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3853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931923.8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机器人。所述机器人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于主体部的传感器。传感器包括基座、位移块以及感测组件。基座包括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容纳槽。容纳槽包括开口部以及壁面。位移块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纳槽中。位移块包括朝向开口部的受力表面以及朝向壁面的感测表面。感测组件设置于感测表面和壁面之间,用于感测位移块的受力。受力表面受力时,位移块抵接感测组件,以使感测组件形变。本申请的机器人的传感器能够检测机器人在工作时的受力情况。传感器的位移块能够将力传递至感测组件上,因此力无需直接施加在感测组件上,有利于提高传感器对力的捕捉范围。基座的设置提高了传感器的整体性,方便传感器和机器人的主体部的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629986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57866.1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分复用设计区域参数优化方法、复用/解复用器及系统,复用/解复用器包括分为多段的多模波导和至少一个单模波导,多模波导通过模分复用设计区域与单模波导连接,单模波导、模分复用设计区域和光的模式一一对应,多模波导的一端和每个单模波导分别连接不同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器,模分复用设计区域被划分为多个单元,每个模分复用设计区域的单元的状态由与不同波长下对应的多模波导经过模分复用设计区域后向下一段多模波导分别输出的TE0模式正相关的品质因子决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增大信道数量,提高光纤通信容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224580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10634.0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设计方法和光学加密系统。设计方法用于设计光学加密结构的微纳结构,设计方法包括:获取待加密的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确定第一目标图像的相位分布,作为目标反射相位分布,且确定第二目标图像的相位分布,作为目标透射相位分布;根据目标透射相位分布和目标反射相位分布,对若干候选微纳结构进行筛选,得到目标微纳结构;排列多个目标微纳结构,形成光学加密结构。本申请提供的设计方法通过根据第一目标图像和第二目标图像确定的目标反射相位分布和目标透射相位分布,筛选满足要求微纳结构排列形成光学加密结构,使光学加密结构可以同时对透射光场和反射光场进行光学加密,实现低成本、高度集成和多方向的光学加密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24342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14833.9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束模式转换器及其设计方法、制备方法和光学装置。其中,该分束模式转换器包括:输入波导、模式转换结构和多个输出波导。模式转换结构的一端与输入波导连接,另一端与多个输出波导连接,模式转换结构为二维结构,由多个沿二维方向所在的平面的正反向延伸的单元块按目标排列组合方式形成,二维方向所在的平面平行于输入波导及多个输出波导中的光的传播方向。单元块包括第一单元块和第二单元块,第一单元块和第二单元块分别由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形成,第一介质的折射率大于第二介质的折射率。可以实现,在有限的尺寸上同时实现了分束及模式转换功能,因此提高了器件设计的灵活性,更易于小型化集成,可应用于模分复用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631839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30068.X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H04B10/079 , H04B10/516 , H04B10/61 , H04B1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片上集成光芯片的微波测频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可调谐激光光源、第一电光调制模块、光滤波器、第一光放大器、第二电光调制模块、第二光放大器、光隔离器、集成光芯片、光功率计和数据处理器,其中,第一电光调制模块还连接有信号发生器,第二电光调制模块还连接有信号接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第一、第二电光调制模块与信号发生器、接收器相结合,实现两次光信号调制过程;利用集成光芯片的波长选择特性得到耦合输出光;利用光功率计探测光功率变化;利用数据处理器根据调制光的光功率变化,计算得到待测电信号的频率值,能够以较高的集成度、低廉的成本实现对待测电信号高准确率、高反应速度的测频。
-
公开(公告)号:CN11629565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12850.9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电融合的一体化压力/温度/接近多参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基于光学机制的柔性光波导和卷绕在其上的基于电学机制的柔性叉指电极薄膜,其中柔性光波导由两根插入到硅胶管中且相隔距离的光纤构成;该传感器借助光电融合的多维度响应信号实现压力—温度—接近三参量的自解耦无串扰感知,压力通过光波导损耗以光强的形式测量,温度通过电极的热阻效应以电阻的形式测量,物体接近通过叉指电极边缘电场以电容的形式测量。本发明的一体化多参量传感器可同时监测压力、温度和接近并且没有信号串扰,结构紧凑、制备简单、无需复杂的系统集成和解耦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3143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510637.4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H01S3/30 , H01S3/094 , H04B10/253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泵浦增益系统和信号整形系统。泵浦增益系统用于产生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泵浦增益系统包括第一泵浦增益组件和第二泵浦增益组件。第一泵浦增益组件用于接收光源产生的泵浦光和探测光,产生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输出泵浦光和经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处理的第一探测光。第二泵浦增益组件和第一泵浦增益组件连接,第二泵浦增益组件用于接收第一探测光和泵浦光,产生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输出经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处理的第二探测光。本申请提供的泵浦增益系统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中的增益饱和现象,降低增益带宽,使探测光经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处理后形成窄带宽、高消光比和低噪声的高质量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622449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521120.5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G02B6/1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狭缝交叉光波导及光学传感器件。狭缝交叉光波导包括基体及两条交叉连接的狭缝光波导。两条狭缝光波导集成于基体的上表面。狭缝光波导包括输入狭缝光波导、多模耦合光波导及输出狭缝光波导,输入狭缝光波导、多模耦合光波导及输出狭缝光波导沿狭缝光波导的光路传播方向依次连接;其中输入狭缝光波导和输出狭缝光波导相对多模耦合光波导在狭缝光波导的光路传播方向上对称分布。如此可实现极低损耗与极低串扰的狭缝波导链路交叉,有助于狭缝波导器件在光学传感领域中高效而稳定的应用,且该狭缝交叉光波导易于创造和扩展,可在基于狭缝波导的非线性器件、光学开关器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16485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28624.0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G01K1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螺旋型微纳光纤结构的高灵敏温度传感器。双螺旋型微纳光纤放置在柔性基底上并被柔性薄膜包埋,双螺旋型微纳光纤主要由直通微纳光纤和耦合微纳光纤相互平行螺旋缠绕而成,其中直通微纳光纤的一端连接白光光源,耦合微纳光纤的另一端与光谱仪连接;双螺旋型微纳光纤包括直通微纳光纤和耦合微纳光纤,两者两端对齐、且腰区直径一致、腰区长度相同;直通微纳光纤和耦合微纳光纤均主要由位于两端的未拉伸部分、位于中央的一段腰区以及位于腰区两端分别和未拉伸部分之间的拉锥过渡区构成。本发明能够高灵敏感知温度变化,具有结构紧凑、灵敏度高、制备简易、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00780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09419.2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传感器、机器人及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传感器包括光源、亮度检测器以及柔性感测部。柔性感测部包括柔性管套和柔性管芯;所述柔性管套包裹所述柔性管芯;所述柔性感测部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光源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亮度检测器连接;其中,所述柔性管芯的折射率高于所述柔性管套的折射率。本申请的传感器由光驱动,因而不会受到电磁干扰,也不会产生漏电、短路等安全隐患,安全性较高。此外,由于柔性管芯的折射率高于柔性管套的折射率,来自光源的光可以在柔性感测部内以全反射的形式自输入端朝向输出端传输,因而降低了柔性感测部对光的折损,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