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68420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29632.X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细胞图像分割模型,以U-Net网络为基本框架,包括编码器、解码器以及注意力机制,其中,采用了残差块代替U-Net网络的编码器及解码器中的卷积层。
-
公开(公告)号:CN110956629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299861.3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肌管细胞形态学参数测量及提供其交互界面的方法,所述交互界面包括显示操作结果的结果展示区以及操作区,通过点击操作区的各个功能按钮,可以实现肌管细胞形态学参数的测量及统计分析,所述肌管细胞形态学参数的测量方法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肌管细胞筛选以及形态学参数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85295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85070.0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T3/40
Abstract: 一种基于稀疏表示和图像融合的高光谱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采用近似赫维赛得函数稀疏表示方法,完成单张图片的超分辨率重建,然后,考虑到仅使用低分辨率图像不能够获得足够的先验信息,进一步采用局部混合图像融合方法将多光谱图像与上一步得到的高光谱图像融合,增强图像的分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83675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145719.3
申请日:2019-11-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1M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针式微冲量施加装置,包括:一中心杆,中心杆以垂直放置的位置为平衡位置;两个顶针,两个顶针以中心杆为轴对称分布,顶针具有针尖;一转接结构,转接结构将中心杆与两个顶针固定连接;一冲击部,冲击部安装在中心杆下部;两个轴承座具有凹坑弧形面,两个顶针放置在轴承座上,顶针的针尖与凹坑弧形面接触;一支架,支架用于水平放置两个轴承座;顶针的针尖与轴承座的凹坑弧形面的两个接触点连接形成一水平线,中心杆与其所带动摆动的整体结构的重心低于水平线,中心杆能够以该水平线为转动轴进行摆动,接触面积小,实现降低摩擦阻尼的目的。配重块通过螺纹匹配旋转改变其在中心杆上的高低位置,以改变摆动结构的重心所在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243527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09274.3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1L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自由度场力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包括步骤:步骤一,准备具有六自由度的稳定磁场发生装置和满足稳定磁场发生装置的稳定磁场的超导拓扑结构变化需求的超导环境;步骤二,令超导材料与稳定磁场形成稳定的钉扎现象;步骤三,稳定磁场发生装置沿Z向移动,测量稳定磁场发生装置的下表面与超导材料的上表面的Z向距离,采集磁通钉扎力和力矩数据;步骤四,稳定磁场发生装置沿X向或Y向移动,测量稳定磁场发生装置的位移,采集磁通钉扎力和力矩数据;步骤五,稳定磁场发生装置绕X轴或Y轴或Z轴旋转,测量稳定磁场发生装置的旋转角度,采集磁通钉扎力和力矩数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分米量级的多自由度磁通钉扎力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995800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410103360.4
申请日:2014-03-19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F1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圆轨道卫星的星上自主轨道外推方法,其利用地面注入的平根数,采用简化的外推模型,由星载计算机轨道处理模块根据该简化的外推模型自主外推,且自主外推过程中仅考虑地球引力场摄动中的J2项摄动,忽略含偏心率e的所有项。该方法可应对因卫星姿态机动而导致GPS轨道数据输出不连续的情况,通过星载计算机轨道处理模块中的软件自主外推,实现星上轨道连续可用,同时还需适应星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约束。
-
公开(公告)号:CN104260908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431634.2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一种跨平台对地观测卫星联合演示验证系统,包括一任务子系统、一姿轨控子系统、一指向子系统和一载荷子系统;所述任务子系统包括任务控制终端和交换机,用以设置所述系统的任务参数,并且控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以发送任务信息至所述姿轨控子系统、指向子系统和载荷子系统;所述姿轨控子系统包括卫星控制器、动力学仿真机和姿轨控显示终端,用以计算卫星在任务信息下的姿轨控状态,并且演示相关运行状态信息;所述指向子系统包括指向控制器、二维转台、激光测距仪、电子地图和机器视觉测量相机,用以演示和验证卫星任务特性及指向;所述载荷子系统包括载荷模拟器和载荷显示终端,用以演示卫星在当前工作状态下的观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094139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43861.1
申请日:2015-07-24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近距离航天器共面椭圆编队的椭圆短半轴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近距离航天器共面椭圆绕飞构型的椭圆短半轴需求,基于相对运动动力学的Hill方程参数解,在控制量(量值,下文同)ΔV一定的前提下,采用椭圆短半轴改变量Δb对控制时机Θ(即控前相位角,下文同)及控制方向φ的二元连续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推导短半轴改变量Δb、控制量ΔV、控制时机Θ与控制方向φ的关系,得到Δb取极值的条件。最终得到结论:控制量大小一定的前提下,在相对运动椭圆上、下点进行横向或反横向控制对相对运动椭圆大小改变效率最高;当nb/2<ΔV<nb时,在任何控制时机,垂直于矢径方向(且满足控制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成非锐角)进行控制,最大效率减小椭圆短半轴至0,此时,控制量与控制时机满足cosΘ=2λcosφ且sinΘ=λsinφ。
-
公开(公告)号:CN118353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77590.8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H04B10/116 , H04B10/516 , H04K1/08
Abstract: 一种基于动态视觉传感器的LED可见光隐蔽通信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编码系统,用于编码原始二进制比特流信号;发射光源,由LED面光源和固定在该LED面光源中央的LED点光源阵列构成,每个LED点光源受所述编码系统驱动,实现不同LED点光源的不同亮度变化的闪烁;动态视觉传感器,固定在所述二维摆动平台上,再空间内做往复摆动,从而对视场中每个LED点光源亮度变化的对数做异步且独立响应,并形成事件帧;识别事件帧图像中的点目标,根据编码系统的解码规则解码提取的点目标形状,获取原始信号。本发明可以更快地捕捉到光信号的变化,减少了通信过程中存储和传输数据所需的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87241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70496.9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巨型光学星座空间基准在轨自主维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光学卫星载荷在轨获取连续观测影像,基于星上轨道参数进行初步几何定位计算,得到连续成像的每张影像的中心经纬度信息;步骤2、基于步骤1得到的连续成像的每张影像的中心经纬度信息,与已有的全球遥感影像参考数据,进行影像匹配,得到每张影像的精确控制点数据;步骤3,采用严密几何成像模型进行反算,得到每张影像成像时刻的轨道参数;步骤4,构建观测方程与动力学状态方程,采用卡尔曼滤波模型进行连续轨道参数计算实现巨型星座空间基准在轨自主维持。保证星座在轨运行自主性、稳定性与可靠性,满足高时效精准对地观测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