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16839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510198828.7
申请日:2015-04-22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50
Abstract: 一种卫星平台模块化热控装置,包括:低温指标热控模块,用于安放低温指标要求的仪器设备并与其它热控模块绝热连接;正常指标热控模块,用于安放正常温度指标要求的仪器设备;高温指标热控模块,用于安放非低温指标要求的仪器设备;轨控热控模块,用于安放轨控分系统的仪器设备并与其它热控模块绝热连接;载荷热控模块,用于安放载荷仪器设备并与其它热控模块绝热连接;每一热控模块的结构板内表面通过导热填料与相应仪器设备热耦合,结构板外表面通过粘贴相应散热涂层构成散热通道,以将每一热控模块内相应仪器设备的发热传递到结构板上,再通过结构板外表面辐射到外空间。本发明提高了卫星平台热控适应性、通用性,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005478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49292.9
申请日:2016-05-24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气动加热防护的超低轨道卫星,包括星体,星体包括卫星头部、卫星底板和卫星侧面结构板,卫星侧面结构板分为卫星锥段和卫星柱段,还包括:星体内部且位于卫星头部与卫星锥段之间的隔热垫片;位于卫星头部和卫星锥段外表面的气凝胶;位于气凝胶及卫星柱段外表面的第一隔热层;位于星体内部且覆盖卫星头部和卫星侧面结构板内侧的第二隔热层。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卫星在低轨高速运行时,因气动加热而引起的卫星头部及侧边的高温问题,能够使卫星内部的单机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填补了航天领域中超低轨道区域长时间运行的卫星的热防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071360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258051.4
申请日:2014-06-12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辐射耦合传热等效模拟的瞬态热平衡试验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1)计算卫星在轨运行时卫星的至少一表面的空间轨道外热流,以获取一第一外热流的模拟加热功率值;(2)计算太阳能帆板对所述卫星的至少一表面的辐射加热热流,以获取一第二外热流的模拟加热功率值;(3)计算真空试验容器的热沉对所述卫星的至少一表面的辐射加热热流,以获取一第三外热流的模拟加热功率值;(4)根据所述第一外热流的模拟加热功率值、第二外热流的模拟加热功率值和第三外热流的模拟加热功率值,获取一外热流模拟加热总功率值;(5)在卫星的至少一表面设置加热器,并且通过程控直流稳压电源输出一电流加载于所述加热器,同时根据所述外热流模拟加热总功率值进行加热,以实现辐射耦合传热等效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06184831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494513.1
申请日:2016-06-29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7/00 , B64G20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热流密度卫星的真空热试验装置,包括环境模拟设备、位于环境模拟设备内的试验卫星、红外灯组成的红外灯阵、热流挡板、热流模拟加热单元、测温电阻及热流计;红外灯阵位于试验卫星的外围,并依据试验卫星表面热流密度在试验卫星外围具有不同的分布密度;热流挡板位于不同分布密度的红外灯之间;热流模拟加热单元位于试验卫星的底面;测温电阻位于试验卫星头部表面;热流计位于试验卫星的头部和侧面的表面;测温系统与测温电阻和热流计连接;外热流控制系统与红外灯和热流模拟加热单元连接。本发明能模拟卫星在高热流密度下的外热流情况,通过试验获取卫星温度分布数据,验证热控设计的合理性及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0220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265381.4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一种航天器用蜂窝板,该蜂窝板包括:蒙皮、蜂窝芯子和预埋组件,预埋组件与蜂窝芯子胶接,蜂窝芯子与蒙皮胶接,预埋组件包括:一体化碳纤维框架和金属预埋件,金属预埋件胶接于一体化碳纤维框架内部。一体化碳纤维框架包括:第一U型梁结构和第二U型梁结构,第一U型梁结构和第二U型梁结构开口方向相反。金属预埋件胶接于一体化碳纤维框架的第一U型梁结构和/或第二U型梁结构的开口内。一体化碳纤维框架为通过碳纤维铺层和/或缠绕的方式一体化成型的框架。该蜂窝板具有可多角度支撑、重量轻、结构紧凑、加工装调工艺性好、稳定性高、承载能力强、力学环境适应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05478B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610349292.9
申请日:2016-05-24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气动加热防护的超低轨道卫星,包括星体,星体包括卫星头部、卫星底板和卫星侧面结构板,卫星侧面结构板分为卫星锥段和卫星柱段,还包括:星体内部且位于卫星头部与卫星锥段之间的隔热垫片;位于卫星头部和卫星锥段外表面的气凝胶;位于气凝胶及卫星柱段外表面的第一隔热层;位于星体内部且覆盖卫星头部和卫星侧面结构板内侧的第二隔热层。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卫星在低轨高速运行时,因气动加热而引起的卫星头部及侧边的高温问题,能够使卫星内部的单机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填补了航天领域中超低轨道区域长时间运行的卫星的热防护问题。
-
-
公开(公告)号:CN104816839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98828.7
申请日:2015-04-22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B64G1/50
Abstract: 一种卫星平台模块化热控装置,包括:低温指标热控模块,用于安放低温指标要求的仪器设备并与其它热控模块绝热连接;正常指标热控模块,用于安放正常温度指标要求的仪器设备;高温指标热控模块,用于安放非低温指标要求的仪器设备;轨控热控模块,用于安放轨控分系统的仪器设备并与其它热控模块绝热连接;载荷热控模块,用于安放载荷仪器设备并与其它热控模块绝热连接;每一热控模块的结构板内表面通过导热填料与相应仪器设备热耦合,结构板外表面通过粘贴相应散热涂层构成散热通道,以将每一热控模块内相应仪器设备的发热传递到结构板上,再通过结构板外表面辐射到外空间。本发明提高了卫星平台热控适应性、通用性,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78282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95931.7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5D2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机构部件热控方法,机构部件包括加热部件和受热部件,对加热部件进行加热,利用受热部件和加热部件的传热温差关系,使热量从加热部件传递至受热部件,以此间接控制受热部件的温度。热量的传递包括热传导和热辐射两种形式。热量与温差存在线性关系,热量是指热传导与热辐射传递的热量之和,温差是指加热部件与受热部件之间的温差。本发明对机构产品采用了间接热控设计方法,使得卫星机构产品设计不再需要过多依赖和依附于目标控温对象本体表面,提高热控设计的可控性、普适性、独立性,达到预期可调的控温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071360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410258051.4
申请日:2014-06-12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辐射耦合传热等效模拟的瞬态热平衡试验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1)计算卫星在轨运行时卫星的至少一表面的空间轨道外热流,以获取一第一外热流的模拟加热功率值;(2)计算太阳能帆板对所述卫星的至少一表面的辐射加热热流,以获取一第二外热流的模拟加热功率值;(3)计算真空试验容器的热沉对所述卫星的至少一表面的辐射加热热流,以获取一第三外热流的模拟加热功率值;(4)根据所述第一外热流的模拟加热功率值、第二外热流的模拟加热功率值和第三外热流的模拟加热功率值,获取一外热流模拟加热总功率值;(5)在卫星的至少一表面设置加热器,并且通过程控直流稳压电源输出一电流加载于所述加热器,同时根据所述外热流模拟加热总功率值进行加热,以实现辐射耦合传热等效模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