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03397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24280.5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染微/超滤膜中不可恢复污染的分级提取与分析方法,属于膜污染分析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污染微/超滤膜的预清洗;(2)将经过预清洗的污染膜烘干后浸泡于第一溶剂提取液中,使膜与提取液充分接触,处理完成后,固液分离得到一级提取液;(3)将第二溶剂提取液加入到经(2)步骤处理的膜样品中,膜样品完全溶解,得到二级提取液;(4)提取液的纯化和分析:将一级提取液或二级提取液逐滴滴加到5‑10倍体积的纯水中,相转化后离心过滤固体物得到纯化的提取液,对该提取液进行理化性能的分析。本发明通过引入极性有机溶剂,在不同的温度条件和溶剂浓度梯度下,分级提取膜内的不可恢复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651052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31480.6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亲疏水交替纳米通道强化的高水渗透性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所述纳滤膜的具体制备方法为:通过真空抽滤将同时具有亲水和疏水区域的木质纤维素纳米纤维负载到多孔支撑层上,将水相和油相单体分别和具有亲疏水交替结构的木质纤维素纳米纤维中间层接触,引发界面聚合反应,最终获得的纳滤膜具有超高水渗透性且能有效去除多种微量有机污染物,木质纤维素纳米纤维中间层不仅能基于亲疏水交替位点调控界面聚合过程,还能通过亲水位点‑疏水位点协同作用加快水在中间层中的传。解决了传统纳滤膜水渗透性较低的问题,为实现纳滤膜水处理过程的节能降耗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22996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1169982.3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461 , C02F1/76 , C02F1/44 , B01D67/00 , B01D69/02 , C02F101/16 , C02F101/30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处理的电化学管式陶瓷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管式陶瓷膜清洗烘干后,利用磁控溅射将钛沉积在管式陶瓷膜表面并形成均匀的导电层,沉积厚度为800nm;利用磁控溅射将铱沉积在管式陶瓷膜的导电层表面,沉积厚度为200nm;洗净烘干后可获得所述用于水处理的电化学管式陶瓷膜。本发明所制备的电化学管式陶瓷膜可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和氨氮,利用铱电化学活性层的析氯反应,产生氯自由基及活性氯成分,并氧化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和氨氮。该管式陶瓷膜解决了电化学高级氧化中有机物矿化率低,电化学稳定性差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5930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66041.3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469 , C02F1/461 , C02F1/72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负载二茂铁‑聚苯胺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酰氯和酰胺反应制备1,1′‑二茂铁基苯胺单体;(2)通过自组装制备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材料;(3)通过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制备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负载二茂铁‑聚苯胺复合材料;(4)制备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负载二茂铁‑聚苯胺复合电极。本发明将与磷酸盐、亚磷酸盐特异性结合的改性导电聚合物引入电极材料,制备了一种高选择性吸附磷酸根和亚磷酸根离子且吸附容量大、同步高效催化亚磷酸盐氧化、性能稳定的复合电极,解决了电容除盐系统对污水中磷去除效果不佳以及功能单一(吸附为主)的关键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1272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43095.8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稳定的单宁酸‑铁耐酸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所述纳滤膜由多孔支撑层和分离层构成,所述分离层为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和单宁酸‑铁复合构成的连续分离层。具体制备方法为:用真空抽滤的方法将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负载到多孔支撑层上;将铁盐和单宁酸溶液分别与负载有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多孔支撑层的表面接触,形成双金属中心、双配体单元的复合结构,最终获得的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单宁酸‑铁复合分离层不易在酸性条件下失稳。本发明得到的纳滤膜对二价盐和染料具有较高截留率,同时在酸性条件下能长时间稳定,解决了现有单宁酸‑铁分离层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失稳的瓶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41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20013.0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薄膜传质性能评价仪及方法,所述评价仪包括测量池、温度控制系统、待表征薄膜、循环式加压系统、数据集成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测量池内部盛装有溶液;测量池设置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待表征薄膜插装设置在测量池内部并将测量池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左侧腔室和右侧腔室;循环式加压系统与测量池相连通;数据集成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左侧腔室和右侧腔室内待表征薄膜及溶液的基本电化学参数;数据处理系统用于根据预先设定的算法计算反映待表征薄膜传质性能的相关参数,完成相关参数的输出、显示及保存。本发明提供的测量仪器集成薄膜材料传质性能相关参数体系与评价方法,适用面广、集成度高、操作简单,具有显著的实用性与技术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99881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284052.6
申请日:2021-03-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化学清洗‑结构转化‑亲水修复的报废PVDF膜再生利用延长使用寿命的方法,可实现报废PVDF膜材料(即到使用寿命的膜)的再生延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次氯酸钠和柠檬酸对报废膜进行清洗后,用结构转化药剂对膜进行处理,对PVDF膜进行扩孔、亲水化的同时,洗出不可恢复污染物;随后,利用多巴胺在膜表面的自聚合反应进一步改善膜表面亲水性,提升抗污染性能,同时修复报废PVDF膜表面在长期运行中产生的破损点。修复得到的再生膜的水通量不低于新膜,抗污染性能得到提升,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并显著降低报废PVDF膜处理处置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本发明操作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126480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11025391.7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改性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引入活性层制备的界面聚合过程中,在支撑层上原位形成含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的聚酰胺活性层。由于合成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所用有机配体为对苯二甲酸,使其具有优异的亲水性,相比于传统无机纳米材料,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和聚酰胺膜有很好的兼容性,为正渗透膜聚酰胺活性层的传质提供额外孔道,在实际正渗透工艺中能进一步提升膜的水通量,在相同渗透压下有更高水通量,更低盐返混量,抗污染性能佳。
-
公开(公告)号:CN11911383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53829.2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纳米孔径精准调控的水通道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膜分离领域。本发明首先利用辛基脲基多元醇配制羟基人工水通道胶体溶液,并对羟基水通道进行氨基改性,得到氨基化的水通道溶液,将基膜用氨基改性后的水通道溶液浸润,在去除膜面多余液体后,用含有均苯三甲酰氯的正己烷覆盖基膜表面,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干燥得到所述亚纳米孔径精准调控的水通道膜。相比于传统材料反渗透膜,本发明在聚酰胺层中引入羟基人工水通道作为主要传质通道,其膜的亚纳米孔径根据水通道溶液浓度可以实现精准调控,以实现性能选择性调控(由纳滤到反渗透转变),从而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本制备方法中氨基改性的羟基水通道溶液配制简便,绿色环保,且放大过程中无需改变整体制膜流程,易于实现新制膜配方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594267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80215.9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解析反渗透膜面硅铝复合污染层生长过程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以通量下降程度为标准,建构不同污染程度的膜;然后分析不同污染程度膜表面的形貌和元素组成变化,初步确认硅铝复合污染层结构的均一性;进而测试硅铝复合污染层截面的高分辨形貌和元素分布,明确硅铝复合污染层组成;最后通过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深度剖析,解析不同深度污染层组成元素的化学态,实现污染层的三维重构。基于污染层表面‑截面‑三维重构的分析,可以高效准确地实现反渗透膜面硅铝复合污染层生长过程解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