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0006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1910653639.2
申请日:2019-07-19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海洋牧场建设技术领域的一种人工鱼礁规模效应评价方法,步骤为:1)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获得多种建设模式的人工鱼礁流场效应数据;2)根据实验情况提取人工鱼礁建设模式指标;3)同时选择并计算代表流场效应的范围与强度指标;4)建立人工鱼礁建设模式指标与各流场效应模型;5)根据模型,提出优化人工鱼礁建设规模案例方法。系统而全面地提出人工鱼礁建设模式指标、流场效应范围与强度指标,并建立二者间模型关系,提出人工鱼礁规模优化建设方法,对减量增质提效建礁策略下人工鱼礁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148001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533657.4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回声探测仪支架装置,包括:安全罩,设为仪器的保护壳;垂测杆,竖直延伸且其下端与安全罩固定连接;垂测杆固定板,垂测杆可升降调节地安装在垂测杆固定板的板面上;水平的悬臂组合件,其一端处于船舷之外并固定连接垂测杆固定板;承台,其设有夹持机构并通过夹持机构锁定在船舷上;连接安装组件;其中,悬臂组合件通过连接安装组件可绕轴自转地安装在承台上,并在安全罩撞击水中障碍物时所述悬臂组合件产生适应性自转。以解决近岸回声探测仪换能器固定困难,以及安装耗时、耗力及规避障碍物灵活度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15972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181188.0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双向海带集输装置,包括:运载船,所述运载船上设有船舶动力系统和船舶防护栏;释放平台,设置在所述运载船的船头位置处,操作人员能够站在所述释放平台上解开麻绳与主绳连接处的绳结,所述麻绳上养殖有海带;双向传送带,设置在所述运载船的船头位置处,所述双向传送带能够正向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船头的水面以下,采集所述海带,所述双向传送带还能够反向倾斜向下,延伸至所述甲板上,将已采集的所述海带向外输送。本发明简单方便,其大大降低了海带采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采收效率。同时,本发明还具有作业方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及根据海带养殖密度合理调整采收速度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03375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11311.9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G01N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礁底质海区沉积物收集装置,包括一底座、一垂直固定杆、至少一水平固定组件和多个沉积物采集管组件;所述沉积物采集管组件通过所述水平固定组件固定于所述垂直固定杆的外周;所述垂直固定杆垂直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沉积物采集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一网盖、一采集管、一转换器、一防沉积物逃逸管和一沉积物存储器;所述采集管的内径大于所述防沉积物逃逸管的内径。本发明的一种岩礁底质海区沉积物收集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沉积物因波、浪、流而逃逸的采集器,且能够避免趋礁性游泳生物对采集环境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51015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177656.9
申请日:2018-03-05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鱼礁投放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实测人工鱼礁在目标海域的实际分布状态,获得所述人工鱼礁的目标海域实际分布数据;S2:所述人工鱼礁聚类分析与比较步骤;S3:所述人工鱼礁投放误差计算步骤;S4:所述人工鱼礁投放误差分布规则分析步骤;S5:所述人工鱼礁投放误差的分布范围分析步骤;S6:所述人工鱼礁投放误差等级划分步骤;S7:所述人工鱼礁投放误差评价步骤。本发明的一种人工鱼礁投放质量评价方法,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人工鱼礁投放误差评价方法,具有实用性强和评价效果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766737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610210742.6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A01K61/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人工鱼礁山建设的HUT型礁体,适用于激流或较深海域的投放,礁体为钢筋混凝土材料,外部为立方体半封口框架结构,内部为扭工字结构联结在堆叠过程中内部扭工字结构为主要承力结构,礁体外框架设有凸出的榫头和横杠结构以进行单体礁之间的穿插、锚实;本发明所形成的堆积整体内部结构复杂,单体礁间咬合紧密,形成的空方体量巨大,堆积效率高;半封口式框架结构的设计可根据投放数量形成不同空方体量和高度的堆积体,立体式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聚集鱼类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栖息场所,单体人工鱼礁堆积效率高,所形成的堆积体具有空方体量大,结构复杂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853227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361493.1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A01K61/7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1/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渔业基础设施的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善长江上游鱼类河湾河滩生境的三角台鱼礁,所述三角台鱼礁由若干人工鱼礁主体镶嵌、堆积连接,所述人工鱼礁主体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所述人工鱼礁主体包括上台面和下台面,所述上台面与所述下台面均为三角形结构。本发明通过单个礁体内部中空,下大上小的结构,具有很大的强度,抗流稳定性强,节省礁体施工用料,减少制作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251862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497099.4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IPC: A01K61/7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38 , A01K61/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岛礁海域生境改善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通过在岛礁海域建设人工鱼礁排或人工鱼礁群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人工鱼礁排建设在岛礁附近水深为10~20m之间的水下岩石生境中;人工鱼礁排采用回字型人工鱼礁单体为投放礁进行单层投放建设而成,人工鱼礁单体的规格为2*2*2m,且人工鱼礁单体之间的间隔为2m。通过鱼礁排的建设,延伸岛礁基架和拓展岛礁边岩石生境,增加岩礁性鱼类栖息地面积,为藻类等生物提供附着基质,为恋礁性鱼类和近距离洄游的鱼类资源提供优良栖息地,实现岛礁海域鱼类等生物资源养护和增殖的目的;通过岛礁间人工鱼礁群的建设增加局地生境类型和增强岛礁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岛礁海域渔业资源生物量和种类多样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756901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022178.0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它包括人工鱼礁本体,其特征在于人工鱼礁本体由为上框架、下框架及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均布的上外、内缆绳构成的上层鱼礁,为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及均布在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的四个换水管构成的中层鱼礁,为上盖、下盖及上盖与下盖之间所均布的分流管构成的下层鱼礁,及另一端带锚的锚绳所形成。本发明的特点是上层鱼礁主要为鱼类提供食物,中层鱼礁其作用实现上、下层海水交换的功能,将上层富含浮游生物和温度较高的海水送入下层,下层鱼礁主要为鱼类提供较多的躲藏空间,还可以将中层鱼礁形成的水流分散成多变的水流。本发明的生态型人工鱼礁可用于不同的海水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756901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022178.0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上海海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一种生态型人工鱼礁。它包括人工鱼礁本体,其特征在于人工鱼礁本体由为上框架、下框架及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均布的上外、内缆绳构成的上层鱼礁,为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及均布在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的四个换水管构成的中层鱼礁,为上盖、下盖及上盖与下盖之间所均布的分流管构成的下层鱼礁,及另一端带锚的锚绳所形成。本发明的特点是上层鱼礁主要为鱼类提供食物,中层鱼礁其作用实现上、下层海水交换的功能,将上层富含浮游生物和温度较高的海水送入下层,下层鱼礁主要为鱼类提供较多的躲藏空间,还可以将中层鱼礁形成的水流分散成多变的水流。本发明的生态型人工鱼礁可用于不同的海水区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