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8891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80098690.5

    申请日:2018-10-29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备扁平管、集管以及制冷剂流入口,集管具有第1板状构件、第2板状构件以及第3板状构件,第1板状构件具有形成储槽空间的膨出部,第2板状构件具有第1流路以及第2流路,第1流路以与储槽空间重叠的方式延伸,第2流路以不与储槽空间重叠的方式延伸,第1流路的上部与第2流路的上部经由第1连接流路而连接,第1流路的下部与第2流路的下部经由第2连接流路而连接,第3板状构件具有使第1流路与扁平管连通的连通孔。

    热交换器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476036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780087117.X

    申请日:2017-03-31

    Abstract: 室外热交换器(9)具备配置有第1传热管(21)的主热交换部(11)和配置有第2传热管(23)的副热交换部(12)。在第1传热管(21)的一端侧和第2传热管(23)的一端侧之间设置有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部(30)。流路部(30)由板状体(31)、板状体(32)及板状体(33)形成。在板状体(31)上形成有流出流入孔(51、53)。在板状体(32)上形成有制冷剂通路(41、42)。制冷剂通路(41、42)的下端侧与流出流入孔(53)连通,上端侧与流出流入孔(51)连通。板状体(33)以相对于板状体(32)从制冷剂通路(41、42)与流出流入孔(51、53)连通的一侧的相反侧覆盖制冷剂通路(41、42)的方式层叠于板状体(32)。

    分配器以及热交换器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3681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880090402.1

    申请日:2018-04-05

    Abstract: 本发明的分配器以及热交换器层叠第一板状体、第二板状体以及第三板状体,所述第一板状体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状体形成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空洞部、与第一空洞部连通的多个第二空洞部、以及与多个第二空洞部连通的多个第三空洞部,所述第三板状体形成有与多个第三空洞部连通的多个第二通孔,第一空洞部是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上具有作为流体的流动方向的长度方向和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长条形状,多个第二空洞部是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上具有作为流体的流动方向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长条形状,第一空洞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一长度L1形成为比多个第二空洞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二长度L2长。

    层叠型集管以及层叠型集管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77703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680088018.9

    申请日:2016-08-08

    Abstract: 本发明的层叠型集管具备:具有第一贯通孔的第一板状体;具有多个第二贯通孔的第二板状体;形成有将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二贯通孔连通的流路并配置于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二板状体之间的第三板状体;第一端部插入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第一配管;第二端部插入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多个第二配管;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之间、所述第二板状体与所述第三板状体之间、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第一配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第二配管之间的钎焊部,所述第一配管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外周面按压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周面的第一扩管部,所述第二配管在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外周面按压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内周面的第二扩管部。

    分配器、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73154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680090720.9

    申请日:2016-12-21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分配器具备:流体入口部、多个流体出口部、将流体入口部与多个流体出口部连通且将从流体入口部流入的流体向多个流体出口部分配的分配流路、以及形成在多个流体出口部各自的面对方向且供传热管插入的多个传热管插入部,在多个流体出口部分别连接有被插入于多个传热管插入部的传热管的末端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