔覆层气孔/夹杂物的激光熔覆方法。本实用新型可以降低铝合金激光熔覆层中的气孔及非金属夹杂物,显著提高激光熔覆层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