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31303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680013619.3

    申请日:2016-02-26

    Abstract: 提供一种连接器,进入一个压入槽的一对压入突起中任何一个都能够确实地抑制晃动。连接器具备短路端子(10)和壳体(30),短路端子(10)通过弹性接触片(11)与一对端子零件(T)弹性接触从而使一对端子零件(T)短路,壳体(30)收纳端子零件(T)以及短路端子(10),在短路端子(10)设置有一对压入突起(20),一对压入突起(20)被压入到设置于壳体(30)的一个压入槽(36),一对压入突起(20)在朝向压入槽(36)的压入方向上前后分离,位于所述压入方向的前侧的压入突起的高度尺寸形成为比位于所述压入方向的后侧的压入突起的高度尺寸小。

    连接器
    4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70123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680074594.8

    申请日:2016-12-22

    Abstract: 就算在短路解除突起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再使两壳体顺利地嵌合。短路解除突起(35)具有支承部(36)和一对板状绝缘部(37)。支承部(36)在两壳体(10、30)的嵌合状态下将构成短路端子(22)的一对弹性接触片(24)分隔。一对板状绝缘部(37)彼此从支承部(36)向相反方向突出,在两壳体(10、30)的嵌合状态下,一对板状绝缘部(37)介入一对弹性接触片(24)与成对的阴端子零件(12)之间而将两阴端子零件(12)的短路解除。在支承部(36)和板状绝缘部(37)形成有第1矫正部(41)、第2矫正部(42)以及第3矫正部(43),第1矫正部(41)、第2矫正部(42)以及第3矫正部(43)通过与第1壳体(10)抵接而使短路解除突起(35)向与短路端子(22)接近的方向移位。

    杆式连接器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84231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480059271.2

    申请日:2014-10-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955 H01R13/62938

    Abstract: 一种杆式连接器,用于提高阴阳连接器的脱离操作性。在阴连接器壳体(8)设置有杆容纳部(8B),并在内部的主体部(8A)的外表面(18)能够转动地装配有杆(6)。在杆(6)设置有锁定臂(24)。在锁定臂(24)的前端部设置有操作部(24B),并被保护部(28)覆盖。在使阴阳连接器(F、M)脱离时,捏持在锁定臂(24)的操作部(24B)形成的第一捏持面(27)和保护部(28)的第二捏持面(29)而解除锁定突部(25)和锁定突缘(26)的卡定。由于第一捏持面(27)和第二捏持面(29)沿锁定臂(24)的挠曲方向配置,因此容易进行捏持操作。

    连接器
    4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22779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210350912.2

    申请日:2012-09-19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抑制插入力且提高对端子配件的保持力。在壳体(20)内设置用于插入端子配件(10)的空腔(22),在该空腔的一个壁面设置矛杆(30),该矛杆由沿着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延伸形成的矛杆主体(31)和在该矛杆主体的前端部(31B)设置的卡定突部(35)构成,伴随端子配件插入至空腔内的标准位置,矛杆弹性复原且卡定突部与端子配件的被卡定部(15)卡定,从而防止脱落。与矛杆中的矛杆主体的基端部(31A)相比,卡定突部形成为宽幅,并且在矛杆主体的前端面(31C)突出形成有承接部(40),该承接部在矛杆弹性复原时能够承接被标准插入的端子配件。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1173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075225.9

    申请日:2013-03-08

    Inventor: 今彰大 野吕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5 H01R13/6272 H01R13/639 H01R13/641

    Abstract: 本发涉及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其目的是在有利于检测构件的尺寸管理的同时提高检测可靠度。从初始位置到检测位置可移动的检测构件(70)安装在壳体主体(11)上。检测构件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弹性地可变形的弹性臂部(72)。在壳体主体被连接到配合壳体(50)之前,弹性臂部从后方接触或能够接触锁定臂(12)以防止在初始位置处的向前移动。当壳体主体(11)被正确连接到配合壳体(50)时,检测构件到达检测位置,在该检测位置中,弹性臂部(72)通过被从初始位置向前推而进入变形空间(25)。在初始位置处,弹性臂部沿高度方向对锁定臂施加预载荷。

    连接器
    4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22779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350912.2

    申请日:2012-09-19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抑制插入力且提高对端子配件的保持力。在壳体(20)内设置用于插入端子配件(10)的空腔(22),在该空腔的一个壁面设置矛杆(30),该矛杆由沿着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延伸形成的矛杆主体(31)和在该矛杆主体的前端部(31B)设置的卡定突部(35)构成,伴随端子配件插入至空腔内的标准位置,矛杆弹性复原且卡定突部与端子配件的被卡定部(15)卡定,从而防止脱落。与矛杆中的矛杆主体的基端部(31A)相比,卡定突部形成为宽幅,并且在矛杆主体的前端面(31C)突出形成有承接部(40),该承接部在矛杆弹性复原时能够承接被标准插入的端子配件。

    连接器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22777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350413.3

    申请日:2012-09-19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构成双悬臂状的矛杆、将其弯曲空间抑制在最小限而实现壳体的薄型化。在空腔(22)的前端设置在前方挡住端子配件(10)的前阻挡壁(25),并隔开间隔设置承接端子配件的左右侧边缘部的一对端子承接部(27)。在空腔的底面以沿着端子配件的插入方向延伸且能够以基端侧(31A)为支点进行弹性弯曲的方式设置矛杆(30),矛杆在前端部(31B)具有与端子配件卡定的卡定突部(35)。矛杆的前端部的宽度形成为比两端子承接部的间隔大,矛杆的前端面(31C)中的与端子承接部在宽度方向交叠的左右两端部和各端子承接部通过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挠性片(40)连接。在矛杆的前端面设置与解除夹具(J)卡合的解除部(45)。

    连接器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92729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0710194087.0

    申请日:2007-1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272 H01R13/4361 H01R13/639 H01R13/64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忘记连接探测构件的移动操作。连接器具有连接器外壳(10)和滑块(40)(连接探测构件),该连接器外壳在从后面受到推动力之后将与配合连接器外壳(70)连接,该滑块将可在等待位置和连接位置之间相对移动地安装到连接器外壳(10)中。该滑块(40)包括操作板(41),该操作板在位于连接器外壳(10)的后端表面后面的位置处完全覆盖连接器外壳(10)的后端表面。如果向前推动该操作板(41),则进行两个连接器外壳(10,70)的连接操作,并且滑块(40)从等待位置移动到连接位置。

    端子接头、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及形成端子接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19351B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610006861.6

    申请日:2006-0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端子接头、设置有该端子接头的连接器及形成该端子接头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防止弹性接触件因受到已经穿过锁定孔进入的异物推动而塑性变形。移动限制部分设置在矩形管状部分中的锁定孔的前后两个位置处,用于通过与弹性接触件的横向边缘部分接触限制弹性接触件朝舌片进入空间移动。即使已经穿过锁定孔进入的异物推动弹性接触件,但是由于移动限制部分限制弹性接触件朝舌片进入空间移动,所以弹性接触件在受到来自异物的推动力之后也不可能向前或向后倾斜,并且移动限制部分设置在锁定孔前面和后面的两个位置处。因此,可以防止弹性接触件的弹性变形的支承点的塑性变形。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12104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710305307.2

    申请日:2007-1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7032 H01R13/6272 H01R13/641 H01R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部件数量。可动构件36位于防止故障位置,一对功能端子25由短接端子50短接,除非两个外壳10、20正确连接,然而,当两个外壳10、20基本正确连接时,可动构件36移动至检测连接位置,并且优选地基本在短接端子50脱离这对功能端子25的同时,该短接端子50短接这对检测端子14。由于短接端子50公共地用于短接用于防止故障等的这对功能端子25,并且用于短接用于检测两个外壳10、20的连接状态的这对检测端子14,故可减少部件数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