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共熔盐及其用途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59028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38699.3

    申请日:2013-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硝酸共熔盐,并涉及这种熔盐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硝酸共熔盐质量百分数为:LiNO3,0~65%;KNO3,30~95%;Ca(NO3)2,0~60%。本发明提供的硝酸共熔盐的熔点低于150℃(最低为109.4℃),热稳定温度高于500℃(最高可达638℃)的材料。这种硝酸共熔盐不仅可以用作高能电池的电解质材料,还可以用作热量传递的介质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优于现有的材料。

    一种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73665C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310108351.6

    申请日:2003-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为镍氢化物(Ni-MH)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组成为Ti100-x-y-zVxMnyNizMK,其中15≤x≤50,5≤y≤30,0<z≤10,0<K≤30,50≤x+y+z+k≤80(x,y,z,k均为原子百分含量)。M至少为Cr,Fe,Mm(混合稀土)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合金形成单一的BCC固溶相或者是BCC相包含部分的C14Laves相的两相结构。合金的生产包括一个表面修饰过程。即用部分AB5合金或ZnO粉与之混合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球磨。本发明所生产的储氢合金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放电容量,最大放电容量可达1000mAh·g-1,活化性能和循环寿命明显改善。

    金属贮氢/镍电池用无钴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91510C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申请号:CN200410024775.9

    申请日:2004-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贮氢/镍电池用无钴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的负极材料的结构是金属贮氢/镍电池的高容量长寿命负极材料属于Ce2Ni7型晶体结构)的无钴材料,组成通式为:(MmxMg(1-x))(NiyAlmR(1-y-m))n,其中0.4≤x<1;0.5≤y≤1;0<m≤0.2;3.3≤n≤3.7。Mm是至少一种稀土元素或是它们的混合;R是Mn、Ti、Zr、Cr、V、Si、Sn等元素中的一种或是它们的混合。合金中不含钴,可以降低合金的成本。合金的主相结构为Ce2Ni7,比AB5型(LaNi5结构)的合金材料有更高的理论容量。合金材料中轻金属镁的加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容量和Ce2Ni7结构形成。通过调整B侧元素配比和成分可以提高材料的寿命和放电容量。

    一种有效吸氢量高的钛-钒基储氢合金

    公开(公告)号:CN1752247A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510031075.7

    申请日:2005-10-24

    Abstract: 本发明为吸氢量高的Ti-V基储氢合金。合金组成通式为TiaVbCrcMndMe100-a-b-c-d,式中,0<a≤15,20≤b≤35,15≤c≤30,40≤d≤55,85≤a+b+c+d≤100;a,b,c,d均为原子百分含量。Me可以为Fe、V4Fe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两者的组合。合金形成单一的BCC相或者是以BCC相为主、包含C14 Laves相的两相共存结构。在所定义的PCT(压力—成分—温度)放氢曲线上高于1atm的部分为有效吸氢量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合金有效吸氢量最高可达1.84wt%。合金放氢平台压处于1atm~5atm之间。由于较大的有效吸氢量、适中的平台压,合金具有实用价值,并将在燃料电池氢源、氢气的存储和运输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纳米材料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34487C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02137644.1

    申请日:2002-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材料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金属单质(Ti、V、Zr、Co)和合金(TiMn基、Zr基、Mg基、稀土系)直接与氢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而在金属氢化物分解过程中,膨胀的晶格发生收缩,经多次氢化物的形成与分解反应后,大块的金属单质或合金粉碎成直径为微米级的纳米材料中间体。氢化物的生成温度为80~300℃,真空度达0.001Pa,应保持15~120分钟,首次吸氢反应必须加热,且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分解放氢则始终在80~100℃范围,重复吸氢4~8次,即制备成纳米中间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金属单质与合金直接与氢发生反应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既避免了与其它物质接触,又不影响后续加工。

    高储氢量的钛-钒基储氢合金

    公开(公告)号:CN1207412C

    公开(公告)日:2005-06-22

    申请号:CN03141849.X

    申请日:2003-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储氢量的Ti-V基BCC相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合金组成为Ti100-x-y-zVxMnyMz,其中15≤x≤50,5≤y≤30,5≤z≤30,50≤x+y+z≤80(x,y,z均为原子百分含量)。M至少为Cr,Fe,Ni,RE(稀土)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合金形成单一的BCC固溶相或者是BCC相包含部分的C14 Laves相的两相结构。合金的生产包括一个退火处理过程,其条件为:800~1500℃下退火0.5~50小时。合金的最大级氢量为3.8-4.2%(重量),100℃以下的放氢量为2.5-3%(重量)。该合金生产方法简单,在氢的存储和运输、镍氢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燃料电池用的储氢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金属贮氢/镍电池用无钴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85165A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200410024775.9

    申请日:2004-05-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贮氢/镍电池用无钴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的负极材料的结构是金属贮氢/镍电池的高容量长寿命负极材料属于Ce2Ni7型晶体结构的无钴材料,组成通式为:(MmxMg(1-x))(NiyAlmR(1-y-m))n,其中0.4≤x<1;0.5≤y≤1;0<m≤0.2;3.3≤n≤3.7。Mm是至少一种稀土元素或是它们的混合;R是Mn、Ti、Zr、Cr、V、Si、Sn等元素中的一种或是它们的混合。合金中不含钴,可以降低合金的成本。合金的主相结构为Ce2Ni7,比AB5型(LaNi5结构)的合金材料有更高的理论容量。合金材料中轻金属镁的加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容量和Ce2Ni7结构形成。通过调整B侧元素配比和成分可以提高材料的寿命和放电容量。

    一种钛-钒基储氢合金储氢性能的改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60295A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申请号:CN200410016461.4

    申请日:2004-0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钒基BCC相储氢合金储氢性能的改善方法。其方法步骤为:首先在真空磁悬浮感应炉内熔炼出铸态的钛-钒基合金,然后将该合金在氩气保护条件下进行快淬处理,快淬速度为10m/s~40m/s。采用本发明所得的钛-钒基BCC相合金具有极好的吸放氢平台特性,同时放氢量增大。从而改善了该合金的综合储氢性能。且在快淬合金中出现100nm左右的微晶颗粒,或由铸态合金的C14 Laves和BCC两相结构变成单一的BCC结构。

    一种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0783A

    公开(公告)日:2004-10-27

    申请号:CN200310108351.6

    申请日:2003-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作为镍氢化物(Ni-MH)电池的负极材料的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合金组成为Ti100-x-y-zVxMnyNizMk,其中15≤x≤50,5≤y≤30,0<z≤10,0<K≤30,50≤x+y+z+k≤80(x,y,z,k均为原子百分含量)。M至少为Cr,Fe,Mm(混合稀土)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合金形成单一的BCC固溶相或者是BCC相包含部分的C14 Laves相的两相结构。合金的生产包括一个表面修饰过程。即用部分AB5合金或ZnO粉与之混合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球磨。本发明所生产的储氢合金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放电容量,最大放电容量可达1000mAhg-1,活化性能和循环寿命明显改善。

    高储氢量的钛-钒基储氢合金

    公开(公告)号:CN1473948A

    公开(公告)日:2004-02-11

    申请号:CN03141849.X

    申请日:2003-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储氢量的Ti-V基BCC相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合金组成为Ti100-x-y-zVxMnyMz,其中15≤x≤50,5≤y≤30,5≤z≤30,50≤x+y+z≤80(x,y,z均为原子百分含量)。M至少为Cr,Fe,Ni,Re(稀土)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合金形成单一的BCC固溶相或者是BCC相包含部分的C14 Laves相的两相结构。合金的生产包括一个退火处理过程,其条件为:800~1500℃下退火0.5~50小时。合金的最大级氢量为3.8-4.2wt%,100℃以下的放氢量为2.5-3wt%。该合金生产方法简单,在氢的存储和运输、镍氢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燃料电池用的储氢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