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0844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58947.6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L25/02 , H04B7/04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的简化信息几何方法,包括:基站侧/用户终端通过接收到的上行/下行导频信号以及信道的先验统计信息,获取信道的后验统计信息;根据多重波束基信道表征模型、信道的先验统计信息以及信道噪声方差计算虚拟信道噪声方差用于迭代;将所有辅助流形中的分布的自然参数设为公共自然参数;迭代计算辅助流形中的分布在目标流形中的m‑投影,更新辅助流形中分布的公共自然参数;计算目标流形中分布的自然参数,并以目标流形中分布的均值和方差作为信道估计的后验均值和后验方差。本发明能够在保证信道估计准确度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信道估计的计算复杂度以及导频开销,有效地解决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道估计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3222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42961.5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L25/02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生成扩散模型的RIS辅助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方法。本发明针对RIS辅助大规模MIMO系统,提出基于生成扩散模型的级联信道估计方法。首先构建条件生成扩散模型,该生成扩散模型在RIS相移退化矩阵的谱空间中运行前向过程和后向过程,并且只在后向过程受到条件信息的引导。级联信道估计由条件生成扩散模型的采样过程实现。在采样过程中,接收信号作为条件信息在RIS相移退化矩阵的谱空间中逐步引导级联信道的恢复。本发明能够大幅提高RIS辅助大规模MIMO通信系统级联信道的估计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00154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08181.0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B7/0413 , H04B7/04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小区协作大规模MIMO鲁棒预编码设计方法,包括建立基于精细化波束的后验信道模型,并据此建立逐基站功率约束的多小区协作大规模MIMO加权遍历和速率最大化问题;将该问题依次转化为逐基站功率约束的虚拟MIMO加权遍历和速率最大化问题,满足逐基站功率约束的黎曼子流形上的加权遍历和速率最大化问题,迭代求解满足逐基站功率约束的黎曼子流形上的加权遍历和速率的替代函数的最大化问题;最后,在不同基站间交替求解加权遍历和速率的替代函数的最大化问题,得到多小区协作大规模MIMO鲁棒预编码迭代设计。本发明可以抵御信道估计误差、信道老化、以及信道相关性对多小区协作大规模MIMO系统和速率性能带来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1988069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10684702.1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B7/0413 , H04B7/04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MIMO广义特征向量结构预编码求解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通过计算各用户初始预编码矩阵中的每一列对应的广义瑞利商,将广义特征值问题等价为广义瑞利商的最优化问题,避免了广义特征值问题转化为标准特征值问题带来的矩阵求逆;再采用黎曼共轭梯度法在商流形上迭代优化广义瑞利商,从而依次更新每一列,避免了在欧式空间中迭代优化时的无效搜索,保证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对不同列进行功率分配,并根据更新后得到的广义特征向量矩阵,生成预编码矩阵。本发明可以解决大规模MIMO预编码求解算法复杂度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5242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999819.3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B7/04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小区协同大规模MIMO鲁棒预编码设计与分布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用户的后验信道模型;(2)建立用户的干扰加噪声协方差模型和接收信号的协方差模型;(3)建立用户的遍历速率模型或遍历速率上界模型;(4)求解加权遍历和速率最大化问题或加权遍历和速率上界最大化问题得到预编码迭代式。其中鲁棒预编码设计通过建立用户的后验信道模型,可以抵御信道估计误差、信道老化、以及信道相关性对预编码带来的影响,通过建模包含小区间干扰的用户干扰加噪声,以此求解加权和速率最大化问题。公开三种具有不同信息交互量的分布式处理方法,具体实现多小区协同大规模MIMO鲁棒预编码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1193533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1911232382.X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B7/0413 , H04B7/04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规模MIMO波束域鲁棒预编码传输方法与系统。该方法基于基站侧和用户侧精细化采样导向矢量矩阵,并考虑了移动性引起的信道老化的影响,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为包含信道均值和方差信息的精细化波束域后验统计信道信息。本发明中,基站利用精细化波束域后验统计信道信息进行鲁棒预编码传输,采用的精细化波束域后验统计信道信息所依赖的信道模型是基于精细化采样空间角度所对应的采用导向矢量矩阵的信道模型,所用统计信道信息更加充分和准确,能够解决天线尺寸受限下大规模MIMO对各种典型移动场景的普适性问题,并取得高频谱效率,所提出的鲁棒预编码设计利用波束域信道的稀疏性和采样导向矢量矩阵的结构特征,能够大幅降低计算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833041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10392115.8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B17/391 , H04B7/185 , H04B7/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椭圆轨道的多波束低轨卫星信道仿真方法,步骤:配置卫星通信工作频点、卫星轨道参数和用户终端参数,并根据精度需求修改通用参数;一次性随机生成各用户的三维坐标,或利用终端坐标系手动配置各用户的三维坐标;选择多波束卫星天线模型并配置天线参数;计算卫星天线的波束增益;计算自由空间损耗、多普勒频移与时延;计算信道系数;计算卫星对用户的有效通信时间。本发明考虑了低轨卫星处于椭圆轨道面临的相关问题,仿真最后可以输出卫星不同波束天线到地面多终端的各种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7483088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710766951.3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B7/0413 , H04B7/0456 ,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下大规模MIMO鲁棒预编码传输方法。所公开方法中,大规模MIMO系统基站端获得的非完美信道状态信息被建模为包含信道均值和方差信息的后验统计信道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信道估计误差、信道老化以及空间相关的影响。本发明中,基站利用后验统计信道模型进行鲁棒预编码传输,能够解决大规模MIMO对各种典型移动场景的普适性问题,并取得高频谱效率。本发明利用包括信道均值和方差信息的后验统计信道模型进行鲁棒预编码传输,所用统计信道模型更加充分和准确;通过鲁棒预编码方法可以实现降维传输,可以降低数据传输时所需的导频开销,降低解调或检测的复杂度,提高传输的整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39564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0941059.6
申请日:2020-09-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B7/0413 , H04B7/0456 ,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大规模MIMO广覆盖预编码传输方法,利用预编码产生广覆盖的功率图样,能够解决低地球轨道卫星大规模MIMO公共信号传输的功率覆盖问题。本发明首先利用卫星在海平面以上高度和地球平均半径等信息,基于三角几何关系计算功率图样应当覆盖的角度范围;然后以最小最大改进型克拉美罗界为目标,以各天线相等的发射功率为约束条件构建优化问题;再基于流形上的非单调共轭梯度法求得预编码矩阵。本发明有利于充分利用卫星功放容量,并且在覆盖范围内的平均接收功率及最小接收功率都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639616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811597233.9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4L2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使用同步序列和OFDM循环前缀的下行时频同步方法。本方法联合使用同步序列及多段OFDM循环前缀实现通信系统的下行时频同步,可以解决通信场景中因大频偏、低信噪比等因素带来的OFDM系统时频同步困难问题。本方法首先根据时偏似然函数进行一维时偏搜索,在得到时偏估计值后,通过对频偏似然函数进行一维频偏搜索或直接使用低复杂度频偏估计方法获得频偏估计值。在本方法中,定时同步阶段还可以选择将多个同步周期的时偏似然函数值进行非相干合并以提高估计准确度。相比直接根据时频联合似然函数进行时频二维搜索以获得时偏、频偏的同步方法,本方法极大的降低了搜索复杂度。同时本方法不仅适用于通信系统的初始同步阶段,也适用于通信系统的跟踪同步阶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